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 名:邢志林 單 位:重慶理工大學 獎 項:一等獎 |
一. 我與國基結緣
2012年我碩士入學,聽導師說他有國家基金,我研究課題就是基于國基內容,聽的我一臉懵,啥是國家基金,回去上網一查才對國家基金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是我與國基初步結緣。后來知道這是他的青年基金。
2013年導師的青年基金面臨結題,意味著研究經費不斷減少,2012年導師就開始撰寫他的第二個國基,申報2013年的面上項目。很幸運,我全程參與了基金的撰寫和申報過程,系統了解了國家基金的寫作和申報流程,為我自己寫基金,并獲得資助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那一年我大概是在2012年的11月開始參與基金的申請當中,當然我只是做些調研和格式的修改工作,每到周六,在辦公室支起投影儀,一起現場修改基金,整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基金提交,對于一個剛剛進入碩士研究生的我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挑戰。2013年暑假得知了面上項目獲得了資助(也是我博士課題的內容)。
2014年課題組老師籌劃申報2015年青年基金,導師全程指導,我全程配合,寫作過程同樣是大家不斷討論,不斷修改,也很幸運,2015年暑假再次得知基金得中。
2016年課題組新進青年老師,導師又是全程指導,團隊成員多次集體討論,我也基本全程參與討論和學習,這名老師經常改到深夜,第二天繼續討論。當然結果很好,2017年暑假又一次得知基金高中。
2017年導師開始撰寫第二個面上項目,寫作過程與之前方式相似,本次的項目研究方向與以前的差別較大,盡管寫作質量依然較好,但很遺憾未中。
2018年我博士畢業,入職高校工作,這年課題組同時申請2019年三項國家基金,包括兩項青年基金,我和另外一名老師的,一項面上項目,導師的第二個面上項目。2019年暑假得知中了兩項,只有我的國基落榜。
2019年,我繼續準備國基本子,申請2020年國基,未中。
2020年,再一次準備本子,申請2021年國基,未中。
2021年,又一次準備本子,申請2022年國基,很幸運,青基中了。
以上就是我10年來參與申報國基或自己申報國基的主要經歷。
二. 國基申請經驗
盡管課題組申請國基命中率很高,但我自己的國基申請之路并不順暢,根據我近10年參與和自己撰寫國基的經歷,談一談我的國基申報經驗,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1. 需要下苦功夫
國基撰寫需要一種狀態,需要一種氛圍,需要制定計劃,需要轉變態度,更需要下苦功夫。想靠隨隨便便的應付,簡簡單單的修改就能讓評審專家認可的時代已經不在了。申報國基這幾年我自己從來沒有好好過過年,我2018年底入職,工作城市離家2000多公里,2019年,2021年和2022年過年都沒有回家,基本都是正月初一或初二就來單位修改基金,2020年春節剛剛回家,這年新冠疫情剛爆發,僅在家住了3天就返回了工作城市,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構思和撰寫國基。
我建議從下學期10月份到第二年基金提交這段期間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基金的構思和撰寫,把申報基金這件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放在第一位,快速調整自己進入基金撰寫的狀態。寫基金前的調研工作是一定要做的,不能偷懶,包括全面的文獻調研、往年命中的基金調研、國家各類政策的調研,系統了解在宏觀和微觀的研究現狀。
寫基金要有深度思考的過程,基金對邏輯的要求太高了,必須要不斷揣摩邏輯過程,要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我喜歡在晚上寫作,黑白顛倒是經常的事,熬夜更是常見的。如果想要基金命中就要做好“頭懸梁,錐刺股”的準備,放棄聚會、娛樂、休閑的時間。撰寫基金是否下足了功夫,只有等到基金提交之后,問問自己的內心了。
2. 整合利用資源
6年前能把青基本子寫的很好,能有80%的概率中標,現在一個好本子只是基金中標的最低要求,只是敲門磚。在當前形勢下,基金申報成功的基本公式是突出的基金本子+強大的影響力+良好的運氣,如何獲得這些,那么就需要整合利用各類資源。
