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發了一個微頭條:
我家孩子創造了一個新記錄,上了兩個月的幼兒園,從來沒有在幼兒園解過大便!開始的時候我們問:孩子你為啥不在幼兒園解大便?他說:我說要解大便,老師沒聽見,然后我又憋回去了……現在是憋啊憋啊憋習慣了,剛才放學接他回來,都走不動道了還在說我憋回去了。其實現在很多孩子都有在幼兒園不解大便的情況,這個問題怎么說呢,大部分的老師真的都不會太重視(包括曾經在幼兒園的我),現在反思一下,我認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搞好了,應該才是幼兒園的基礎工作。
我也就是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慨,沒想到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家長們紛紛調侃我家孩子兩個月算啥記錄,有一學期的、一年的、三年的,甚至有到了高中都不在學校解大便的情況。在將近一千多條評論里,除了討論自己家孩子解不解大便的,還有指出這是幼兒園或者家長問題的,或者給出很好的建議的,為了搞清楚“全國人民”的孩子到底在幼兒園解不解大便,我把所有的留言扒了一下,有效留言數量716條,統計出來的結果還蠻有意思的,一起來圍觀一下吧。
首先說明,本統計數據僅來源于本人所發微頭條評論區,不代表權威數據,統計的項目僅為個人關注的興趣點,數字也可能稍有偏差,僅供參考。
統計項目1——自家孩子在幼兒園解不解大便。
結果:
有431條評論說自家孩子不在幼兒園解大便;
有91條評論說自家孩子在幼兒園解大便,其中43條是很少解大便;
還有3條評論說不知道自家孩子在不在幼兒園解大便。
關于不在幼兒園解大便的有意思評論:
孤獨太臉:我兒子中班,從不在幼兒園大便,因為他不會用蹲便,蹲不住。但是其他小朋友有在幼兒園大便的,小班時還有拉褲子的,老師都給操心得很好。單純是因為孩子不習慣而已。
用戶7512823290156:我家也從不在幼兒園大便,但是我天我去當助教,在幼兒園半天,有個孩子大便了,小朋友會相互嘲笑,特別是小男生說的太臭了把房子都染臭了,估計是因為這個原因。
319東海路站:我們3年了,幼兒園放學第一件事就是臭臭,和老師可能沒有關系,就是孩子不想在幼兒園上
關于在幼兒園解大便的有意思評論:
雨寶媽咪:我倆孩子上的都是假幼兒園嗎?怎么從未聽孩子說過不讓大便的事?我女兒今年剛上,才兩歲多一點,拉到褲子上老師又是洗褲子又是洗屁股的,我兒子五歲半,上幼兒園三年多了,老師有時候還會給我打電話說孩子大便顏色不對,要注意哪方面……——我的回復是:快快表揚咱家的好幼師!
晴天真好17:本人八年幼教!只要有孩子想上廁所,我都會讓他去,當然,除了我熟悉的愛搗亂的孩子會讓他等一下以外。大便小便我都不嫌棄,是人就會有這樣的生理現象,憑啥嫌棄孩子呢?甚至拉到褲子里,我們三個老師都是搶著給孩子洗。如果孩子因為老師的原因憋著,對身體和心理都不好,多難受啊!有次,鄰班老師對我有誤會,就拿我孩子們出氣,因為聽課,部分孩子在她班里,她不讓在她班尿尿。我下課后就沖過去想要吵架!后來她給我道歉了事。上課,衛生啥都不如孩子重要,孩子才是第一位!——我直接給這位老師點了800多個贊!
統計項目2——孩子不在幼兒園解大便,你認為是誰的原因?
結果:
有3條評論認為是家長的原因;
有57條評論認為是孩子的原因;
有72條評論認為是幼兒園的原因。
我認為該統計項目的評論內容主觀因素特別大!
