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照搬那些所謂的成功養育經驗,也無需理會那些所謂機構或學校給出的“天資評估”,孩子生而不同,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培養屬于自己孩子的天賦和情感。很多家長會認為,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要盡早評估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備某一方面的驚人天賦,就可以全力為其定制一個成長規劃。而如果沒有什么“神童”潛質,就可能放棄讓他們進入一所好的學校的想法,甚至開始為他們只能從事拿著低工資的職業準備。其實,這兩種觀點都過于偏頗,甚至有些荒謬。要知道,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發明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取得醫學上的突破,或者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關注教育中的一個深層次問題,那就是滲透在學校文化中的有限的智力觀念。當今的老師和家長,在判斷教育結果上仍基于狹隘的學術能力概念,課內學習能力很重要,但它不是智力的全部。如果是這樣,人類文化就不會那么豐富多彩了。當教育建立在狹隘的能力觀念上時,孩子的其他各種能力都會被忽視。你的孩子可能有許多在學校里沒被發現的天賦和興趣,而你、你的孩子以及學校可能都會認為他不是很聰明。殊不知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定義“聰明”。一旦我們能夠認識到孩子身上其他方面的聰明之處,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的成功可能會有很多途徑,而不僅僅只有一條。
人類的才能和興趣是多種多樣的,這也是人類的成就多種多樣的原因。歸結起來,人類智能包括八個方面:1、空間智能:大型空間或局部空間的思維能力,例如飛行員需要具備高水平的空間智能;2、身體動覺智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身體作用的能力,專業運動員就具有高水平的身體動覺智能;3、音樂智能:對節奏、音高、節拍、音調、旋律和音色的敏感性。有唱歌、演奏樂器或作曲的能力;4、語言智能:有效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演講者通常會具有這些能力;5、數理邏輯智能:理解符號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能力;6、人際關系智能:與他人合作并了解其感受和情感的能力;7、內省智能:識別自己的感受、目標,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計劃和行動的能力;8、自然探索智能:區分自然世界組成部分的能力。而將這些智能再進一步歸納,可以包含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分析、判斷和比較事物的能力;創造、提出新想法或處理不熟悉情況的能力;實踐、工作和管理周圍世界的能力。簡而言之,這三項能力即理解力、想象力和領導力。智力沒有單一的形式,人類的智能各不相同,人們作為個體擁有不同的智能組合。
既然智能存在的形式多樣,那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走上相同的智能發展之路呢?事實上,我們的孩子總是在向我們傳遞他們想要成為誰的信號。身為父母,我們要洞察孩子的潛能,化天賦為能力。留心觀察你的孩子在面對不同事物時候的“特別”反應,比如國外游玩時跟學的一兩句當地語言、觸碰樂器時候的神情、或者是做手工時候的專注,等等,這些可能都是他們的天賦所在。要知道,孩子們真正的天賦就藏在我們的眼皮底下,但很多都被父母和學校忽視了:一些擅長玩樂高的孩子成了頗有成就的建筑師,一些愛好涂鴉的孩子成了著名漫畫家,極度活躍的孩子成了專業運動員,而一些喜歡讀書的孩子后來則成為勤奮的學者。當然,發現天賦是一回事,將天賦化為終身受用的能力又是另一回事。天賦和能力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天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而能力是我們對天賦加以培養所形成的,必須經過鍛煉和培養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它涉及實踐、堅持和決心。確定孩子天賦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們在生活中找到目標和成就感,這并不意味著那些意識到自己天賦的孩子會永遠快樂,但是那些意識到自己天賦的孩子更有可能過上充實、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想要幫助孩子在他們真正關心的事情上做得更好,并且從中獲得快樂,那么提供時候他的教育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當然,在現今的學校教育中,很難提供一個多樣化的、平衡的培養計劃,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身體、情感、認知、社交和精神的發展。尤其在孩子成長的早期階段,發展孩子天賦的責任在于你和你的家庭,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以跟上孩子學習能力和個人興趣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