(1)找到好的基金模板。模仿是最快的成功方式,基金寫作也是一樣,需要參考同行、大牛的中標的基金,學習其中好的部分。在保證良好學術道德的前提下,多閱讀同事、專家、朋友的已中的基金本子,可模仿其中的寫作邏輯,寫作技巧。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專家都很愿意分享。
(2)利用學術會議資源。學術影響力已經成為基金能否命中的影響因素了,提高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多參加學術會議是好的方法,尤其是國內會議。學術會議的大牛大多數也是國家自然基金的評審專家,對于青年科研人員來說,多與大專家交流,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讓專家了解你,認識你是十分重要的。在評審基金的時候,短時間內可能對你的研究就有很深的印象,對你的評價可能會更公平、更有利。所以歸根結底一個目的,讓評審專家認識你,熟悉你的研究。
(3)主動尋求能人幫助。基金寫作是慢活、細活、難活,大專家不可能幫助去仔細修改,更多是在大方向,關鍵科學問題的凝練上提建議,所以找一個能對你基金進行仔細閱讀、逐字修改的“朋友”是十分必要的。你身邊一定有基金寫作能力很強的人,所以這個“朋友”可能是你的同事、同學、師兄、師弟、師姐、師妹或者不太熟的某個素未謀面的人??梢灾鲃酉蛩麄儗で髱椭?,放下身段,虛心求教,絕大多數愿意提供幫助。但很多申請人在自己的“小房子”里默默撰寫,羞于向別人展現自己的研究,不愿分享自己的作品。
3. 緊跟國家大勢
目前來說,我國的科研事業都是為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幸福服務的。國基的研究方向一定要緊跟國家科研大勢,如果你的研究是偏離的、是落伍的,被專家認為是毫無價值的,那么基本上與中標無緣了。
那么如何做到與國家的科研政策緊密相連呢?
首先,仔細閱讀基金申報指南。清楚申報指南的內容對我們基金研究的大方向定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各個學部提出每個方向主要資助的研究內容。我的基金寫作中,都會在基金本子中適時引用基金指南中的語句。但很多申請者并不熟知這些內容,只在自己的小研究里打轉,最后結果就是申報內容與申請代碼不切合,研究內容過時或脫離時代。
其次,熟知國際/國內研究前沿。這里的前沿當然是自己研究方向上的前沿科技,熟知這方面內容對基金中研究意義的闡述很重要。要了解的內容包括當年的國家政策、大政方針、各類國際國內科技新聞等等內容,我通常會將基金研究的關鍵詞輸入各搜索引擎,收集最新的各類資訊。
第三,與領域內大牛咨詢。這個方法可能只適用于部分申請者,領域內大牛往往是相關研究政策的制定者,研究方向的帶領著,他們對這個研究的發展方向、趨勢、國家的支持策略肯定是熟知的,在規定范圍內,能得到這些信息當然對基金的寫作是有利的。
4. 敢于及時換方向
有人說隨意換方向是基金申請大忌,我這里面說的換方向是指在多次申請不中后,要及時改變方向。我當年連續3年不中,盡管專家意見并沒有提出創新性的問題,但是總體來看創新性不足肯定是根本性問題,所以第四年我毅然改變了研究方向,完全與之前申報的內容無關,從頭開始寫,最后也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
我建議如果連續3年及以上如果專家沒有在本子的內容上提出致命性的問題,那么肯定是創新性無法打動評審專家,可以考慮改變寫作方向。如果不徹底改變,也要在原來本子的基礎上進行大改,而不是基于專家有限評審意見的邊邊角角的修改。
此外,即使是成型的本子,也要勇于大改邏輯思路,敢于刪減,敢于做大的調整。我自己基金本子提交前4天,又找了比較信任的專家進了修改,過程中提出了很多邏輯上的關鍵性問題,但是由于時間關系,他建議我不再做大的改動。討論完之后我毅然在邏輯思路上進行了大的調整,連續通宵了2天把基金完成,之后的結果也是好的。
5. 于細節處見真功
細節決定成敗,在基金申報中同樣適用。有很多低級錯誤的基金本子肯定是得不到專家的青睞。我建議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盡量減少細節上的錯誤:
(1)將基金本子給自己的學生檢查。除了大牛的建議,學生的建議同樣重要,每年我的本子完成之后會發給我的研究生,讓他們仔細閱讀“挑毛病”,這個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學術思維,也對基金本子的潤色有很大的好處。從他們的視角能看到很多小的低級問題、不通的句子等。
(2)本子完成后放置幾天再回頭看。長期進行寫作,盯著基金內容,造成了視覺疲勞,思維混亂,對很多基本問題往往忽略,這個時候可以暫時將基金放下,放空自己,隔幾天再仔細研讀,依然會發現很多問題。
