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社會,點對點的連接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頻繁。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通過為他人提供價值來進行自我實現。每個人就像是一個產品,而自己就是這件產品的產品經理。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具備一些產品思維,訓練自己的產品能力。所謂的產品能力,就是訓練一個人:判斷信息,抓住要點,整合有效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世界交付,并獲得回報。
那么,關于產品思維,都有哪些重點內容呢?
人的五層框架
對于人這個產品,可以通過五層框架來進行認識和塑造,它們分別是:感知層,角色層,資源層,能力圈和存在感。
感知層:就是一個人的外貌、說話的口音,衣服的搭配等。
角色層: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角色中,并且被角色馴化。比如你在辦公室里和公司同事交往,其實大家的相處首先就是角色的對接。
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觸,都是非常淺層的關系。
資源層:它可能包括了一個人的財富資源、人脈資源、精神資源,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還是用公司同事舉例,我們可能在某一個時段扮演著同一種角色,但是由于資源層的不同,未來的發展道路和方向有可能完全不同,也就會分別進入不同的系統扮演其他不同的角色中。
比如一個姑娘在相親的時候,如果只會問一些諸如“你有房有車嗎?”“你一個月工資多少?”等等這些問題,就屬于只會看表面,而不會去關注一些深層的東西。這對于一個產品經理來說,就是只會抓表面數據,這種用戶研究行為其實也是非常低級的。
能力圈和存在感: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動物一樣,是觸發情緒和推動行動的開關。所以就像生存驅動動物奔波撕咬一樣,對存在感的尋求,也在驅動男人、女人思前想后、廢寢忘食、招人找錢找事,去滿足自己,去確認自己的存在感。動物在奔波和撕咬中強健了自己的肌肉,一個人則為了不斷的強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沖右突里擴充了自己的能力圈。所以,一個人的最內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層是能力圈。如果一個人的存在感被滿足了,其實他的能力就不會再擴充了。就像好多女人結了婚就不化妝了,男人滿足了就不奮斗了是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明確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存在,你就會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能力圈,改變自己的資源,然后甚至改變自己的角色和外在的樣子。
因此,作為個人,滿足別人的存在感是為對方提供的最好價值。作為一個產品,滿足用戶的存在感,而不是表層的需求,才是好產品的終極追求。微信之所以成為一個偉大的產品,就是因為它太能夠滿足一個人的存在感了。每個人都可以輕松的在朋友圈刷出存在感,而且是自己想要的那種存在的樣子。
點線面體
這是一個關于戰略選擇的概念。其實用一句老話來解釋就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p>
比如我們大家都有體會,我們努力工作的收益,都不如在2010年前買房或者2013年以前買了騰訊的股票。因為你再努力工作,你還是一個點,工資只是一個點的努力成果。但是騰訊股票或者北上廣深房子的收益,是附著于一個快速崛起的經濟體,這是一個線性周期的結果。
再舉一個例子:下面這張截圖,是劉潤老師在網上發的一個帖子。同樣一個瓷罐,放在茶葉儲存這個線上,單價賣到29元/個;而放到寵物商店這個線上,就可以賣到258元/個。但這只是其中一個維度。當我們再深究細節會發現,用于茶葉儲存的瓷罐,月銷量是642筆,而用于寵物店的瓷罐,月銷量是2筆。那么,這個時候,選擇哪一個線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個決定了。你的底層框架會發揮作用。
所以,點線面體的選擇非常重要。你再怎么優化產品,提升效率,一旦點線面體選擇錯了,都是白搭,或者效果很差。而如果選對了,則可以事半功倍。你要強迫自己,離開牽動你情緒的“點”,去看到“線”的方向,去預測這條“線”的周期,并且明確你自己在周期的哪個位置,是哪個“面”在給你賦能。
同理心和提供確定性
如果說點線面體是關于戰略層面的思考框架,那么在戰術層面,作為一個產品人,則需要很多具體的技能,其中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和提供確定性。
同理心可以說是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最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甚至可以把這個“之一”去掉。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能夠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就是同理心,才能理解對方的感受,從而更好的理解對方的痛點、爽點和癢點。進而在這個基礎上,為對方創造價值,滿足對方的存在感。
作為一個產品人,同樣需要了解用戶的情緒。因為用戶是無法像專業的產品經理那樣,分層次說出他的體驗的,他能展現的都是用戶情緒。我們需要能夠通過同理心,感受到用戶的情緒,諸如愉悅、不爽、憤怒、恐懼等等,然后通過產品來滿足用戶。
在體察用戶情緒的同時,還應該能夠體會用戶的潛意識。產品是靜態的,其實它是沒有機會說服用戶的,如果你希望通過銷售去宣傳來說服客戶,那么這款產品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產品。所以,一個好的產品就應該做到迎合用戶潛意識下的選擇。所有讓用戶思考、琢磨一下的產品,其實都是給自己抬高門檻,降低轉化率。比如說一款智能面板,如果安裝在墻上,不需要任何說明,用戶會不知道按哪里的話,那么這款產品實際上是不成功的。好的產品,應該是主動示能的。
建立同理心的一個好的方法,就是要建立一種以提供服務為目的的思維方式,避免陷入以產品為中心的陷阱。比如當用戶在買一個打孔機的時候,他要的不是打孔機,他要的實際上是墻上的一個孔。所以,如果我們以提供服務為導向,就可以提供很多解決方案,相應的,所提供的產品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好的產品另一個重要特質是提供確定性。用戶只有在其中得到了確定性的結果和反饋,才會對你的產品和服務產生信任和依賴。好的產品,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必須要有及時穩定的反饋,比如電腦下載文件時的進度條,智能面板的按鍵指示燈,等等。對于個人來講,其實,還是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那就是:“做人要靠譜?!?/p>
以上是我在學習得到APP里面的《梁寧-產品思維30講》之后的一些重點收獲,里面的很多概念目前也只是知道,尚未做到。這篇,權且作為學習之后的一篇課后作業,寫出來,與你分享的同時,也留給自己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