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未來的旅行
大學生活規劃與發展
STARDING
走過寒窗苦讀的歲月
我們走進了大學
大學是青年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關鍵階段
每一個青年在跨入大學的門檻時
都會情不自禁地規劃自己未來的藍圖
特別是大學時期的藍圖
那么
大學究竟是怎樣的?
大學校園的生活又有何特點?
這無疑是我們在進入大學并規劃自己的藍圖時
必須要思索和了解的
01
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時光
1
大學是人生的重要時期
大學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黃金階段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受過常規教育的人,通常在19~29歲是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人的記憶力、動作和反應速度處于最佳狀態,思維理解力、比較判斷力和創造力都在積極向上發展,而這個年齡段正與正常入學的大學生年齡相吻合。而且在大學期間,大學生無論在心理方面,還是生理方面,都逐步進入成熟期。智力的迅速發展,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日益成熟,創造性思維的顯著發展,都為大學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學校園為大學生成長
提供了優越的環境和條件
首先,在大學可以盡快接觸到當代的學科前沿。大學集中了眾多的專家學者,他們精通本專業的基礎理論,了解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具有豐富的科研和教學經驗。在他們的教學和指導下,大學生可以全面而迅速地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相關的知識與信息。其次,大學一般都具備現代化的圖書館和實驗設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系統的教學活動和嚴格的科學訓練,可以盡快地接近當前的學科前沿,在短時間內系統而準確地掌握知識,使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最后,以社會實踐活動、課外科研活動、科學興趣小組、科學系列講座等為主要形式的第二課堂,也為大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提供了多種學習機會。
大學是奠定專業基礎的關鍵時期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受過常規教育的人,通常在19~29歲是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人的記憶力、動作和反應速度處于最佳狀態,思維理解力、比較判斷力和創造力都在積極向上發展,而這個年齡段正與正常入學的大學生年齡相吻合。而且在大學期間,大學生無論在心理方面,還是生理方面,都逐步進入成熟期。智力的迅速發展,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日益成熟,創造性思維的顯著發展,都為大學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學是個性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
隨著生理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獨立性明顯增強,但自立能力較差。自我意識的強化,標志著一個人正在走向成熟。大學生希望顯示自己的才華,樂于獨立思考問題,但由于經驗不足,涉世不深,做事容易主觀武斷、脫離實際。二是富有理想,但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學生對知識充滿渴望,對社會問題高度關注,對人生發展滿懷憧憬,但由于思想不成熟或思想偏激,往往容易被流行思潮所左右,產生思想上的困惑。三是情感豐富,但波動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學習生活中,遇順境就可能沾沾自喜,遇逆境就可能悲觀失望。這些都表明大學生還處在個性尚不穩定的階段,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走向成熟。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通過大學比較全面的教育,大學生的知識水平會顯著提高,思維能力會顯著增強,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個體人格基本確立。
2
大學生活的特點
獨立自主面對大學新生活
進入大學之后,生活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遠離父母開始獨立的生活。在大學中,生活是集體生活--住宿舍、食堂用餐,凡事靠自己處理,經濟開支也需要自己把握,這是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很多人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真正意義上長大成人。獨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內容,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并解決生活、學習、工作方面的種種問題,學會自己調整心態,才能徹底完成心理上的斷乳。很多人以前在家里衣、食、住、行等一切都由家長安排,自己只需要安心學習、進入大學后,所有的事情都要由自己去安排和處理,要想將學習、生活、財務等方方面面都安排得滿意,就必須培養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靈活應對學習要求
大學階段的學習,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大大增加,專業方向基本確定,需要大力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大學里除了公共科目、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必修課之外,各專業還開設選修課,同學們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選修相關課程,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增多,學習的自主性大大增強。大學圖書資料和各種信息豐富,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多樣化,熟練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搜集資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大學生必備的學習技能。廣泛涉獵相關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特點。大學的學習更多地是依靠學生的自覺性而開展的,在這里沒有老師無處不在的督促,沒有家長每時每刻的檢查和提醒,也不會有密集的考試。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大學生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大學的學習相對中學而言,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積極應對人際關系
來到大學,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各地來的大學生素昧平生,重新組成新的班級、宿舍,脾氣習慣各不相同,有些大學生甚至難以適應,難覓知音;而師生關系也不像中學時那么親密了,變得非常離散。在大學,學生要學會承認他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體系,如果自己與別人生活在一起,就得接受他(她)的生活方式。如果別人的生活方式有礙你的生活(如夜里觀看視頻影響你的休息,未經允許隨便動你的東西等).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見。要想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還要做到對人寬、對己嚴,切忌以我為中心。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動”: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和同學講話、主動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時,不要過于計較別人能不能、會不會報答你。此外,要主動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學們對自己的好感,同學間的關系自然會融洽。
02
為未來而規劃當下
1
生涯規劃概述
生涯規劃一般是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每個人根據其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由此寫成的計劃書就稱為職業生涯規劃書。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一般包括目標設定、職業生涯機會分析、目標實現策略、反饋與修正等內容。
2
生涯規劃的制定原則