(3)將基金本子打印出來當書看。紙質版和電子版文檔的閱讀感覺差別很大,打印出來的紙質版可以看到更多格式上的問題,每次申請我都會至少打印兩次版本的紙質文件,閱讀過程中最好大聲朗讀,默讀發現不了的病句都會顯現。
通過這些方法能夠基本將低級錯誤消除。
三. 標書撰寫建議
1. 項目題目
基金題目的重要性就不用強調了,評審專家基本上通過題目能確定你項目的等級。好的題目能讓評審專家很快知道你的基本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項目的創新性,好的題目具有強的邏輯性和可讀性。
基金題目決定了后面的立項依據邏輯,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個人認為基金題目是應該最先確定的,即使沒有100%定下來,也應該是八九不離十,如果不是大方向變化的話,最終題目最多只能是基于最初題目的個別詞語或語序的調整。
開始寫基金前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調研,主要就是近幾年及當年立項基金的題目,包括與自己方向相近的,或者其他領域的,可能幾十個、上百個甚至幾百個。通過各類方式收集,整理這些題目,包括基金委網站、丁香園、LetPub、梅斯醫學等等。篩選可參考的題目,選擇一些創新性強、有亮點的詞句全部列在一起作為基金撰寫的素材。此外,還會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選擇一些關鍵詞,查詢現在最新的國內外文獻、新聞報道等信息,收集代表最新研究方向的關鍵詞句。這些過程需要不斷篩選,最后保留下來的一定是最有可能在基金里面用到的內容。
通過這些內容及自己的研究內容、目標和關鍵科學問題,擬定基金題目,我通常會一次性擬定十幾個題目,各個題目保證基本內容和關鍵科學問題一致,可能語序和詞匯會有差別。經過篩選最終會保留大概4-6個最好的題目,可以與基金寫得好的老師、同事或專家進行討論下,說說自己的想法和題目。只要整體邏輯和方向沒有大問題,就可以根據現有方向撰寫下一部分內容。當然基金題目最終仍有可能修改。
再說一點就是,作為青年基金或面上項目的話,題目不能過大,包括研究的目標、研究的領域等。另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重點是基礎研究,揭示的自然規律,如果題目一看就是解決工程問題或技術問題,那么估計很難中了,說明還沒理解國家基金意義。此外,題目也不能看著很小氣,研究的過于窄,讓人一看就像一個論文題目,也是不好。自然基金題目里面使用最多的詞有“機理” “機制”、連詞“與” “和”“及”等,這些詞很容易產生病句或歧義,一定要多讀。
2. 項目申請代碼(常說的投的哪個口)
申請代碼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主要表現在:
(1)決定了你項目可能被哪些專家評審。評審專家的評審領域大多比較固定,提前要有一定的預判,你對哪個領域的專家更熟悉,你的影響力在哪個領域更大,哪個領域的專家可能對你的項目更熟悉,更能做出公平的評價,基于這些選擇申請代碼。
(2)決定了你的寫作思路。有的項目可能同時合適不同的學部,絕不是說你寫的項目的同樣內容可以同時報這個學部,也可以報那個學部。因為不同的學部即使方向很相近,但是資助的范圍和想要探討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比如環境領域的有很多內容,既可以選擇地球科學部中的環境地球科學(編號D07),也可以選擇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中的環境工程(編號E10),但這兩個方向重點支持的項目是有很大區別的。地學口更多的是揭示自然狀態下環境污染的遷移轉化過程,而工材口更多解決的是在工程中出現的關鍵科學問題(見下圖)。所以這里面強調的就是仔細閱讀申報指南,寫作的時候結合研究內容同時緊跟指南,如果是環境方向,那么如果報地學口盡量避免去寫解決工程上的關鍵科學問題。
(3)決定了你和哪些人競爭。這里的競爭更多指的是同一學校、同一學院或同一個課題組內部的人,如果全都擠著一個口子去報,那么這種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本子評審后,是以學部為單位再進行評審,如果兩個上會的項目是同一個學部的,內容較接近,又同一個學校、學院或課題組的人,評審專家很小概率會讓這兩個項目全部通過。所以首先了解同課題組或學院的同事會報哪個學部,有針對性性的避免同質化競爭。
圖1 申報指南中關于環境地球科學和工材口環境工程學的研究描述
3. 中文關鍵詞
一般來說,項目評審專家是通過關鍵詞來進行篩選和分配,所以關鍵詞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么如何選擇呢?