認為幼兒園原因的有意思評論:
貓咪總掉毛:孩子:老師,我要大解! 老師:這里沒有大姐,只有小姐姐! 孩子:算了,我還是憋著吧!
meowmeow:孩子跟我說,老師說:“小朋友們,回家拉粑粑哦”。
miss奕:我們這,有的幼兒園小朋友解大便老師會罵,明確吼小朋友說不許在幼兒園解。我有個朋友的孩子,每天早上不管想不想解都只能硬解,小朋友有時說我真的不想解,家長說一句,那你待會去幼兒園想解怎么辦?孩子馬上就極度恐懼的乖乖去使勁
認為孩子原因的有意思評論:
用戶190859109048:昨天去接的時候妞正在幼兒園拉粑粑,我覺得吧困難有三:1、自己覺得臭,不好意思。2、不會擦屁股,不敢找老師。3、其他小朋友都不拉,自己不好意思。不過老師不會跟父母一樣在旁邊等著啊,小朋友倒是很熱心,又是拿紙巾又是幫沖水,哈哈哈。
豆子的爸爸叫兔子:我女兒每天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大便。我問他為什么不在幼兒園拉臭臭。他說他不敢。他一只要說他要拉臭臭。小朋友們全都要拉臭臭幼兒園廁所蹲不下。
蔚藍:我家也是,因為她大便有點干,學校又是蹲廁,她蹲不住,就蹲住了也使不出力氣,所以回家坐她的小馬桶。
你個板板太累了:我兒子也是都中班了從來沒在學校大便,問他為什么他說不好意思讓老師擦屁股,因為老師是女孩子。
快樂是最好的心情:我家的都下午放學后在家蹲,陌生的環境,一天的時間又都有安排,孩子不好意思在學校蹲!
大米2805:我們家的中班了,也很少在幼兒大便,別說在幼兒園了,就是出門在外面,或者去外婆家,都不會大便,非要回家大便,怎么說都沒用。
統計項目3——關于孩子解大便的有意義建議。
三毛:我就在幼兒園上班,說實話我不太相信有老師會叫幼兒不能在幼兒園拉便便,孩子還小,不可能像大人那樣憋得住,幫忙擦屁屁總好過洗屎褲子。我們班的孩子,誰說有便便了我們都是馬上叫去上廁所的,幫忙擦屁屁,三個老師,從來沒有一個會流露出一絲絲厭惡的樣子。
妮子tt:我們孩子的老師說,不要總在孩子拉粑粑的時候說臭啊什么的,這樣孩子就會因為害羞不愿意在幼兒園拉粑粑了,我覺得有一定道理。
糖糖的搖籃:從我女兒上幼兒園第一天起我就教育她有便便和尿尿了要跟老師說,不能憋著。
米歇爾12: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孩子能不能在幼兒園大便,是衡量是不是好幼兒園的標準,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很同意這個說法。
陽光魅族1:其實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在沒有上學時家長就在家用“老師”來嚇孩子,孩子自然對老師有害怕心里,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在小時候拉到身上時老師批評了,會給他這樣的心里,但是孩子一定和老師熟悉后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不要全怪老師,也去找找自己的原因吧
JY7878:拉不出屎怪茅坑的典型案例...孩子自己的問題總怪幼兒園...你不覺得你首先應該教孩子遇到問題如何解決而不是逃避嗎?你難道不教孩子拉屎前先和老師說一下嗎?難道不教孩子老師如果忙忘了的話喊其他小朋友去叫老師嗎?說到底還是沒有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孩子小時候就沒這種情況。
dou92425752:我們這里的老師還教孩子擦屁股呢,我兒子有一天拉完屎沒喊我,自己在里面擦了走出來,我又不知道他擦了還說了他,他說媽媽我會自己擦屁股了。
看了以上的統計,問題來了: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大小便愿意主動去解,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哪里。
之前的評論中,有的觀點提出孩子解大便不能麻煩幼兒園老師,畢竟老師那么忙。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十八條專門強調:“幼兒園應保證供給幼兒飲水,為幼兒飲水提供便利條件。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大、小便習慣,不得限制幼兒便溺的次數、時間等。”幼兒園是保教結合的組織,“保育”在先,“教育”在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園應該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記得我大學剛畢業參加新教師培訓的時候,我們的教學園長首先就讓我們從保育員的工作常規、熟悉一日生活流程開始鍛煉,一開始我們還不太理解,園長跟我們說:“如果說教育理念和吹拉彈唱跳,你們應該都不差,但是在幼兒園的真實工作環境中,只有首先摸透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將來你們才能更好的帶班。”后來在走向資深教師的成長過程中,確實特別受益于這段體驗。
現在幼兒園新老師普遍居多,年齡段偏小且工作壓力大,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日常生活方面重視不夠,或者是她自己都不知道應該重視這方面。
基于這種現象,新老師該如何幫助幼兒在幼兒園更好的解大便呢?
