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委 圖:網絡 編輯:靜靜的 盛開
少批評、多評價
每個人都會犯錯,作為家長天天也在犯錯,但是成人犯錯時,很少招來批評,成人是最沒有人“管”的一個群體。
孩子也會犯錯,他們犯錯太正常了,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時,往往會“難過、委屈、痛苦、不安、自責、焦慮,甚至感到恥辱”。這是每一個有自尊的人犯錯后的心態,每個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心態,也正是這樣的心態,促使孩子去尋找方法改正錯誤。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最應該做的是保護孩子這樣的心態,然而大量的家長沒有這么做,他們看不得孩子犯錯,當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就是批評!
孩子做題錯了,“怎么搞的,學習這么不認真”;孩子大聲喧嘩,“喊什么喊,這么沒禮貌”;孩子忘帶學習用具,“看看,總是丟三落四的”……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默默承受,家長看到孩子不說話,氣不打一處來,會給孩子更嚴厲的批評:“怎么不說話了!你聾了!”自尊心強或膽小的孩子可能會哭,“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錯了改了不就完了嗎?”
家長批評升級,孩子開始受不了,可能會辯解,被家長視為“頂嘴”,“你還敢頂嘴!翅膀硬了,小心我怎么收拾你!”……孩子不論如何表現,都可能招致更為嚴厲的批評!不斷批評的結果是:當孩子犯錯后,不再難過,不再痛苦……孩子失去了自尊,犯錯以后再也不改了。
正確的批評
正確的批評和正確的表揚一樣,大家可以參考表揚的方式:描述孩子的行為+告訴孩子這樣做的結果+表達家長的感受和痛苦。批評僅此而已,孩子會自己和自己說話的。
例如,你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打架了,而且“戰勝”了別的孩子,家長知道后不能有情緒,批評是要客觀和公正的:描述行為“你把×××打了”,結果“×××受傷了,一定很疼”,“你傷害了別人這是不對的”,“媽媽還要請假去看看×××,影響了工作”,最后表達感受“媽媽很傷心”,“媽媽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很失敗”。
批評到此為止,孩子會自己和自己說話的:“我怎么讓媽媽傷心了”,“我打人了,要是我被打了,會不會也很疼呢?”“為了不讓媽媽傷心,我明天和×××道歉吧”……
即使學會了正確的批評,也要少用,為什么?很多孩子犯錯的時候,根本沒有惡意或者不知道有嚴重后果,當他們知道錯的時候,不用你批評他都會自己注意并希望改正,這就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家長在這個時候最應該給他們提供幫助,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評價”。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請家長按照以下流程處理:
1.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自己有情緒就不可能正確處理孩子的問題。
2.觀察孩子的情緒,只要孩子有情緒就不要處理孩子的問題。
3.分析孩子做錯事是不是故意的,孩子犯錯時知不知道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如果是故意的,知道嚴重后果,就要批評,但要遵循下一章的“ABC原則”,如果不是故意的就和孩子坐下來一起討論這件事情。
4.評價這件事:首先,告訴孩子,“你錯了,但你不是故意的,沒有惡意,爸爸媽媽理解你”;其次,告訴孩子,“錯了不怕,誰都會犯錯,有錯就改才是我們要做的,爸爸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這樣做了”;第三,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問題,讓孩子養成遇到問題先找原因的好習慣;第四,找到原因,給孩子建議,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唯一的建議和意見,應該告訴孩子:“這件事情處理起來,爸爸媽媽建議可以用四種方法解決,你選擇一個吧?”一定要把責任還給孩子,孩子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5.觀察孩子處理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重復步驟1~5,直到問題解決。
還有幾點也需要知道:
?、俦頁P孩子的行為和行為造成的結果,不要表揚孩子的人品和人格。
?、谠凇澳阏姘簟钡谋澈?,絕大部分的家長根本不是這樣認為的,這叫做虛偽。
?、酆⒆幼鲥e了,首次理解,再次諒解,三次再批評。
?、鼙頁P和批評這兩種方式的使用是有“次數限制”的,家長一定要慎用,很多家長在幼兒園就早早用完了,孩子具備了“抗藥性”,以后就一點用都沒有了。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勵和評價,而不是表揚和批評。
?、菀粋€人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通過自身的努力獨立完成了一件事情,孩子也一樣。表揚不能讓孩子感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來源于孩子自己的實踐。
⑥鼓勵和評價就是平等和尊重。
http://user.qzone.qq.com/848677696/blog/1320019400
http://user.qzone.qq.com/848677696/blog/131993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