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貴陽家長意識到早教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那么,在孩子3歲之前,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合適的呢?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他表示,教育的理念是原則,方法卻有很多,不同的孩子適用不同的方法,千萬不要只追求教育的方法,忽視教育的理念,避免走入教育誤區。
父母也需做“崗位培訓”
“假如把‘父母’比作崗位,父母就是一個特殊的崗位。”講座開始,王濤博士就拋出了一個觀點,“父母是這世界上從業人數最多,要求最高、最重要、最復雜的一個崗位,但也是最缺少培訓的崗位,更重要的一點,這個崗位不能辭職。如果沒有做好崗前培訓就當父母,就像開車無照駕駛,貽害無窮。”
“在孩子的早教階段,爸爸媽媽們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一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這個重要的崗位不可替代。”在王濤看來,爸爸媽媽們更應該先學會“如何做父母”。
“如何學做父母”和“如何教育孩子”,這兩者難道不能并行嗎?面對疑問,王濤用航空安全規則中的一個指令啟示大家:帶孩子的父母先給自己戴上氧氣面罩,然后再幫孩子戴上。“只有父母先確保自己的安全,才有能力、才有力量去幫助孩子,確保孩子的安全。”他認為,這一啟示,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先學做父母,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王濤進一步解釋說,在生活的許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樣,又扮演著孩子面前的一堵墻,幫他們設立邊界、修正行為偏差,“孩子會把從父母身上看到、學到的規矩,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
給孩子立規矩越早越好
孩子在吃飯和睡覺時,常常會任性地哭鬧叫喊;孩子太過粘人,時時會對爸爸媽媽“糾纏不休”……面對孩子們這些“耍無賴”的行為和舉動,家長往往感到不知所措。
“‘眼淚談判’是絕大多數父母的硬傷,但卻是孩子們的制勝法寶。”王濤說,寶寶哭的時候,作為父母心都碎了,這個時候只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哪里還會想起什么規矩呢?
王濤認為,其實每個父母都知道“規矩和愛”在教育中不可或缺,但也幾乎每個父母會認為立規矩要比愛孩子難得多。因為愛自己的孩子常常是一種身不由己的本能,而立規矩卻往往要逆著這樣的本能去限制孩子:“結果就是很多父母明明知道什么是規矩,卻不忍心給孩子立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從什么時候開始?上學后?幼兒園?兩歲?”王濤給臺下的聽眾拋出了問題,“不,都不是,立規矩,必須從出生開始!”
王濤建議,立規矩要從嬰兒出生開始:“規矩遲早要立,越早立,所付出的代價越小且受益越大。”
可以打孩子但要藝術“打”
“棍棒出孝子。”一些貴陽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盛怒之下,常常會一把把孩子拉過來,掄起巴掌就往孩子身上打。王濤并不贊成這種做法。
其實,這么做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害怕家長,對其認錯和改正錯誤沒有任何幫助。當下很多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并不是“規矩”使然,而是被情緒左右。
王濤認為,教育孩子是可以“打”的,這是給孩子制定規矩所必需的手段。但怎么打、何時打才是關鍵所在,要充分掌握“打”的藝術。他指出,“打”孩子的前提就是不要帶有情緒,“打”只是一種有效的懲罰,家長在“打”的時候要符合道德規范,不然就是犯罪。
王濤說,“打”孩子的時候,不僅需要語言交流,還需要特定道具,比如杖。他建議,家長可以在家里準備一條“專用”的杖,放在顯眼位置,給孩子以震懾力。
“想打的時候不能打,不想打的時候不得不打,這是我們做父母的規矩,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我們對他的愛。愛,是帶有規矩的愛;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達到愛和規矩的一致性。”王濤強調,當下家長要做既有愛又講規矩的“嚴格型”父母,應避免溺愛、放任以及過度的嚴厲。
講座最后,王濤寄語現場的所有爸爸媽媽們:“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謙卑和自信。所以,沒有不懂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立規矩的父母。”
培養好孩子情商更有益
“一個人的成功超過70%決定于人的情商,不到30%決定于人的智商和學習成績。”針對家長們關心的智商與情商的問題,王濤就提出對孩子的培養應遵循情商先于智商這一理念。他說:一個低情商的人或許會暫時成功,但注定是個不幸福甚至是個危險的人。
情商比智商重要,一所名牌大學的高學歷能幫你謀到一個不錯的職業,其作用就像是一塊事業的敲門磚,但進入事業后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情商,王濤進一步闡述。
王濤說,世界上的人可以按情商和智商的高低不同分成4種類型:情商高、智商高;情商高、智商低;情商低,智商高;情商低,智商低。在他看來,4種類型中最不幸福的要數情商低、智商高這一類型。
那么什么是情商呢?王濤將情商定義為:對自身和他人情緒的感受和認知,并將這樣的認知用于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和他人的相處。“情商能幫助我們感受幸福,情商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高情商包含哪些要素呢?王濤列舉了5項:積極客觀的自我意識,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明確的內在動機,共感,交往合作的能力。他認為,整個情商體系中最為核心的就是積極客觀的自我意識,即“自己是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