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翡翠原石的霧層
翡翠原石的霧層是指介于原石外皮與玉肉之間不透明半風化的退變質玉肉。霧層也叫“半風化層”之所以稱之為“霧”是因為與外殼比,沒有那么粗糙,但也沒有內部的肉質那般細膩,是為皮殼與肉質的過渡層,朦朦朧朧地隔在中間,這就是我們常常稱之為霧層。
霧層可分為白霧、黃霧、紅霧、黑霧等顏色。有白霧的翡翠原石代表著玉質較為純粹,紅霧則代表著玉質粗糙且底灰,霧層顏色與翡翠玉質的好壞有很大聯系。當然并非所有的翡翠原石都有霧層。
翡翠原石大多在外層皮殼與皮殼之下的霧層包裹之中,讓肉質判斷撲朔迷離。霧雖然不能直接影響色,但它能體現山石的種老與嫩,因原石表面是判斷玉石場口、質量和真偽的重要標志,也是決定購買者出價的重要因素。
二、翡翠原石霧層的形成機理
霧形成于皮殼之后,也就是說先有皮殼后有霧。霧的生成與翡翠的皮殼和翡翠原石所處的水地質環境密切相關。
能夠生成霧的翡翠原石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翡翠必須處于水環境之中;二是翡翠必須要有皮殼。
翡翠的霧層主要是紅霧、黃霧、白霧、黑霧四大類,剩下的就都是這四種顏色的衍生物。通常紅皮殼、黃白皮殼生紅黃霧,黑皮殼生黑霧,白皮殼生白霧。當然也會有例外,這主要由翡翠所處的環境而定。
? 此外,還有的霧可以有多層不同的顏色,這是因為翡翠所處的地質環境發生更迭、變化所造成的。如果翡翠有多層霧色出現,那必然是紅霧、白霧在外,黑霧在里。
1、霧的形成過程
原生翡翠上升到地表并形成礫石后,因長期的被埋藏而生成了各種各樣的皮殼。當這些有了皮殼的翡翠長期處于水環境中時,就會被水介質中的鐵離子及硅氧分子等礦物質侵入。
由于皮殼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蒙脫石族或高嶺石族等粘土礦物,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夠聚斂各種正、負離子,于是皮殼就成了這些侵入的鐵離子或硅氧分子等礦物質的安營扎寨之地。
注1-蒙脫石(Montmorillonite)是由顆粒極細的含水鋁硅酸鹽構成的層狀礦物,也稱膠嶺石、微晶高嶺石。它是由火山凝結巖等火成巖在堿性環境中蝕變而成的膨潤土的主要組成部分。
注2-高嶺石(kaolinite) 亦稱“高嶺土”、“瓷土”。一種黏土礦物。因首先在江西景德鎮附近的高嶺村發現而得名。由長石、普通輝石等鋁硅酸鹽類礦物在風化過程中形成。呈土狀或塊狀,硬度小,濕潤時具有可塑性、黏著性和體積膨脹性。
皮殼的粗細、厚薄及疏密度會影響礦物質的滲透力及其富集程度。粗糙疏松的皮殼會集積較多的礦物質,而細膩致密的皮殼所集積的礦物質就比較少。
當溶液中礦物質的濃度增大并達到過飽和時,在其濃度差的驅動下,這些礦物質就會沿著翡翠礦物的間隙向內進行滲透擴散,從而發生次生礦物(褐鐵礦或柯綠泥石)的沉積而形成霧。
從霧的形成過程來看,皮殼是礦物質入侵翡翠時必不可少的承載體。而非常致密、密閉的皮殼如蠟皮殼是無法囤積它物,含礦水溶液(不管是膠體溶液還是真溶液)很難將其穿透,因而也就無法形成次生礦物的沉積,不會生成霧。如產于會卡場口的蠟皮殼翡翠便沒有霧層。
水是礦物質入侵的載體,有些翡翠雖然有皮殼,但因所處環境缺少足夠的水溶液,所以也就很少有霧的生成。
2、霧的顏色成因
