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公眾號那會兒,有人給我出謀劃策:“嗯,公眾號啊,很不錯的,你有沒有做推廣啊?要做的,等粉絲數過萬,你就可以接廣告賣東西了,到時你都不用工作了,錢嘩嘩的。嗯,真是個好事情。你現在有多少粉絲啊?”他這一番高論把吃瓜的我嚇得籽兒全吞肚子去了。我誠惶誠恐地回答:“不到100。”這下輪到他驚訝了,竟語塞好久:“哦,那也還不錯,得研究一下推廣營銷手段,多關注實事,弄幾個轟動的大標題,吸粉你懂不懂?”我是不懂營銷,他也不懂我的公號。不過是我自己的寫作平臺,順便邀請公眾來監督我每日堅持寫作罷了。看看我那些文章吧,沒有心靈雞湯,沒有時事熱點,沒有技能傳授,更無養眼小黃文,整個就是“無用”。有人愿意讀,愿意留言我已經感激不盡了,哪里還想著閱讀十萬加,接廣告賣東西?我只想找個地方安放那些文字,有人看,有人留言,有人打賞,有人監督我是否每日更新,真是幸福而滿足。畢竟以前這些文字,不管好壞都是我一個人孤芳自賞,就像和朋友一起去買衣服,在試衣間穿戴整齊卻不敢走出門來。
公號開通近五個月,堅持每日更新147天,除了剛開始那十幾天粉絲數量猛增,再到后來都快成一潭死水,沒有新粉絲,甚至會有粉絲取消關注。有兩個取消關注的粉絲說我太啰嗦,明明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事兒偏偏被寫成一篇文字。他們說的對,我是挺啰嗦的。在云南時,那些魔王干了壞事兒,被我找去談心,他們苦笑著說:“老宋,你不要說了,我掃一個星期的地,絕不再犯行了吧?”我可郁悶了,明明還沒講完好么?其實,我那一篇文章想要說的話兩個字就已經概括了,那就是題目。兩個字可以說清楚的事兒,我愣是用一千多的字兒說來說去,不僅啰嗦還不容易呢。
迄今為止,所有的推送中,閱讀量最高201,是那篇《早戀》。那會兒我不懂排版,不懂編輯,也沒有原創標識。一個十二歲孩子的媽媽讀完后評論里寫她的青梅竹馬,像極了《最好的我們》里的耿耿和余淮,我一直說要找個時間聽聽她的故事,然而到現在我還是只知道這么多。前幾天,我想把之前排版混亂的文章重新編輯,順便加原創標識。結果呢,閱讀量低也就算了,還有忠實讀者還出來“打假”:“這篇不是以前的推送么?小秋秋你偷懶了!”閱讀量第二高的是《我多了一個奶奶》,寫了我在桐州島認識的那位給我做煎餅果子,手把手教我做米粿,還帶我去串門兒的奶奶。那篇文章被他兒子讀到了,她的兒子被稱為“島主”,他的轉發加評論,估計“島民”們都跟著讀起來了吧。閱讀量“28”,“31”特普遍,有時候我大哥都看不下去了,他小心翼翼地問我:“閱讀量好像不高啊?”哎,這都算好的了,有時候寫出的那些文字,別說閱讀量了,我連放上去的勇氣都沒有,自己都不忍卒讀啊,閱讀量不是可憐的“1”,我保證不哭。
Candace和Natasha離開杭州之前,我們在西湖邊樓外樓吃飯,她倆很認真地問我:“秋秋,你每天都寫,那萬一哪天沒有靈感怎么辦?”怎么辦?天吶,這不是那一天,是很多天啊。沒有靈感的時候,我就在那里擠一個一個晦澀的文字,拼湊,啰嗦,絞盡腦汁。聽說有堅持每日推送的人實在寫不出的就一直一直地寫“我很帥,我很帥,我很帥”,就是要湊出一千字。哎呀,難不成有一天我要淪落到寫“我很美”335次湊1005個字?很多時候我也會對自己說:“看看你都寫了什么,真是一坨屎。”
當然,我也有屬于我的小得意。如今公眾號都要泛濫成災,那么多優秀好玩有用的公號,有人愿意關注我的,甚至有些人堅持閱讀,雖然他們抱怨我每天都寫實在讀不過來。有人會發來一段比我文章還長還深刻的評論,有人不管我寫的多爛,不管自己多忙,都堅持給我評論。還有人天天催著我給我打賞,等不及就霸道地扔個紅包。有人堅持給我打賞,我看了一下,有些閱讀量過萬的文章,打賞只有十幾人。我那些隨心所欲開的打賞,閱讀量35,打賞卻有8個,我這打賞比例多高啊。只是賞來賞去,都是那么幾個人,我哪里還好意思開賞呢?
很久沒和我哥聊天,他來上海的那天晚上,喝著啤酒對我說:“你每天寫推送,既然要堅持,就要記得自己當時為什么開為什么寫。你現在單身也好,如果你要嫁人,記得一定是因為愛。這大概是你們這些文人經常說的'初心’對吧?”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