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是一篇《購房攻略》。文章的大部分內容,諸如統計數據、趨勢判斷等,均來自于北大國發院徐遠教授的《房地產特輯課程》。對其中一些關鍵點,我自己也做了相關的備注和分析。
文章根據徐遠老師課程整理的購房策略,提出并解答了3個問題。在文章末尾有這3個問題的“總結版”,可跳過文章中的數據和計算,方便直戳重點。
· 正 · 文 · 來 · 啦 ·
買房一直是勞動人民的心頭大事。針對買房,總結下來大多有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1.房價有沒有泡沫,跑得過通脹嗎?
2.這筆買房錢能不能投資,能不能租房?
3.房價怎么漲,房子怎么買?
接下來逐一解答這三個問題。
問題1:房價有沒有泡沫,跑得過通脹嗎?
(1)關于泡沫
可以用基本的“供求關系”來看。供給少,需求多,則房價上漲。以北京和紐約為例。
需求: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也就是三個中心;紐約是美國的經濟中心,只有一個中心。這表示北京的資源多于紐約,而買房買的是就是地段(資源)。北京人口又多于紐約人口,從需求面講,北京的需求更多。
供給:北京的有效住房要比紐約少。原因在于閑置率較高,有些房子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旗下的非賣品;另外城市規劃要求北京的樓房限高,而紐約曼哈頓房屋很高很密集。從供給面講,北京的供給更少。
供給少,需求多,北京的房價應該高于紐約。而事實上,對比相同區位和檔次,紐約核心區均價14萬(人民幣),北京平均8萬。
假設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話,那么北京的房子投資潛力還很高,房價高不代表有泡沫。將這個“供求關系”用在其它城市,也能夠進行大致判斷。
衍生問題:沒有泡沫,政府到底在調控個啥?
調控的是房價的增速。漲還是要漲的,但不能漲得太快。2015-2017年,國內房價增速很快,是這次調控的直接原因。
(2)關于通脹
先說明通貨膨脹率的概念: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求量之比。比如實際需求量為100元,實際發行量為110元,那么通脹率為10%。
在這個正的通脹率下,原本的100元實際上貶值了,實際價值為90.9元。
回到正題,2000-2016年我國平均通脹率2.7%,央行統計2017年通脹率為7.5%,也就是說,只要在2017年你的投資回報率超過7.5%,才不會虧錢。
用房價來衡量,假如2017年初房價10000元,到了年底,需要漲到10750元才不會虧錢。
在買房的角度,計算房價變化,可粗略估計是否能跑贏通脹。上述公式為理想情況下,實際數據需要考察當地城市的價格變化,以及央媽的最新動態。
問題2:投資或者租房劃算嗎?
(3)關于投資
央行統計2017年通脹率為7.5%,也就是說,只要在2017年投資回報率超過7.5%才不會虧錢。
舉個例子,余額寶每10000元每年收入405元,其回報率可簡單計算為4.05%,比同年通脹率7.5%要小一點。部分P2P金融產品,回報率能達到10%以上,就跑過通脹率了。
其他理財產品均可以粗略估算收益,常見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可以等同為該產品一年的投資回報率。
(圖為某定期理財產品收益率)
合理分配自己的資產,通過理財的方式有機會跑贏通脹率。
數據表明,從2003到2017這14年時間里,房價增長10倍。如果首付30%,也就是3倍多杠桿的話(1/30%),房子就漲了30多倍;相比股票增長在5-6倍,基金債券增長在1倍左右。相對來說,如果都能賺到收益,投資房產收益會多一些。
杠桿:可簡單理解為乘法,用較少的資金乘以杠桿獲取較多的資產。比如想買一套300萬的房子,自己出了60萬,借了240萬慢慢還。那么這個杠桿就是300萬 / 60萬=5倍。杠桿越高,風險和收益就同時變高。為防止金融風險,銀行等機構會對杠桿進行限制。
(4)關于租房
租比買便宜,只適用于短期。長期來看,購買會比租金更便宜。
舉個例子,假設月租1000元,租金每年增長5%,租30年和70年后,租金會漲到4.3K和30K,對應年租金5萬和36萬。
這里假設月租每年都在按照5%增長,實際上數據統計全國城市增長率在6%以上。數據只做推論,有較高的假想成分。
這只是一年房租,也證明只允許短時間租房。長期看來,買房是一次性買斷未來很多年的租金和通脹。
問題3:房價怎么漲,房子怎么買?
