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漢宣帝,我真是長舒一口氣。因為后面的“元、成、哀、平”四位皇帝真的是平平無奇、沒啥成就、有點悲哀呢。而且這四個人的命運竟然都和一個女人繞不開關系,這個女子便是王政君。她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母親、哀帝和平帝的嬸奶奶,從后宮家人子做起,歷經婕妤、皇后、太后和太皇太后。她有呂后和竇太后的運氣和野心,唯獨缺少了才能。來看看這四位和她有關系的帝王。
史上最長壽太后王政君,圖片來自網絡。
漢
元
帝
漢元帝劉奭,漢宣帝流落民間時與發妻許皇后所生的嫡長子,八歲就被立為太子。他長大后,優柔寡斷,最崇拜儒家。漢宣帝呢,雖然經過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更喜歡法令,賞罰分明。元帝劉奭看不慣,還很認真地對宣帝說:“父皇您用刑法過度了,應該多用儒生才是。”宣帝一聽很生氣地呵斥他:“我大漢要用的是霸王之道,哪能說只用儒家以德服人還有周朝禮樂制度那一套呢?再說這些儒生個個迂腐守舊,總覺得以前啥都好現在啥都不好。”光從這點來說,宣帝就遠遠超越了武帝,而且他說的真是大實話呢,別說什么道家、儒家的,能管好國家就是好家。
漢元帝劉奭,圖片來自網絡。
元帝的這點兒見識,讓宣帝大失所望:“亂我大漢江山的,一定就是這不成器的太子!”他也想過用“明察好法”的淮陽王代替太子,卻因為顧念發妻許皇后同甘共苦之恩情,放棄了。
影視作品中漢宣帝和許平君形象,圖片來自網絡。
元帝即位,果真按自己喜好來選拔任用人才,他執政的十七年里,先后更換四任宰相,當然全都是儒生。這些儒生們也都如宣帝所預言的那樣,一味吹噓古制。元帝自己呢,只看重表面文義,沉迷游樂。因為懼怕外戚勢力,他就重用宦官,想著這些宦官們無兒無女,也就無法拉幫結派、謀權篡位。不過他想得過于美好,這么一來,西漢政權的威脅在“外戚”上又多加了個“宦官”,真是禍不單行。這不,“昭宣中興”四十年的家底兒很快就被他敗光。
婕妤擋熊,圖片來自網絡。
元帝除了王政君這個皇后,后妃之中還有一位勇敢的馮婕妤。這婕妤有多勇敢呢?元帝與后妃們欣賞“斗熊”表演,結果表演失誤,大熊失控沖向元帝和后妃們所在的VIP觀眾席。其他妃嬪嚇得花容失色,唯獨馮婕妤勇敢擋在元帝面前,后世也就有了“馮姬擋熊”的女則故事,不過我們建議還是不要欣賞這樣的表演為好。
不過呢,大名鼎鼎的“昭君出塞”就發生在漢元帝的時候呢。
昭君出塞,圖片來自網絡。
漢
成
帝
漢成帝劉驁,元帝之子,他出生時元帝還是太子,所以他也就成了嫡皇孫。大概因為是嫡長孫,再加上隔代親,劉驁深受爺爺漢宣帝的喜愛。成帝三歲那年,宣帝駕崩,元帝即位,他順其自然被立為太子。就像漢宣帝當年想換太子一樣,漢元帝也想換掉劉驁。
漢成帝劉驁,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劉驁小時候并不差,相反他喜歡鉆研經書,寬厚謹慎,就算元帝召見他,寧愿晚到也不敢擅自使用皇帝專用道。這讓元帝龍顏大悅,專門下令允許太子使用皇帝專用道。只可惜,太子一長大,迷戀美酒和音樂,特別喪。元帝自然很不滿意,想換掉他。但是,一來大臣們極力反對,二來宣帝太喜歡這個孫子了。就這樣,因為漢宣帝,又一個不適合的人做了皇帝。宣帝大概想不到自己的一念之差,竟然給大漢埋了兩條“禍根”。
成帝都這樣沉迷美酒和音樂,自然也不能奢求他做皇帝有多大成就。只能說說和他有關系的幾位“名女人”吧。
成帝寵妃班婕妤,圖片來自網絡。
成帝最開始寵愛的是才學卓著的班婕妤,這班婕妤飽讀詩書,《詩經三百首》簡直熟能成誦。成帝想邀請婕妤乘坐“天子之輦”好一起游覽皇宮,但是她嚴辭拒絕還對成帝說:“我看歷代的先王圖畫,賢圣的君主身邊是賢臣,每朝亡國之主身邊才是寵妃,如今陛下要我和您同坐一輛車,是要學誰呢?”這件小事兒也使得班婕妤留下了“班姬辭輦”的美談。當然,現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隨便搭順風車。后來班婕妤和皇后都被趙飛燕誣陷用鬼神詛咒天子,結果皇后被廢。她卻坦坦蕩蕩地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個人一身正義不一定有福,還想什么邪門歪道呢?如果鬼神靈驗,自然不理會大逆不道的訴求。如果鬼神不能感知,那你求鬼神又有什么用!”成帝不僅沒處罰她,反而賞賜黃金千兩。瞧,說話有理有據多么重要!