首先,根據你的研究方向和內容確定。這個肯定是必然的,包括可能選題目中的關鍵詞或者相近的詞,但是不能選的太狹小,不能是只有有限幾個人才了解的詞或者自己編的、造出來的詞,一定是領域內廣泛接受的、專業的。如果太狹小的詞可能找不到評審專家或找到的很不合適。
其次,根據系統推薦選擇。錄入國家基金委系統的時候,只要申請代碼選擇之后,那么在填寫關鍵詞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推薦一些關鍵詞,這些詞在大方向上一般能夠包含你的研究,所以一定要適當去選擇,這個應該是選擇評審專家的重要依據。
第三,根據評審專家的研究領域選擇。一般而言,中過2個以上基金的都能被基金委邀請為評審專家,專家立項基金都是網上公開的,要去了解這些專家評審的方向,哪些專家可能對你的研究更熟悉,哪些對你的項目更能做出最公平的評審。
基于這些條件,最初可能會列出很多關鍵詞,但是沒關系,可以全部列出來,不斷篩選,最后根據情況確定最終的關鍵詞。
4. 摘要
評審專家看了基金題目和摘要后基本能確定這個項目是否能推薦資助。題目可稱為項目的“眼”,那么摘要就是項目的“臉”。
各類大牛的講座、專家指導,以及網絡資源中有無數的方法和模板教我們如何寫基金摘要,一般前幾年的中標基金的立項摘要都是被公開了,或者通過某些網絡VIP可以購買得到,可以進行參考,在這里我不重點說這方面。根據我的經驗,摘要一般都是放在后面去寫,或者在完成大體內容后,但要保證留有充足時間去修改、打磨,一般有20 天左右應該可以,甚至水平高的幾天也能打磨很好。
摘要部分有比較硬性的要求,就是字數(包含標點符號)不超過400字,所以每個字,每個標點都應該是精挑細選而來,從內心里挖出來。個人建議,摘要字數在390以上,當然不能為了湊字數,放些廢話上去,應該是每句話都要有它的內在邏輯,最后做到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不通。也看過一些朋友或同學寫的基金摘要,有的寫了300剛出頭,有的甚至200多,確實是滿足400以內,但是很難讓人看出你的良好態度和基金的水平,這種中的概率幾乎就有沒有了。我最終摘要一般就是396-400個字之間,以下是我基金摘要的大體結構,僅供參考。
圖2 基金摘要
5. 科學問題屬性
這部分主要根據自己的研究特性、創新程度來選擇,應該選擇最多的是第三個“需求牽引,突破瓶頸”。當然如果有絕對的把握,也可以選擇其他的,尤其原創性探索,“鼓勵探索,突出原創”,這些可能對你的研究的要求就更高了,要得到專家們的認可不容易。基于如何選擇不在過多說明。
闡明理由這里肯定也是需要認真去寫,重要提以下幾個方面:
(1)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寫。基于對當前最新領域發展現狀的認識,從國家或全球的角度出發,去闡明這個領域的動態變化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要去關注更多的國際國內的新聞,國家最新政策,比如“二十大”、“十四五”,我們的研究一定是要服務于國家發展,緊跟大勢,緊跟國家政策。
(2)注重內在邏輯。這幾乎是每個部分必須遵循的原則,闡述的理由也應該是這樣,是從“小”到“大”,還是從“大”到“小”都需要考慮,任何一部分最忌諱的就是邏輯混亂,不知所云。
(3)注意字數要求。大多數人應該不會超過800字,很多人對這部分其實并不重視,我看過有的人寫的只有一兩百字,甚至有的只有一兩句話,這種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在態度上就是差的,在各行各業都內卷的背景下,保證每一部分都認真撰寫才是正道。
6. 項目的立項依據
我覺得立項依據是基金的“魂”,這部分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邏輯!邏輯!邏輯!我覺得只要把立項依據部分寫好,那么這個基金項目基本完成70% 了,甚至80%。如何把研究意義、研究現狀、存在問題、關鍵科學問題等信息有效的、合理的寫出來是非??简灩αΦ?,立項依據的寫作好壞是最考驗項目寫作功底的。各類培訓、講座、專家指導等會提供各類寫作方法,應該很多人都有很多模板,具體如何寫作不在這里討論,我只在其他的角度說一下我自己的體會,僅供參考:
(1)邏輯!邏輯!邏輯!重要的詞列三個,立項依據是基金的“魂”,那么“邏輯”就是是立項依據的“魂”,無論創新性有多強,只要邏輯混亂,基本很難有個好結果。立項依據的寫作思路千千萬,我基本是按照基金委的模板來寫,當然大量的調研工作肯定是提前做的,我不建議通篇從頭到尾寫下來,列出大標題能讓邏輯顯得更清楚,我通常是先把大的框架搭出來,列出大標題,邏輯清楚后補充內容,這個時候整體內容是粗糙的,這個時候其實有必要和專家或指導老師討論下,避免方向跑偏,做無用功。邏輯上沒有大的問題,再進行打磨,潤色。