霧之所以有不同顏色,是因為構成霧的次生礦物成分的顏色不同所致。
紅黃霧是由黃、棕紅、紅褐色的膠體礦物——褐鐵礦所構成,所以呈現出與褐鐵礦顏色相同的紅、黃、褐色;
白霧則是由硅氧(即二氧化硅)膠體粒子凝聚而成的礦物,因這種礦物一般呈現白色或灰白色,所以被稱為白霧; 黑霧的礦物成分主要是黑色的柯綠泥石,因而其霧的顏色也就顯現為黑色或黑灰色。
不同霧的形成方式各有不同。這些不同顏色的次生礦物是在不同的地質環境下形成的。紅霧形成于氧化環境,而黑霧則生成于還原環境。紅霧與黑霧的形成不僅各具不同的地質背景,而且還與翡翠所處的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有關。
變價鐵元素以及硅在水中的賦存狀態則是產生紅霧和黑霧的直接原因。
紅霧形成于潛水面之上接近地表的的氧化帶,尤其是地形上光照充足的向陽部位。
由于浸沒翡翠的地表水和土壤水中含有豐富的游離氧,致使二價鐵離子被氧化成三價態離子,并經水化作用而形成氫氧化鐵的膠體微粒,這種膠體溶液在遷移中因濃度差而向內擴散滲透,當其濃度增大進一步飽和時,即在翡翠的礦物間隙中凝聚而形成褐鐵礦的沉積。
褐鐵礦是一種以氫氧化鐵為主并含有二氧化硅及泥質的混合物,成分變化較大。因此,褐鐵礦的顏色會因其成分上的差異而有所變化,從淡黃至紅色乃至暗棕色等各種暖色調都會兼而有之,這就形成了紅黃霧的一系列霧色。
黑霧形成于潛水面之下的還原環境中,地形上的背陰部位因缺少光照和游離氧,也易于黑霧的形成。
當翡翠埋藏較深,且所處環境相對封閉,水溶液偏堿性且缺少游離氧時,水中的鐵離子會被還原成二價態離子,并以真溶液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同時,堿性的水溶液不僅使二氧化硅的溶解度增大,而且還便于大量硅酸根離子的形成。于是當這種富含硅和二價鐵離子的真溶液向翡翠內擴散滲透并達到過飽和程度,且溶液的酸堿度、氧化還原電位、溫度、壓力等達到一定條件時,溶液中的二價鐵離子便與硅酸根離子結合,并在翡翠的礦物粒間形成鐵的硅酸鹽礦物——黑色的柯綠泥石沉積,這就形成了翡翠的黑霧。
白霧形成于地形稍高的部位,那里的水介質中以游離的硅氧(二氧化硅)為主,而鐵元素比較少。因此,翡翠的霧主要是由白色的二氧化硅膠體凝聚而成。
翡翠的白霧,霧的界限比較清晰。這是因為構成皮殼的粘土礦物對二氧化硅具有較強的吸附性,所以,白霧通常會密集分布在皮殼處,而不會向內繼續滲透,因而所形成的白霧其界限一般就比較清晰。
另有一些白霧則是皮殼形成之后的延續,其礦物成分與皮殼基本相同,都是白色的粘土礦物,也可稱為白霧。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白皮與白霧并不是很好區分。
3、霧的形態成因
霧不僅有濃淡不同,而且還有寬窄、厚薄等形態上的差異,這主要與形成霧的成礦溶液性質及翡翠的質地有關。
從上述可以看出,所有的霧都是由溶液中的礦物質沉積而成的,但其成礦溶液的性質卻各不相同:紅黃霧與白霧是由膠體溶液中的粒子凝聚而成的,是一種聚合物;而黑霧則是由真溶液中的離子化合而成的,是化合物質。也就是說,紅黃、白霧是粒子聚合物,而黑霧則是離子化合物。