班姬辭輦,圖片來自網絡。
成帝身邊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趙飛燕吧,這趙飛燕雖沒列入中國四大美女,卻經常出現在成語“環肥燕瘦”中,和楊貴妃齊名呢。這趙飛燕身輕如燕,據說能在手掌上翩翩起舞,大概因為這才被起名“飛燕”吧。她后來被立為皇后,但一直沒有兒子。她沒有兒子就算了,還連同自己妹妹一起讓其他嬪妃也沒兒子。最后,漢成帝就一個兒子也沒有啦。
成帝寵妃趙飛燕,圖片來自網絡。
漢
哀
帝
漢哀帝劉欣,漢元帝的孫子,三歲被立為定陶王。他16歲那年去長安朝見漢成帝,同行的還有定陶國太傅、丞相和中尉。成帝的小弟弟中山王也來朝見,但只帶了太傅一個隨從。成帝很奇怪,先問定陶王為何帶三個人過來,定陶王不卑不亢地回答說:“依大漢律令,諸侯王若朝見天子,必須把國中級別在二千石的官員都帶過來,太傅、丞相和中尉都是二千石,所以我全帶過來了。”成帝又讓他誦讀詩經,不僅熟練還有見解。成帝又問中山王為什么只帶一位太傅來朝間,中山王回答不上來。讓他誦讀詩經,還是說不出。這還不算,他和天子一起吃飯,吃飽了就站起來脫掉襪子。這一切都讓成帝覺得這個弟弟是個無能之人,遠遠不及自己這位侄子定陶王。定陶王的奶奶特別會來事兒,她賄賂成帝最寵愛的趙飛燕,因為成帝沒有兒子,所以定陶王就被立為皇太子。公元前8年,成帝駕崩,劉欣即位,年17。
漢哀帝畫像,圖片來自圖片。
他雖是過繼給成帝立為皇太子,不過做了皇帝之后首先封賞的便是自己的祖母、母親還有兩人的娘家兄弟子嗣。大漢的慣例是“推親親以顯尊尊”,所以新皇即位都會大肆封賞自己的各種親戚,開國皇帝賞賜父系同姓親屬,后面的皇帝則主要賞賜母系外姓親戚,也就是外戚。
哀帝即位后,成帝皇后趙飛燕封皇太后,成帝母親王政君稱太皇太后。但是哀帝還有自己的親奶奶、親媽,于是這倆人一個封“帝太太后”,一個封“帝太后”。真不知這四位太后如何相處,也不知道哀帝在這四個女人面前是何感受?