(5)房價怎么漲
買房的目的,不僅為了生存,更要為了增值。
影響房價的因素有挺多,最基礎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地段”,好的地段房價都是在不斷增長的,譬如北上廣深,也包括一些珠三角長三角周圍的城市。
除了地段,外來人口的多少也能反映一個城市的規模和資源聚集能力。人口多樣構成了更復雜的分工,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機會,隨即產生購買力。
除了“地段”“人口”這兩個比較明顯的影響因素,還有一些不常見但比較重要的因素。
兒童增長的速度:學齡兒童的增多使得買房成為剛需,同時解決小孩能上學,房產能增值。
上市公司的數量:國內公司上市較難,耗時耗力。上市公司數量多則是明這個城市公司質量好,經濟或利好。
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即入不敷出時,政府就容易大量賣地,對房價形成壓力。
服務業占比:服務業比工業主導的城市更容易對抗經濟下行,下行是目前我國經濟的一個大背景。
買房的目的,不僅為了生存,更要為了增值,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這要求什么呢,在看到買房的負擔時,也要多多關注房產的資產價值。
(6)怎么買
先上車原則:一些人認為房子要一次買好。考慮太多遲遲不下決定,拖著拖著越來越買不起。先上車,就是先定個買得起的小目標(支付的得起的小房子),等著小房子增值,再找機會換更理想的,滿足條件更多的。
稀缺原則:房子的價值不在于本身價格,而在與附近的稀缺資源,例如學區。要考慮學校醫院商圈各類辦事機構。如果市中心的房價太高,則考慮交通便利為主導的地區。
省錢原則:合理安排首付和月供。少付首付:減輕早期支付壓力,幫助自己對抗通脹。多用貸款:貸款期限要長,盡量推遲支付(比如等額本息),也是為了對抗通脹。使用公積金貸款:利率低,減少自己的月供。
· 重 · 點 · 來 · 啦 ·
3個問題已經回答完了,最后整理一遍文章重點。
問題1:房價有沒有泡沫,跑得過通脹嗎?
房價高不代表有泡沫。北京比起紐約供應少需求大,但同規模房產價格要低于紐約。如果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北京的房價還有進步空間。
通脹率可以理解為貨幣貶值程度。比較房價增長率和當年通貨膨脹率,可以粗略的估算,投資房產是否能夠把貨幣貶值的損失給拉回來,甚至達到資產增值的效果。
問題2:投資或租房劃算嗎?
常見理財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可以看做是投資回報率。合理進行資產分配可以使得回報率超出通脹率,賺得收益。相比下來,投資房產要比股票基金等,收益更高。
不支持長期租房,一個有潛力的城市,其房租的增長是很迅速的。買房則是一次性買斷未來很多年的租金和通脹。
問題3:房價怎么漲,房子怎么買?
影響房價的因素:比較明顯的是地段和外來人口數,還有一些因素,如兒童增長速度、上市公司數量、財政收入和服務業占比。
買房要遵循先買上,再換新,選擇稀缺資源多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少付首付,多用公積金貸款。
◆ ◆ ◆ ◆ ◆
文章先寫到這里,對于房價的一些共性或大方向的走勢,本文提供了一桿標尺。個人考慮的諸多細微因素,還需拿好這桿“標尺”,自行對比。關于寫這篇文章引發的一些其他思考和補充,將整理在下一篇文章中。如果喜歡文章,可以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