我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我合群了,就是真的內心孤獨。
記得《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嗎?“
有一個辯手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不要改。因為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人若只一味追求合群,那便會失去自我,因為只有一個人獨處時,才能完全成為自己。
聰明的人,不會在無謂的社交上浪費時間,因為他懂得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俗人才會從眾,智者永遠不會隨波逐流。
一項來源于新加坡管理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普通人在與同伴相處時會顯得快樂,但高智商人群并不會。
聰明人,只熱衷一件事,不管任何事,他們都只會向內看,從自己身上發現原因,再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寫過一段話:
“當一個人真正投入到一件事當中的時候,才是取得杰出成就的關鍵,這個過程,往往需要獨自進行。”
康德一生未離開過自己的出生地,在漫長的獨居歲月里創立了古典哲學體系;梭羅遠離塵囂,在萬籟俱寂的曠野中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生活中,我們總是受制于外界的聲音,被他人干擾自己的選擇,以至于糾結,焦慮,彷徨,無所適從。
”邯鄲學步“里的那個小傻瓜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們么,因為過于相信他人,反而失了主見,最后連路都不會走了。
別人說四六級好,一定要去考,別人說要考研,以后便會衣食無憂,別人說,別人說,聽了太多別人說,完全忘記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蹉蹉跎跎就這樣過了一生。
看過這么一句話:“真正的孤獨,不是一個人寂寞,而是在無盡的喧嘩中喪失了自我。”
人生只有一次,千萬不要盲目跟誰他人,你有你的思想,你有你的生活,你要學會找到自己的節奏,去活出自己燦爛的人生。
喬布斯說:“你的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
學做一個聰明人,從不合群開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