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歸于脾,脾健氣血足,自然百病除。只有脾胃健康了,我們吃進體內的食物才能轉化成營養、氣血,來滋養全身臟腑。中醫上講脾是后天之本,所以脾胃如果不健康,我們就會出現多種疾病,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所以今天我就教大家如何來調理脾胃。
談到健脾,很多人應該都用過很多治療脾胃的藥物,但都是作用不佳,反反復復,主要原因是脾虛分很多種,比如有的時候需要健脾,有的時候需要補脾,有時候需要溫脾,有時候需要運化水濕。所以需要辨證每個人的癥狀和舌苔表現等找到真正的原因,對癥用藥,下面我來教大家如何健脾,補脾,溫脾。
先來看第一種健脾,如果你是脾虛,經常腹脹,打嗝,消化不好,大便不成型,經常拉肚子,舌苔多白,舌頭胖大,西醫診斷有慢性胃炎,腸胃功能紊亂,淺表性胃炎等胃病,多是由于脾虛導致,此時需要健脾,可以用人參健脾丸來補氣健脾,如果脾虛嚴重,頭暈乏力,氣短,可以再搭配四君子丸,健脾益氣。
第二個是暖脾,中醫上認為,脾胃喜歡溫暖的環境,如果脾胃受到寒氣侵襲,我們就會拉肚子,手腳冰涼,不能吃涼東西,不然就會胃痛,立馬就要上廁所,同時胃里經常反酸水,這是脾胃虛寒的癥狀,如果用健脾的藥效果就好,此時需要用附子理中丸來溫脾,脾陽足了,這些癥狀才能好轉。
另外,腎陽能生脾陽,所以如果你是脾陽虛較久,腎陽也會虛,此時就會尿頻,尿急,腰膝冷痛,可以再搭配桂附地黃丸來溫補腎陽,加強補陽的效果。
第三個是運脾,脾主運化我們體內的水濕,如果脾虛生濕,脾就會被濕氣所困,不能及時運化水濕,水濕停留在體內,就會出現全身乏力,感覺身上裹了濕毛巾一樣,困重乏力,大便稀粘馬桶,頭發和臉上非常容易出油,舌苔齒痕比較重,這類人往往肚子贅肉多,腰粗腿也粗。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讓脾運轉起來,把多余的水濕化掉,濕氣自然就沒有了,此時可以用參苓白術丸搭配藿香正氣水,如果你還有痰多,總感覺嗓子有痰吐不完,腹脹,消化不良的癥狀可以再搭配二陳丸,健脾化濕燥痰。
以上就是常見的3種脾不好的證型,但是每個證型的表現不同,用藥也是有區別的,以上科普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要辨證自身情況,請勿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