先來總結一下幼兒入園之后“大便難”的幾種原因:
有的幼兒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較差,不習慣幼兒園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兒園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褲子里;
有的幼兒依賴性強,大便時習慣了成人陪同,入園后獨自大便不適應;
還有的幼兒常常因貪玩而憋便;
前面還提到的有的幼兒會感到害羞而導致憋便。
這些不良的排便習慣容易讓家長對教師產生誤會,是不是幼兒園不好呀還是怎么樣。因此,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細心的觀察和了解,用適宜的方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那可以怎么做呢?
1、幼兒入園前增加了解,入園后及時記錄。
現在幼兒園入園一般都要填寫《幼兒入園記錄表》,其中就有孩子的排便習慣,教師接手新孩子的時候,應該提前了解,這樣等孩子入園之后可以定時提醒幼兒大、小便。另外呢,還可以通過《幼兒大便記錄表》的形式,統計班級孩子排便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新入園的幼兒家長普遍關心的是:“今天哭沒哭、吃沒吃飯、喝沒喝水、睡沒睡覺、有沒有挨欺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給幼兒創設寬松的精神環境,讓幼兒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因為排便畢竟屬于一個較隱私的事情,如果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那么他有便意后就會順暢的進行。
這是有依據的,在《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關于幼兒健康的發展要求是:“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
2、通過體育游戲和主題活動,增強幼兒的腿部力量和身體平衡能力,指導幼兒學會解大便的步驟。
在之前的留言中,有較多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習慣了坐便,到了幼兒園因為不會蹲便而導致憋便。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小班比較多,老師可以結合戶外體育游戲,幫助孩子增強腿部力量和身體平衡能力。比如鉆爬拱形門、過平衡木、蹲地前行、踮起腳尖向前走等,這些練習可以組合或者交替進行,增強幼兒的大腿肌肉及平衡能力,可以改善幼兒蹲便難的問題。
除了戶外游戲,還可以開展關于解大便的主題活動,比如小班可以設置帶衛生間的娃娃家,教師讓幼兒在參加“娃娃家”活動時,帶著自己的娃娃去上衛生間。這個活動中,教師可以順勢指導幼兒鞏固上大便的要領:事先取好廁紙,脫褲子要脫到膝蓋處,蹲下時手要扶著小把手,大便后要叫老師或是媽媽擦屁股。在幼兒園的衛生間,也應該通過圖示,讓幼兒清晰解大、小便的步驟。一日生活皆教育,既要潛移默化,又要指導明確。
3、通過便便記錄等形式,讓幼兒感受到大便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
我們原來在幼兒園創設班級區角的時候,一定都要有便便記錄欄,讓孩子解完大便后都去做一個記錄,并且老師會表揚他,讓他有成就感。另外也可以通過語言活動《食物的旅行》等,讓幼兒對解大便感興趣,從“讓我解大便”轉變為“我要解大便”。在這里,再給各位家長推薦一本繪本《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可以在家里帶著孩子一起進行有趣的閱讀。
最后,我想強調一個觀點:
只要孩子有良好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在哪里解大便其實不是特別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