兩者性質各不相同,其滲透能力也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性使得它們入侵翡翠時,會因翡翠的種質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是會生成不同形態的霧。具體地說就是,由于膠體粒子的“個頭”很大,故其滲透能力很弱。它雖然能夠穿過疏松的翡翠皮殼,但遇到質地稍微致密的玉肉時,大個頭的膠體粒子就顯得很無奈了,它們難以滲入到硬玉的晶隙中,于是就只能在皮殼與玉肉的結合處形成比較薄的紅霧,霧層一般不厚 ,但如果被浸入的翡翠的質地相對疏松的話,那么膠體粒子就比較容易滲透到硬玉的晶隙中了,于是形成的紅霧也就會多,霧層也會很厚。
因此,在相同的生成環境中,紅霧的厚薄主要取決于玉石肉質的粗細及致密程度(即質地的好壞程度)。厚層紅霧多出現在肉質疏松的翡翠中。
薄層紅霧多出現在質地較好的翡翠中,但一般不會出現在特別老的翡翠中。也就是說,薄層紅霧并不意味翡翠的種很老,這一點是與黑霧有所不同的,因為只要是薄層的黑霧,那一定是種老的翡翠,因為黑霧屬于化合物,粒子很小,霧層薄意味著翡翠肉質致密性好,連黑霧那么小的化合物粒子都滲透不進去,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紅霧還有一個特點是,紅霧與玉肉的界限十分清晰,而且其霧色通常是外淡、里濃。玉石的紅霧很厚,說明翡翠的種不夠老。這是由于膠體粒子穿透皮殼之后,因“個頭”太大而難以再繼續滲入玉肉,從而只能止步于皮與肉的結合部,并凝聚其間而沉積成霧。
由于先前沉積的阻擋了后來者,于是就出現了“前仆后繼”的現象,膠體微粒就會越聚越多,結果在霧的前端就形成了密集的霧層,其顏色也因此而變濃,與底子的界限也就比較清晰。但這情況并不意味翡翠的種一定是老的。
三、翡翠霧層的種類及其與肉質的關系
通過霧的形成機理我們不能看到,霧與翡翠的種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是霧的形成除了與翡翠所處的地質環境有關外,還與自身的結構如致密度等有關。也就是說,翡翠有什么樣的種,就可能有什么樣的霧。認識這一點很重要,這對于提高翡翠賭石的技能很有幫助。當然,仙難斷寸玉,普通人又怎么能做到。想要完全通過霧層去判斷內部玉質,完全就是癡人說夢!
1、翡翠的紅霧
紅霧一般情況下會分為淡紅色和艷紅色兩種,但下面的玉質不會有多大的差別,都屬于頂級翡翠的范疇,紅皮翡翠絕對是各大買家哄搶的對象。但收益勢必也伴隨著風險,紅霧很愛跑皮,切開后的效果特別不穩定,切垮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紅霧霧層稍簿,霧色濃,與玉肉的界限十分清晰,但這并不能說明翡翠的種很老,只屬一般。
紅霧
2、翡翠的白霧
白霧,多見于黃鹽砂和黑鎢砂的原石皮殼上。特點是厚度深淺不一,但大部分的霧層都是很薄的,霧的界限清晰,但種一般,不是特別老。很容易切割,也便于打磨。
一般白霧層最好其次是黃霧層。只要有霧層,霧層打燈特別亮,基本可以判定翡翠是有種的。
白霧同樣是由膠體粒子凝聚而成的,其形態特征與紅霧大體相似,只是白霧通常會緊貼著翡翠皮殼,霧層比較密集,不會太寬,而且霧色很濃,界限清晰。這是由于皮殼中的粘土礦物對白霧的硅氧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致使霧粒子只能國積在皮殼處,而無法再向玉肉內部滲透。
種的高低好壞取決于白霧霧層的形態特征,如果白霧比較厚但同時也比較松軟,明顯有向玉肉中間滲透的跡象,與玉肉的分界也比較模糊,說明它的玉肉還不是非常的緊密,那么玉肉也就能達到糯化的樣子。