成帝母親王政君稱太皇太后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
可能是因為面對這四位當時最高權力的女性前輩壓力太大,哀帝并不親近美女,反而特別寵愛一位叫“董賢”的男子。這董賢溫柔美麗并不遜于女子,深受哀帝信任。每日與哀帝同進同出,同吃同睡,他何父親都被封為公侯,每月光皇帝賞賜都能幾萬錢。他自己的妹妹也被皇上召進宮中做了昭儀,地位僅此皇后。他的妻子也被皇帝特意批準住在皇宮,于是董賢何他的妻子、妹妹日夜服侍在哀帝左右,特別和睦。匈奴單于來朝間漢朝天子,也由董賢接待,但是單于卻大怒而去。
漢哀帝和董賢,圖片來自網絡。
董賢官至大司馬,就連當時丞相也怕他三分。哀帝在漢宣帝為功臣們修建的麒麟殿中喝酒宴飲,席中他滿含愛意地看著董賢對臣子們說:“我準備學習堯禪位給舜,把皇帝之位傳給董愛卿,你們覺得怎樣啊?”當時的侍中中常侍回答說:“天下是高祖皇帝傳下來的,不是陛下您的。陛下要傳承漢室宗廟社稷,那就傳位給自己的子孫吧。天子可不能亂說話。”他這番仗義執言的后果就是以后再不能陪皇帝一起宴飲。
很顯然,這樣行事和用人,對大漢和哀帝自己都是一種自我毀滅。公元前1年,哀帝駕崩,年25歲。他死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說董賢作為大司馬實在不合格,董賢和妻子畏罪自殺。由太后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馬一職。
哀帝年少之時也是聰敏博學的人,他目睹漢成帝時權利全部掌握在外戚手中,所以大力度整頓外戚權臣,想要效仿武帝和宣帝。只可惜他做皇帝之后日漸麻痹懶散,寵信董賢一人,落得個短命和無子的下場,真是令人悲哀。
漢
平
帝
漢平帝劉衎,和哀帝一樣也是漢元帝的孫子,誰讓成帝和哀帝都沒有子嗣呢。他的奶奶就是那位勇敢地為漢元帝擋熊的馮婕妤。他的父親就是不懂律令不懂詩書而被成帝瞧不上眼的中山王。漢成帝可能沒想到,中山王如此無能,可是到最后竟然是他兒子劉衎接了漢室江山,他更沒想到中山王這個兒子也結束了大漢二百多年的社稷。
漢平帝畫像,圖片來自網絡。
平帝即位時年僅九歲,太皇太后王政君效仿呂后臨朝稱制,但由大司馬王莽主理政務。群臣們還上奏說王莽輔佐漢平帝就像周公當年輔佐成王一樣功勞巨大,所以特別賜號“安漢公”。只是,周公七年歸政成王,北面稱臣,天下歸心。王莽呢,他自立為皇帝。
和漢昭帝劉弗陵一樣,平帝劉衎也被安排了婚姻,他13歲這年與王莽女兒舉行大婚,一年后的二月春天封王家女兒為皇后,這年冬天十二月,平帝駕崩,年14。
王莽女兒跟平帝結婚時,還不夠10歲。圖片來自網絡。
平帝在位一切政權決策都出自王莽,尊古崇文,所以詔書文辭特別出彩,連四方蠻夷都佩服。只是問題太多,百姓怨聲載道,文采也不頂用。
平帝和昭帝有許多相似之處,年少即位,一個八歲一個九歲;大司馬輔政,一個是霍光,一個是王莽。雖然兩人作為皇帝受制于人,沒有大作為,但是昭帝時期百姓安居樂業,還和宣帝一起來了個“昭宣中興”。平帝卻成了亡國之君,年僅14歲就過世,皇后也被王莽改嫁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看下來,平帝簡直是悲慘到家。
王莽畫像,圖片來自網絡。
昭帝比平帝稍微好點兒,大概一是因為他父親武帝厲害,霍光心中懼憚;而平帝爺爺元帝、叔叔成帝、堂哥哀帝一個比一個弱,王莽又怎會把這個傀儡放在眼里呢?霍光當年是被武帝托孤,心中必然誠惶誠恐。而王莽呢,平帝是他挑選的,不過是掩蓋自己野心的幌子罷了。最重要的還是實力,霍光忠心正義,英勇無畏,實用為主。而王莽呢,為一己私利置生靈涂炭,才能不及空想。霍光輔佐昭帝和宣帝,兩人成為中興之主;王莽輔佐哀帝、平帝,結果大漢毀于這兩人之手。
不過,衰亡之罪,也不能隨便扣在誰的頭上。
王
政
君
最后說到那位和元、成、平、哀都有關聯的女子王政君,這位王太后,活到八十多歲,大概是歷史上最長壽的太后了。她年少時許配了人家,可是每一個她所許配的男子都沒活到成婚的年齡。家里人斷定她是大貴之人,就送到宮中做家人子。她的樣貌和性格一樣都很普通,陰錯陽差地一路從宮女做到太皇太后。王莽篡位,找她索要傳國玉璽,她生氣地把玉璽扔了出去,結果這傳國玉璽就破了一角。是她一手培植起來的王莽,也是她縱容著一路大權在握最后奪走漢家政權。卻在大勢已去的時候去做無謂的掙扎,未免有些可笑。
雖然比不上呂后列入帝王專用的“本紀”,可是她在史書中卻有自己專門的《元后傳》。整個西漢歷史中的女人只有她和呂后被單獨記錄,其他都一起打包進了《外戚傳》。
參考書籍: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
《漢書卷十.成帝紀第十》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漢書卷十二.哀帝紀第十二》
《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第六十三》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秦漢歷史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