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空戰
第一章 溯 源
“特種戰爭”時期的美國航空母艦
美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插手印度支那地區。當法國發動對越南的侵略戰爭時,美國不僅大力支持法國侵略者,而且在越南極力物色和扶植親美勢力,以圖一旦法軍被迫撤出印度支那地區時,把越南變成美國的新殖民地和侵略東南亞其它國家的軍事基地。
1954 年 5 月 7 日,越南人民軍在奠邊府戰役中取得了全殲法軍的輝煌勝利。同年 7 月 21 日,在日內瓦會議上,交戰雙方就印度支那停戰和政治解決達成了協議。但是,美國政府卻拒絕在日內瓦協議上簽字,并宣布其不受日內瓦協議各項規定的約束。
1954 年 9 月,美國拼湊了“東南亞條約組織”,把越南南方列入由美國實際操縱的東南亞集團的“保護”地區之內。1955 年 1 月之后,美國大量向越南派遣軍事人員,將“美駐印支軍事援助顧問團”改為“美駐南越軍事援助顧問團”,逐步取代了法國殖民主義在南越的地位,并竭力扶植西貢傀儡政權。1955 年 10 月 23 日到 26 日,由吳庭艷組織的所謂“公民投票”成立了“越南共和國”。
在美國的策劃和組織下,吳庭艷政權很快建立了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偽軍。在美國人的支持下,西貢政權瘋狂地發動了“訴共”和“滅共”運動,殘酷鎮壓和屠殺愛國的南越人民。至 1964 年,南越人民被美偽集團殺害 17 萬人,被拷打和打傷 80 萬人,被監禁 40 多萬人。
在敵人屠刀的逼迫下,越南南方人民于 1959 年開始了英勇的反抗美偽統治的革命武裝斗爭。1960 年 12 月 20 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宣告成立,開始著手建立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1961 年 2 月 15 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把各地的人民武裝統一組成了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
美國為了防止吳庭艷集團垮臺,1961 年 5 月,100 名美軍“特種部隊(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官兵進入越南南方,從此開始了歷時 14 年的侵越戰爭,越南人民也開始了反對美國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戰爭。
侵越戰爭初期,美國人在越南進行了所謂的“特種戰爭”,就是由美國人出錢、出槍、出顧問,協助南越偽軍進行“反游擊戰”。1962 年 2 月,美國在西貢成立了由保羅·哈金斯為司令的“美國駐南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其中將官就有 15 名。至 1962 年底,侵越美軍增至 1.2 萬人,飛機約 240 架。
1963 年,南越人民武裝在阿巴村成功地伏擊了美軍直升機,并殲滅大量偽軍,這不僅使美國政府大為震驚,而且進一步激化了美吳矛盾。1963 年 11 月 1 日,在美國的支持下,以楊文明為首的一批偽軍將領發動政變,殺死了吳庭艷。但僅過了兩個多月,1964 年 1 月,偽軍第一軍軍長阮慶又發動第二次政變,并自封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總理。
自從美國侵略軍在南越發動“特種戰爭”以來,越南南方人民武裝在解放陣線的領導下,同美偽集團進行了不因不撓的斗爭。到 1964 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力量已發展成一支擁有 20 萬人的堅強力量。解放了越南南方 4/5 的土地。2/3 的人口,逐步形成了對敵包圍之勢。從而宣告了美國所發動的“特種戰爭”的破產。
從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美國航空母艦編隊在南海擔負巡邏任務。1961 年 2 月,老撾局勢緊張時期,美國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上所搭載的第 2 航空聯隊的第 312 攻擊機中隊擔負了空中戰斗巡邏任務。但是,當時在航空母艦艦員的心目中,實施空中打擊僅是一種可能性,實施空中偵察任務才是他們經常性的任務。
