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示意圖
魯迅先生自1912年5月5日跟隨民國的臨時政府教育部從南京遷移到北京,到1926年8月26日離開北京去往廈門,在北京居住了14年3個月。他在北京曾經住過的四個地方:
1912.5—1919.8,宣武紹興會館,創作了《狂人日記》《孔 乙己》《藥》;
1919.8—1923.8,八道灣 11 號,創作了《阿 Q 正傳》《社 戲》《故鄉》;
1923.8—1924.5,磚塔胡同 61 號,創作了《祝福》《在酒樓 上》《中國小說史略》;
1924.5—1926.8,阜內西三條 21 號,創作了《華蓋集》《野 草》《彷徨》。
八道灣胡同原本在新街口南大街路西。1919年,魯迅和弟弟周作人買下了八道灣11號院,并把遠在紹興的母親、妻子和三弟周建人一起接了過來。這段日子里,周宅的門口時常迎來送往著蔡元培、胡適、郁達夫、劉半農、許地 山等新文化運動的大咖們。《阿Q正傳》《吶喊》《社戲》等作品也是在這 里創作的。1923年8月,因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無端挑事兒,魯迅搬出了八道灣,租住在磚塔胡同。兄弟失和,團聚的家庭就此分崩離析,那段時間必定是魯迅一生最無奈和苦悶的日子。
魯迅和周作人
1912年周家合影,后排左為周建人、右為周作人,前排左起:羽太芳子(周建人妻子)、周母魯瑞、羽太信子(周作人妻子,懷抱的嬰兒是周作人長子周豐一)
從諸多意義上講,八道灣11號比阜成門西三條的魯迅故居更具歷史價值。現如今,八道灣胡同已然消失殆盡,11號院的原址圈入了北京三十五中學(高中部),象征性地復原了當年的院子,只剩下院子里的一棵老樹見證著往日的歲月。據說在老院子拆除前,北京的各界人士聚集此地,在魯迅先生的書房前做告別性拜訪。
2015年拆除前的八道灣11號
復建后的八道灣11號-周氏兄弟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