(2)寧可短,不要長。我覺得寫立項依據最忌長篇大論。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最初寫項目的時候,立項依據寫的老長,和綜述一樣,有的甚至和博士論文的緒論一樣,生怕自己說不清,生怕專家讀不懂。其實大多數時候專家讀到這樣的作品的時候都是極其痛苦的,項目的評分就可想而知了。我建議青年基金的立項依據部分,去掉圖表、參考文獻部分,純文字內容盡量不超過3頁(當為1.2倍行距,小四號字時),其實兩頁多一點也可以,如果是面上項目可以適當多一些。這時候的寫作方式和綜述是有很大差距的,應該是在極其精煉的基礎上進行的總結,堆疊式總結別人的研究的方式已經不適用了。
(3)善用美圖展示。現在大多數人的基金項目本子都寫的很好,如何能夠通過細節打動評審人,繪制美圖我覺得是好的策略。這里寫的是“美圖”,當然是指通過深入思考、總結,凝練的能展示關鍵科學問題或能直觀展示研究現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的圖。那些重復繪制的論文中的圖,或者把國家政策方面的內容以圖形方式展示的圖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這些內容要么只是引用、沒有創新性,要么用一兩句話就能表達清楚,比圖展示的還簡潔,這些列出來只能徒增篇幅。這里我也建議可以找專業的繪圖機構繪制,圖形變得更美觀。
(4)參考文獻要合理。參考文獻我覺得30篇左右合適,不宜過多或過少,超過45篇或少于20篇不太合適。此外,引用的文獻盡量是近幾年的高水平文獻,同時也要考慮國內專業大牛的論文(萬一碰上評審專家呢,肯定能更專業的評審)。
我的立項依據的結構是這樣的。
圖3 我的自然基金立項依據基本思路
7. 項目研究內容、研究目標
有了關鍵科學問題之后,其實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自然就出來了。對于研究內容而言,當然也存在它的內在邏輯,幾個內容是平行關系還是遞進關系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具體來說青年基金項目內容不宜太多,我的經驗是列3個研究內容,每個研究內容大標題含一個段落,或者最關鍵的研究內容有兩個段落。幾個研究內容一定是有緊密聯系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整體,一定是為共同解決關鍵科學問題服務的。
研究內容的寫作時間可以放在最開始,也可以放在立項依據寫完,但確定研究方向和初擬基金題目后,申請人內心深處一定要有大體的研究內容思路,基本框架,我建議在列題目的時候可以先把研究內容的大標題列出來,可以多列幾個,寫作過程中不斷進行篩選、修改和整合。
研究目標的寫法有很多種,每個人的理解可能差別很大,但是一定是基于關鍵科學問題,通過開展這些研究內容所要實現的目標,包括直接目標和間接目標。我把我基金中的目標寫法列出來供參考,請各位同仁多指教。
圖4 研究目標
8. 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這部分是項目研究的核心,一般來說青年基金只解決一個關鍵科學問題就夠了。關鍵科學問題是在立項依據部分就應該被提出,并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被不斷強調的內容。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很多人并不能真正分清什么是關鍵科學問題,很多時候提出的關鍵科學問題只是技術問題或工程問題,這個關鍵科學問題一定是具體的,最根本的問題。可能是某個機理、機制沒有搞清楚,可能是某個自然規律沒有被揭示,通過解決這個關鍵科學問題,能夠為某項技術進步,某項反應速度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撐。
如何找到關鍵科學問題,需要不斷的思考,深入的探尋,找到自己研究中最根本的癥結所在,只要把這個癥結搞通了,這個研究將一路暢通,那么這個癥結就是關鍵科學問題。具體還要根據每個人的研究方向,閱讀更多的文獻,參考更多優秀的基金項目,找到自己的關鍵科學問題。
9. 擬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內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實驗手段,這些內容是最容易寫作混亂,理不清的。這個內容到底屬于研究內容,研究方案還是研究方法,有些時候區分并不是很明晰,我覺得并不需要過多糾結,大體上這四個部分是有一個由粗到細的邏輯,但并不一定這樣。研究方案一定是為實現這個研究內容而進行的過程,研究方法一定是研究方案中具體的方法,可能有多種方法,也可能一種方法;實驗手段一定是研究方法中所需要的。
