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一直試圖更好地了解人類如何做出決策,希望設計出更有效的干預措施,以促進健康和有益的生活方式選擇。與決策有關的兩個大腦區域是眶額皮層(OFC)和前扣帶皮層(ACC)。
研究人員一直在對大腦的這兩個區域進行廣泛的研究,并探索它們參與決策的機制。最近發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題為“Value dynamics affect choice preparation during decision-making”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提出了有趣的新發現,這些發現可以揭示大腦準備做出選擇的神經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OFC神經元代表所考慮的選項的價值,并在它們之間來回翻轉,依次代表每個選項的價值,就好像 OFC在權衡這兩個選項一樣。這種反復無常預示著決策過程: 反復無常越多,受試者就越有可能做出次優選擇,或者花很長時間來做決定。
然而在之前的研究中,已有相關研究揭示一種機制,在這種機制中,OFC神經元代表猴子(因此很可能也包括人類)在給定時間考慮的選擇的價值,在這些不同的選擇之間不斷地跳躍或轉換。然而,他們發現,即使在猴子做出選擇之后,OFC中的這種反復無常似乎仍在繼續。
這項觀察似乎很有趣,但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這個過程在決策中的作用,以及它是否最終導致他們檢查的動物做出選擇。在最近的工作中,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對猴子進行進一步的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通過手術給猴子植入了一種可以記錄猴子在電腦屏幕上做出選擇時神經活動的設備,然后使用復雜的解碼技術來理解這種神經活動,并從OFC和ACC記錄下來。這項實驗最終使他們能夠進一步闡明眶額皮層和前扣帶回參與決策的過程。具體來說,研究小組發現,眶額皮層中不同選擇表征之間的翻轉也改變了前扣帶回中與選擇本身相關的信號。
研究小組收集的研究結果表明,盡管OFC中的神經元在決策和權衡過程中代表不同選項的價值,但選項本身實際上是由 ACC 決定的。在未來,這項最近的研究可以為新的治療策略和技術發展提供思路,鼓勵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選擇。例如,這些干預措施對濫用酒精或其他物質的人以及肥胖者和其他形式的成癮者特別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