在整個“特種戰爭”時期,空中偵察是美國監視越南南方人民武裝活動的主要手段。而且,來自于蘇聯和中國的政治反對意見對美國的空中活動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使空中活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約。
這些偵察活動遭到了越南人民的抗擊,美國第 63 輕型照相偵察機中隊若干偵察機被擊落。因此,迫使美國人研究如何在對方的猛烈抗擊下,實施快速救援行動這樣一個問題。直升機以其獨有的特點再度引起美重視,并將搜索和救生這兩項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海上搜索和救生工作通常都很緊急,要求執行救援任務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出事海域。直升機和艦船相比,不僅速度快,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搜索較大的海域,而且,能在海面上空懸停,不受海況影響。直升機裝在機上的打撈救生吊掛裝置,如救生絞車、救生吊籃和救生擔架等,能提吊起各類物體和遇難人員。因此,早在 1950 年美國侵朝戰爭期間,為了挽救棄機跳傘的飛行員,在直升機上安裝了液壓救生絞車,利用直升機進行空中救援活動。從此,艦載搜救直升機在一些國家中發展起來。
在越南戰爭期間,直升機已經被看成是一種最重要的空中搜救兵力,并且,有時還擔負空中救護工作的警戒任務。在作戰期間,直升機駛離航空母艦,隨時準備救援那些因飛機失事而落到海上的飛行員。直升機搜救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成為空中作戰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飛行員知道營救他們的各項措施都已經被采取時,他們的士氣就會受到鼓舞,毅力就會增強。在作戰環境中,對人們的價值和能力提供保險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給他們最好的搜索和救生的努力——這使得參戰人員確信他能活著回來。
沃特公司的 RF-8A 已經被用于對感興趣的地區的航空偵察。1964 年 5 月,查爾斯·F·克魯斯曼上尉從“小鷹’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對老撾上空進行偵察。他的“十字軍戰士”(F-8 的代號)被地面炮火擊中。雖然,在返回航空母艦的途中飛機燃燒了 20 分鐘,但克魯斯圣安全地將他的“十字軍戰士”飛回了航空母艦。然而,兩周以后,在 6 月 6 日執行任務中,克魯斯曼的飛機再次被地面炮火擊中。這次,飛機的破損是如此嚴重,以致于克魯斯曼不得不在人民軍部隊附近跳傘。巴特寮的部隊立即包圍了美國海軍的飛行員,并向救援的直升機開火。最后,直升機不得不放棄了救援克魯斯曼的企圖。克魯斯曼跳傘時扭傷了腳,沒逃出多遠就成了老撾人民軍的俘虜。但是,他被監禁了 3 個月之后,便設法逃了出來,最終被營救。
RF-8J
雖然救援直升機沒有能夠救出克魯斯曼,但是,直升機已經成為搜索和救援行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哈維·A·艾克勒少校等另外一些飛行員就是由直升機救回的。艾克勒少校從他的受了致命傷的偵察機上跳傘后,落入游擊隊的包圍之中。當直升機接到他的求救信號后,立即飛抵這個地區。一架直升機向接近艾克勒少校的游擊隊員開火,阻止他們的行動。另外一架直升飛機則冒著被游擊隊員擊中的危險救起了艾克勒少校。
由于采取了積極的搜救作戰行動,這使得飛行員們確信,一旦他們被擊中,無論他們落在哪里,人們會采取一切可能手段會援救他們。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飛行員的士氣。
據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統計,在“特種戰爭”階段,人民武裝力量共殲敵 22 萬余人,其中美軍約 3,500 人,擊落敵機約 2,000 架。為了挽救侵越戰爭的敗局,美國政府于 1964 年 6 月 1 日,召開了第十次檀香山會議,確定了“逐步擴大”侵越戰爭的計劃。6 月 20 日,威斯特摩蘭接替哈金斯擔任美駐南越軍援司令部司令。6 月 23 日,泰勒接替洛奇任美駐南越大使。至此,美國侵略軍完成了由“特種戰爭”向戰爭升級的作戰方針調整和必要的組織準備。(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