許多人在研究方案寫作中,很多時候是各種方法的堆砌,把以前基金內容或其他論文中的實驗方法的部分進行復制,這肯定是比較差的寫作方法。如果要寫好這一部分,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邏輯,肯定是圍繞研究內容,關鍵科學問題設置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和實驗手段進行區分,還是建議以大標題的方式進行邏輯區分。
此外,這部分還包含了關鍵技術,關鍵技術的寫法并沒有固定的格式,我的理解是并非對某個實驗操作或儀器操作的技術描述,而是對于涉及到的核心問題解決方法的系統性總結的內容的技術描述。
對于技術路線,盡量不要缺這個內容。技術路線圖重點是針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實驗手段、研究結果的系統性總結。很多人只是把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進行簡單圖形可視化的羅列,并未體現邏輯性和研究過程。以下是我以前繪制的一個技術路線圖,個人感覺有一定參考價值,但項目未中,僅供參考。
圖5 技術路線圖
接下來是可行性分析部分,這部分容易與后面的研究基礎和工作條件相混淆,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描述:(1)理論上的可行性。主要從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闡述過程發生的必然性,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意義等。(2)研究能力的保障性。可以概述在這個研究領域研究的經驗和基礎,掌握的技術及擁有的平臺,各方面證明保障有充足的技術支撐項目順利開展。(3)外部條件的支撐性。主要分析與其他單位的合作情況,重點就是包括獨特樣品的獲取途徑是否能順利保障,重要儀器的合作平臺是否使用方便等。(4)團隊成員的合理性。重點描述團隊人員的結構,團隊人員的專業背景,年齡結構,實踐經驗等。
10. 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這部分內容我覺得可以合到一起寫,不強制把特色和創新分開。根據項目的不同肯定有許多寫法,我通常會總結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撰寫。比如對于我的基金,寫法如下(1)在……特征區域選擇方面。………………。(2)在……研究方法方面。…………。(3)在……機理構建方面。…………。分了三個方面進行的闡述。
11. 年度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成果
研究計劃通常是按照年度進行,更多是按照1年度進行計劃。還有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可根據自己的方式選擇。
預期研究成果應該包含理論成果和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理論成果主要就是揭示某個機理,某個規律,當然是與關鍵科學問題相對應的,這部分應該是放在預期研究成果的開頭部分;論文發表包含SCI論文和中文論文,另外還有專利、參加的國內外會議和進行的人才培養(碩士/博士等)等。建議不寫出版著作,另外,預期成果中的發表成果數量一定要與年度計劃中的總數一致。
12. 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
研究基礎部分重點強調的是與本項目相關的研究工作積累,其中申請人的研究積累,成果情況,研究水平可總結一起獨立成段。另外就是與本項目相關的工作積累,一定是與本項目相關的內容,避免出現各種內容的胡亂堆疊。
好的研究基礎不一定是內容很多,成果很豐富的平淡介紹,一定是在內容上進行重新梳理,與項目的研究內容,關鍵科學問題環環相扣的、邏輯自洽的系統性總結。最好能夠通過基礎研究的梳理,最后能夠與關鍵科學問題順利銜接,正式因為這些研究,我們發現了只有解決了這個關鍵科學問題,才能為下一步的研究開辟道路。此外,建議可以適當列出成果清單,當然肯定是比簡歷中的內容更多,更豐富。
工作條件部分根據基金委模板撰寫即可,包含單位的平臺,實驗條件等。建議不出現具體的人名。
13. 簡歷
2022年開始我發現青年基金的簡歷部分出現了兩個變化,一個是不顯示申請人的碩士/博士導師,另一個是近五年主持或參加的國家自然基金的項目會自動出現。這也提醒了申請人,申報項目的內容一定不要與參與的或正在主持的國基內容相近,同質化。在主持和參與其他項目部分盡量列出申請人主持的項目,沒有縱向項目也要列出主持的橫向課題,用以體現申請人具有主持課題的能力。代表性成果部分盡量全部填滿,代表性論著盡量是最近的高水平論文,這部分內容當然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