?糯化(厚厚的白霧)
如果白霧厚而不實,它也有向玉肉中間稍淡一些的滲透,但與玉肉的分界比較明顯,說明玉肉致密度要稍好,向玉肉中的滲透那只是晶體顆粒偏粗的緣故。那么玉肉一般達到糯冰的樣子。
?糯冰
如果白霧層很薄,很淡,說明玉肉的致密度、細膩度都已經達到一定的檔次,玉肉可以達到冰種及以上的品質。
冰種
3、翡翠的黑霧
黑霧出現得很少,一般只出現在黑石頭上面。黑霧下面的翡翠玉肉品質是最難把控的,極有可能顏色可能會發生變化,往藍色、灰藍或者是黑藍偏移。這些顏色的飽和度低,不明亮,在翡翠里是屬于偏色,沒有多大的價值。但黑霧并沒有因此受到人們的不喜,因為它同時也是高綠的頻發地,切漲的可能性特別大,是賭石行業里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原石
它與其它霧的最大區別在于,其霧層的厚薄相差十分懸殊。這是由于形成黑霧的真溶液離子非常的小,與膠體微粒相比,其大小是膠體離子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因而具有很強的滲透能力。它不僅能夠輕而易舉地穿透翡翠皮殼,而且也很容易滲入到大多數翡翠的玉肉晶隙中(個別質地特別致密者除外),這是膠體粒子所無法企及的。
因此,當真溶液離子入浸翡翠時,一般都會穿過皮殼而滲入到玉肉之中乃至玉肉深處,從而在硬玉晶隙中生成柯綠泥石礦物的沉積而形成較厚的黑霧。
正因為如此,黑霧通常會延伸到種質較嫩的翡翠地子中,致使黑霧與地子渾然一體而不可分。事實上此時的黑霧已經成為地子的一部分,這樣的地子一般被稱為“灰荷底”或叫做“貓尿地”。
柯綠泥石滲透進入玉肉
厚層黑霧(裂多種嫩)
翡翠的種質很差,霧已經滲入到玉肉腹地,成為地子的一部分——貓尿地,玉肉只剩下部分白心。
厚層黑霧
霧已經滲入到玉肉中心部位,成為了貓尿地,翡翠的種質比較嫩。
不過,當面對質地非常致密的冰種、玻璃種等老種翡翠時,真溶液離子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它雖然很小,但卻難以穿越極其細小的硬玉晶隙,于是真溶液離子就只能緊靠皮殼生成一層很薄的化合物沉積,也即黑霧。
如果翡翠的質地更加致密堅硬,則生成的黑霧就會更加稀薄,看起來很不顯眼,于是就成為一種模糊不清的“黑糊”。
典型的薄霧、薄皮翡翠
霧層甚薄,而且模糊不清,這就是通常說的“糊”,其翡翠種質非常老辣。
由此看出,厚薄、寬窄懸殊的黑霧主要是受翡翠結構的致密度和細膩度的制約,也就是受種質好壞的制約。嫩種翡翠由于硬玉結構比較疏松,其玉肉就很容易被真溶液離子所滲透,因而形成的霧就會很寬、很厚(比紅霧要寬、厚很多),并會成為翡翠地子的一部分。
而種老的翡翠由于其質地細膩致密,即使是很小的真溶液離子也還是難于滲入其內,因而所形成的黑霧就會很薄,薄到甚至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或形成一種似有若無的“糊”。
其實很多人都并不是很喜歡賭翡翠原石黑霧的,看到有黑霧的翡翠原石一般都直接拒絕了,這主要是因為可能切割出來的翡翠原石大多數都是藍色、灰藍底或者黑藍底,黑霧愛跑灰,尤其是太黑的黑霧,黑霧薄厚都有,厚著底灰,但是會出高綠,色力不夠,但是如果你的運氣好的話,黑霧下面的肉質量會非常好。
