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靖邊縣58歲的兒子馬某活埋了79歲的老母親,原因是母親癱瘓在床,拉屎拉尿,臭氣烘烘,不堪其擾。這一驚天駭聞被全國人民罵上了熱搜。
在中國,“孝”字是一個不能觸碰的字眼。一個人無論犯了多大的罪惡,只要他還能贍養父母,擔起為人子女之責,我們就覺得他的良心還沒有完全泯滅,但只要一個人對父母不好,他在其他方面有再多的造詣,我們也認為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渣。我們拍著大腿大罵馬某逆子,畜生,中國負能量,但一回頭,真想使勁親還能行動自如的父母兩口,謝天謝地,你們沒癱。
馬某大逆不道的忤逆行為已經得到法律嚴懲,塵埃落定。但究竟什么是壓垮馬某的最后一根稻草,讓他以如此決絕的方式求得解脫?我們回過頭來假設一下,如果馬某有其他的姊妹弟兄愿意分擔照顧母親,如果村里有一定的政策能補助體恤一下馬某的生活,如果馬某有很多朋友能開解馬某,馬某還會如此可恨又可悲嗎?很可能不會。但中國的現狀是,如果你家里有一個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你很不幸,你很值得鼓勵,但不好意思,這是你一個人的事。
這個案件中反復出現的是母親的糞便尿液使家里難聞,馬某難以忍受。親生兒子都難以忍受的味道,親戚朋友能忍受嗎?面對親戚中有這種病人的家庭,我們大多數都會情感上無限同情馬某,但行動上立馬遠離,失能老人住的屋子人們本能上就會認定很臟,而且很——晦氣,所以馬某的家必定是門庭冷落的。馬某的家是一座被遺棄的孤島。無論馬某的母親在健康時為家庭為鄰里做過多少貢獻,一旦癱瘓,便是再也對社會無用的廢人,我們雖然沒有活埋馬母,但我們對這樣弱勢群體的視而不見,人性關懷的淡薄至極,其實早就把馬母摘出了人堆。你看我們的大街上出現過幾個殘疾人?他們早就自慚形穢地躲在家里了。馬某是被母親深愛著的,但當社會上都對這樣的非健全人避之不及時,馬某會不會也在想,母親這個負擔太重了,我也不想繼續背了。
有人會說,是,馬某條件艱苦,負擔很重,周圍人也沒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但母親生養我們,不就是為老有所依么,身為人子,連這點擔當都沒有嗎?道理沒有錯,但為完全失能的老人養老送終,這里面需要的隱忍和堅持太多太多了。
各種因腦病而癱瘓的老人雖然行動不便,但壽命是不受影響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年邁的至親癱瘓比至親在老年得癌癥死亡對家屬的考驗更為巨大,也更為長久。
我的表姨是家族里首屈一指的大孝女。家中還有兩個妹妹一個最小的弟弟。母親在表姨十七那年從奔馳的馬車上摔下來摔斷腰椎自此開啟了表姨長達四十年的盡孝生涯。表姨從學校輟學,照顧弟妹,侍弄莊稼,喂養牲口。母親的病情時常反復,各種大病接踵而來,好不容易等到母親基本好轉,弟弟妹妹也能照顧自己,表姨出嫁,幾經輾轉從農村來到省城做地板磚生意。正趕上城市快速發展的時期,房地產生意好做,表姨家逐漸積累了不少財富。但很快父親病了,腦梗導致的半身不遂。按照農村風俗,父母應由頂門立柱的小兒一家奉養。三個姐姐每年出一份錢給弟弟。這筆錢能頂得上農村一年的收入。父母都拄著拐杖能勉強行走,但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就住在小兒隔壁。我這個表舅常年家里爭吵不斷,他酗酒,煩躁,賭博。親戚們去探望這老兩口,有時會碰上表舅坐輪椅的姥姥也來了。看著兩根拐杖,一個輪椅,說不出的心酸。
不出幾年,表舅一家以家庭困難,想到煤礦上工作為由,把雙親送到了表姨門上。表姨雖事務繁多,但全部推掉,女兒還在念書,地板磚生意遇冷,家里花銷很多,不舍得雇人伺候,開始親力親為照顧父母。但岳父岳母的到來讓表姨夫極不適應,開始到處旅游,很少回家。有很多基礎疾病的表姨也幾乎垮下,在親人勸說下,老人住到了設在教堂里的養老院。住得近的表姨和妹妹時常去探望,孫子輩也會住到養老院陪伴。在養老院住了三年后,大病纏身的母親去世,姐妹兄弟經過商量,老父親由身強力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二女兒接回家照顧,表姨會負責大部分開銷。但又過了三年,老父親從能勉強行走到完全癱瘓在床,而且夜間會說胡話大喊大叫。干體力活的二女婿覺得實在受不了了,因為幾乎每晚都不能睡個好覺。二女兒也對父親的各種磨人覺得身心俱疲,有時感慨:爹啊,你再磨人我估計要走在你的前面了。最后,老人被送到了表姨家。此時的表姨被查出了糖尿病,但又要負擔起搬扶體型高大的父親的職責。
從各方面來說,表姨是成功的,事業有成,家庭和睦,女兒幸福,對待父母也無可挑剔,但當你坐下來和她聊天,她的心里是充滿壓力和疲憊的。
照顧失能老人的重擔只能由個人去背嗎?我們其他人只是看著,任由這些辛勞的子女自己去跑這場寂寞的馬拉松嗎?失能的老人最渴望的是兒女的陪伴,這些照顧老人的子女又何嘗不是呢?他們的孝心需要被看見。如果我們真的倡導“孝道”,那就應該不僅僅是懲罰不孝的人,而是要大力嘉獎這些負重前行的人。政府的關懷,社區或村委會的幫扶,整個社會的推崇,才不會使孝心在日復一日的操勞和屎尿中磨滅。
在馬某還沒犯罪之前幫幫他,也是為我們自己行善積德,當未來我們也要給失能老人盡孝時,就不再是所有人對我們背過身去;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只是把養老當作子女的私人問題,那么在我們年老時,也有可能遭受被活埋的命運。
每一個困擾家庭的問題都應該是社會努力去解決的大問題。解決不了多少,也至少可以讓這場馬拉松不是那么寂寞,幫遞瓶水,擦擦汗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