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23.02.06 山東
太子參
來源
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洗凈,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后曬干或直接曬干。
【別名】孩兒參、童參、雙批七、四葉參、米參。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補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肺氣陰兩虛證,脾虛體弱、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臨床配伍】配伍麥冬,補肺并潤肺養陰,用治肺陰虧虛的肺虛咳嗽最宜。配伍黃芪,補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勞倦乏力為效。配伍白術,共奏補脾肺之功。同治虛勞,勞倦乏力者。
【注意事項】孕婦、表實邪盛者不宜服用太子參。
【用法用量】煎服,9-30g。入膳宜煲湯,煨煮,泡酒,菜肴,茶飲等。
【藥材鑒別】
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3-10cm,直徑2-6mm。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頂端有莖痕及芽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類白色,顯粉性(曬干品),或淡黃白色、角質樣(燙制品)。
【古書記載】《本草從新》:"大補元氣。"《本草再新》:"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飲片新參》:"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江蘇植藥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經衰弱。"《中藥志》:"治肺虛咳嗽,脾虛泄瀉。"
【中藥中的“參”】
中藥中有很多藥材都帶有一個“參”字,比如說今天說到的太子參,還有黨參,沙參,苦參,西洋參,生曬參等等。感覺多了一個“參”字,瞬間高大上了許多。但其實彼“參”,非此“參”。那這些參和人參都有什么關系呢?今天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生曬參——五加科,一般現指生曬園參。人參根挖出后洗凈曬干的產品。
別直參——人參的一種加工品,特指產自朝鮮韓國。國產的多稱紅參。
移山參—— 移栽在山林中具有野山參部分特征的人參。包括山參趴貨,林下趴等種類,年份比普通園參要長。
西洋參——和人參同屬不同種的植物,又稱花旗參,為外來種。現國內也有種植。
丹參——唇形科,有很好的活血作用。因其外皮紅色,故名。
北沙參——傘形科,養陰清肺。當然有北沙參就有南沙參,雖然他們只差一個字,但是是不同科植物。
黨參——桔梗科,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黨參為上品,現在處方中多代替人參用,因為人參比較貴。
苦參——豆科,對就是和你吃的大豆一個科的。味極苦,功效主要是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
1.《重訂通俗傷寒論》桂枝參芪煎:桂枝、太子參、生黃芪、白芍、白術、陳皮、炙甘草、浮小麥、麻黃根。功能主治:止汗固脫。主傷寒過汗、誤汗,自汗不止、氣脫者。
2.鄧鐵濤方。芪烏生發湯:黃芪、茯苓、生地、首烏、太子參、桑椹子、熟地、黃精、黑豆、當歸。功能主治:滋補肝腎,益氣養血。主肝腎虧損,氣血兩虛。
3.《吳震西方》生脈活血湯: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當歸、赤芍、丹參、茯苓、柏子仁、炙甘草、生牡蠣。功能主治:益氣養陰,活血通脈。主氣陰兩虛,心血瘀滯。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