行話說“十個紅霧九給灰”,黑霧和紅霧差不多,紅而發黑的牛血霧,不但不會出好貨,且多數出偏藍帶灰的底子,不過我們也不能一概而全,并不是所有黑霧的料子都出不了好貨,市場上有比較好的料子就是黑霧出的。因此黑霧翡翠原石好不好,也只是個概率的問題。
4、翡翠的黃霧
黃霧預示著霧下的翡翠原石,內部的玉肉的種水相對會好,也就說翡翠原石不會出現底灰。所以大多數朋友,選擇入手翡翠原石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黃霧料。
黃鹽砂和水石皮殼上一般出現的是黃霧,這個就不像白霧那么簡單了,而是根據顏色深淺程度有著精細的劃分。最優質的就是一種濃郁得如同蜂蜜一樣的霧層,叫做蜂蜜霧。淡黃的顏色下,還有透明的光暈,說明下面的翡翠原石絕對不是凡品,透明度肯定是很高的,因此這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霧層。
黃霧是翡翠原石的種皮色。黃霧通常接近翡翠原石的石皮與翡翠之間,由于很像一層薄薄黃色的霧,因此叫黃霧紅霧在160倍顯微鏡下的圖像。褐鐵礦充填于礦物粒間、裂隙而形成紅、黃霧。
黃霧其實是原石的種皮色。黃霧一般介于翡翠原石的石皮與翡翠之間,因為很像一層薄薄的黃色的霧,所以叫黃霧,黃霧一般很薄,從不到一個毫米到幾個毫米之間,黃霧是翡翠硬玉巖中參入了少數的以高價氧化鐵為主的金屬氧化物而構成的,在翡翠的色彩構成中,歸于次生色。實際上黃霧就是黃翡,它能夠參加雕琢,構成美麗的俏色,是提升翡翠飾品的重要選項之一。
四、用燈光看霧層的技巧
不切開原石要觀察翡翠原石內部的肉質,隔著厚厚的皮殼其實是很不好判斷的,但觀察霧層卻能有效幫助我們。同時,這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方法。根據翡翠不同的霧層表現,可以初步判定肉質的好壞。
利用燈光看霧層是一件需要有經驗的事情,但是卻能夠很清楚地看清里面的玉肉情況,作為判斷該翡翠原石是否優質的依據之一。因此通過燈光我們可以判斷霧層底下的肉質,霧層的深淺情況。如果說燈光反光發白,那就是白肉居多,燈光反光發黃,就是黃肉的情況居多,燈光反光發青,那就是油青種翡翠居多,如果說青中發白,可能就是雙層霧色了。
霧層太厚,一般就是說明翡翠內部的肉質不太好。不同顏色的霧層反應的翡翠原石情況也都各有不同。
第一,我們在看一塊翡翠原石之前,我們可以先看料子的霧色的顏色的鮮艷度,如果霧色很鮮,通過霧色打白光燈。 第二,打燈之后,燈光黃中透青,這個就很可能說明這個翡翠原石霧色很薄,里面的肉質是油青底子,而打燈黃中透白,也是說明霧色可能不厚,里面是白肉。
第三,在這里有一個特別的技巧,一個翡翠原石通過打白光燈后,我們可以根據燈光反射的情況來分析翡翠原石的霧色的厚度,如果打白燈不出其他的雜色,而且有種光被吸入的感覺,則說明這個翡翠原石霧色厚的可能很大。
第四,所用的燈光必須白燈,要是用黃燈的話,本來霧色就是黃色的,會干擾視覺對顏色的判斷。
第五,在看霧色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翡翠原石的紅、黃霧色應該分開判斷,因為帶紅霧的翡翠原石一般底子會灰。
第六,帶紅霧的原石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就是打燈水一定要長,只要能結合燈光的判斷,賭出好東西的概率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