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智力、魅力...歷史迷總愛搞些排名,雞同鴨講間毫無準繩。
所謂出將入相,宋代之前的官員是不分文武的,非要排名的話就莫分門別類,盡量給一個公平的舞臺。
關公亦能戰秦瓊,本文拋開約束,筆者借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這號人物給眾英雄排個座次。咱就比智商加情商,不如叫“智慧”吧。
我們從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滄”開始。這集,劉備自襄陽逃席后,躍馬檀溪誤入水鏡先生的莊院,對方借機拋出“臥龍”的概念。
此時的劉備云里霧里,言談間雖也表現出對孔明的懇切,但不久便因徐庶的出現拋之腦后了,可見劉備這人說東忘西。
后來“元直走馬薦諸葛”,說明徐庶和水鏡一樣都在極力推崇孔明。
而當水鏡說出那句:“孔明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之時,一旁的關羽卻面露疑惑地說:“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過?”張飛索性要在茅廬放一把火,讓孔明起床。
拋開能力,諸葛亮是荊州牧劉表的姻親,不可謂沒有名氣,然而有人身在江湖卻聞所未聞,不是訊息閉塞,就是愚不可及。
智商搭配情商,生活中的智慧往往指向對外界訊息是否擁有確切的獲得渠道,以及客觀的分析能力。
這點,水鏡徐庶高人一籌,劉備略勝關羽,關羽略勝張飛。
-《三國志通俗演義·定三分隆中決策》
曹操方面,荀彧曾提醒夏侯惇說:“劉備英雄,今更兼諸葛亮為軍師,不可輕敵。”而夏侯到了前線就忘乎所以地說:“吾于丞相前夸口要活捉劉備、諸葛亮,今必應吾言矣。”
荀彧雖不在荊州,但已知其三分。而夏侯惇即便獲得了優質信息卻不能理性分析,是張飛一般的存在。
徐庶入曹營后,曹操曾主動問他臥龍之事,徐庶說:“有經天緯地之才。”曹操:“比公若何?”徐庶:“庶安敢比亮?”
此時曹操沒有說話,和劉備一樣暗中觀察。
“軍敗于當陽,計窮于夏口,區區求教于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欲效儀、秦之舌,游說東吳耶?”
“劉豫州織席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
“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
這是第四十三回“舌戰群儒”的戲碼,你以為的張昭、虞翻、步騭這些文臣顯然是群不通世故,還陰陽怪氣的玩意,得虧黃蓋及時出來呵斥說:“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為東吳挽回了些顏面。
黃蓋雖是武官,不妨礙和徐庶們是同道,“群儒”表面文氣,卻與張飛夏侯相差無幾。
周瑜上來對孔明彬彬有禮,顯然是訊息通暢,接觸后起了殺心,說明已被對方才華所折服,可見他的智慧至少是不弱于徐庶和荀彧的。
而孫權不識孔明,初見時也能說出:“多聞魯子敬談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見,敢求教益。”這份態度,其實和劉備、曹操是一樣的,即沒有一手信息渠道,卻能理性來分析實際,不至于吃大虧。
但若想立于不敗之地,還得擁有大智慧。
當關羽得知呂蒙托病,陸遜代之時,十分狂妄地說:“仲謀見識短淺,用此孺子為將!”這智慧下降到了夏侯惇的水平,能不敗走麥城嗎?
而劉備率軍尋仇,曾冒死詐降的闞澤極力推薦陸遜,張昭那伙又說陸遜年輕不可重用,得虧孫權理性抉擇,有了火燒連營。
水鏡荀彧魯肅等不露圭角,關鍵時能獨善其身;
曹操孫權劉備有領袖氣質,但高估自己就會陷入困境;
關羽張飛夏侯介乎于你我一般人之范疇,時而迷惑,時而自滿;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比如徐庶就稱贊孔明曰:“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連劉備曹操都很疑惑。
當孔明得知龐統被置于縣城,便連忙跟劉備說:“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
司馬懿二度出山時,孔明就立即寫信讓孟達提高警惕,孟達卻嫌孔明心多。反觀司馬一生忌憚諸葛,總在重復那句:“我不如也!”
所以說,不要在蒼蠅面前拉屎,因為它覺得你在炫富。乞丐也不會羨慕富翁,只會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
兩千年多前,老子將智慧比作為“道”,進而把世人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
他說,光明的道像是昏暗的,平坦的道像是曲折的,當上士聽了道,或能有實際行動;中士聽了道,會感覺若有如無;下士聽了道,反而放聲大笑...
真實社會,莫對號入座。
(完)
力 匕
精 選 文 章 推 薦
真相 | 無為
阝 勹
廴 匚
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