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 5 分鐘
在周二推出的《一份內向者使用說明書》中,解釋了人們對內向者產生誤解的原因。本篇文章旨在提供一些內向者交際方法,這也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幾招。
在《內向者使用說明書》中,內向者有這些特點:
比起泛泛而談,更喜歡深度交流
可以正常社交,但需要定時充電
容易自行省電,投入到其他方式
針對這些特點,提供一些較為適用的方法。
時常做好常用話題的準備。比如過年回家就會有長輩問許多“固定”的題:學什么專業、在哪兒工作、生活怎么樣,什么時候打算結婚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事先做好答案,順利的應付對方拋過來的問題。
級別高的人還可以“反將一軍”,問親戚家小孩子作業寫完了沒,什么時候開學等,大人其實更愿意看見你關心自己家孩子。
遇到考試、重要的會議我一般會在之前休息一會兒,調整自己精神狀態,以保證能高效的完成這些活動。
為防止能量不夠,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定時長來社交。超出時間后,扔下水晶鞋,坐上南瓜馬車,趕緊回家洗洗睡。把最好的精神面貌留給第二天追來的王子。
大型活動中人會很多,我一般都會跟著熟悉的人,把自己放在跟少數人溝通的環境中。
因內向者不善于自我推銷,可以選擇熟悉的共同話題。內向者對外界敏感,善于發現細節,所以找到共同話題不難。
可以使用一些開放式問題來提問,這種問題優點在于“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回答完的”,這樣就可以少說多聽,省電十足,還能給別人推銷他們自己的機會。
因內向者是“先思考后說話”的類型,那么他們的思考結果必然質量較高??梢詫⑦@些成果通過文字、作品、產品等方式展現出來,這也是一種“交流”。
比如非緊急狀況可用郵件來進行工作上的溝通;平時也會在豆瓣、知乎等網站上進行“作品”的交流;也參與過許多個人成長小社群。都是很不錯的交流方式。
傾聽是內向者擅長的交流方式。傾聽時可以直視對方的眼睛,如果因害羞不敢直視的,可以盯住雙眼上方的地方。保持微笑,時常點頭,表現出自己的認同。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經常面帶“蜜汁微笑”,這通常是掩蓋自己情緒的一種表現形式。
提供這五種常用的方法,可以去嘗試。
在以說話為主的社交方式中,可以為自己準備好一些常用話題,凡事預則立;可以在小范圍內討論共同話題,減少自己電量消耗。
如果不需要說話,可以通過在線溝通或作品溝通的方式交流。
如果不想說話,就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