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是進行生涯規劃的第一步。自我評估指的是個體通過各種信息來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價值觀、性格和行為傾向的一個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過程。因為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自我,才有可能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作出正確的分析和選擇,確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生涯路線。自我評估包括對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智商、思維方式以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方面的評估。
環境分析
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與組織環境之中,不同的社會環境與組織環境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對所處環境進行客觀分析。只有對環境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后,才能設計合理的發展路線。
目標設定
目標設定指的是個體形成長、短期生涯目標的過程。通過對個人特征的分析和內外環境的分析,一方面認識了自己,另一方面了解了內外環境中的發展機會,從而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環境條件為自己選擇合適的目標。
生涯路線的確定
生涯路線是對前后相繼的工作經驗的客觀描述,而不是對個人生涯發展的主觀感覺,可以借著生涯路線來安排個人的工作變動,從而訓練與發展擔任各級職務和從事不同職業的廣泛能力。
生涯設計的調整
在行動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地進行評估與反饋來檢核與評價行動的效果。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及外部環境的變化,人們往往需要不斷地對發展計劃進行調整。
3
大學生活規劃與指導
大學一年級:探索期
一方面,要實現由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重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另一方面,要開始接觸職業和職業生涯的概念,特別要重點了解自己未來所希望從事的職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進行初步的職業生涯設計。熟悉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提高交際溝通能力,在職業探知方面可以向高年級學生,尤其是畢業生詢問就業情況。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增加交流技巧。在學習方面,要鞏固扎實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現代職業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技能。如果有必要,為可能的轉專業、考公、留學計劃做好資料收集及課程準備,為將來的就業選擇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二年級:定向期
認識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動機和抱負。考慮未來的畢業方向(深造或就業),了解相關的活動,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培養和鍛煉自己的領導組織能力、協作精神,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可以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最好能在課余長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從不斷的總結分析中得到職業經驗,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知識來充實自己。
大學三年級:準備期
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考取與目標職業有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通過相應的職業技能鑒定。因為臨近畢業,所以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等求職技巧。加入校友網絡,向已經畢業的校友了解當年的求職情況。如果決定考研,就要做好相關的復習準備。
大學四年級:沖刺期
這個階段大學生的畢業方向已經確定,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應該鎖定在工作申請及成功就業上。這時,可先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第一,檢驗自己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充分;第二,開始畢業后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第三,預習或模擬面試,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了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盡可能地在做出較為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演練。在撰寫畢業論文時,可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另外,要重視實習機會,通過實習從宏觀上了解單位的工作方式、運轉模式、工作流程,從微觀上明確個人在崗位上的職責要求及規范,為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03
珍惜時間,提升自我
1
時間管理概述
時間是一種資源,當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時間管理策略作為資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組成部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時間的特性有:不可逆轉性,時間在宏觀上具有無限性;不可儲存性,時間是客觀存在且無法儲存的;有限性,時間在微觀上具有有限性;公正平等性,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正、平等的。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行為是一個包含意識、規劃和行為控制的整合過程。時間管理意識是指大學生對時間的敏感性,能夠主動管理時間、自覺安排生活的意識。時間管理規劃是時間管理的核心內容,分為設置目標、計劃時間的優先次序及時間分配等行為。時間管理行為控制是大學生對自身的控制能力,如對內外干擾的控制、對習慣的控制、對堅持性的控制以及對條理性的控制。
2
時間管理的特點
學會分配時間
如果你的價值觀不明確,就會對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感到模糊,對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難以分清楚,這會導致時間管理上出現不少問題。時間管理的重點不在于管理時間,而在于如何分配時間。你永遠沒有時間做每件事,但你永遠有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
合理細化
個人成長的目標是成功,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更多你想要實現的目標。你可以將一個年度的目標細化成幾個重點目標,找出其中一個核心目標,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你的每個目標設定不同的詳細計劃,關鍵是嚴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實現具體計劃和目標。
拒絕拖延習慣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發現有兩種對待時間的態度,一種是“這項工作必須完成,但它實在討厭,所以我能拖便盡量拖”和“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須完成,所以我得馬上動手,好讓自己能早些擺脫它”。一旦你有動機完成一件事情,迅速地踏出第一步是最為關鍵和最為重要的。你不需要立刻推翻自己的整個習慣,但是要強迫自己去做所拖延的某件事情,從每天早上開始,從你的清單中挑選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留出復盤時間
常常聽有人抱怨,一天的時間中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天天疲于應對工作和事物。其實,這是一個忽視了自我時空的人。你需要每天至少安排半小時至一小時“不被干擾”的時間給自己,在這個時間段里,你將自己關在一個屬于自我的空間里思考或者工作,這個時間產生的效率可以抵過你一天甚至三天的工作效率。
做好時間日志
和記賬一個道理,將你花了多長時間做了什么事情詳盡記錄下來,甚至 細化到早上出門花了多長時間,搭車用了多長時間,與人溝通業務花了多長時間,與人應酬花了多長時間…把每天時間的花費情況記錄下來,你就會清楚發現哪些時間是沒必要用的,哪些時間是用得恰到好處的。只有找到了浪費時間的根源,你才會采取措施去修正自己的行為。
3
大學是人生的重要時期
時間“四象限”法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維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時間“四象限”人事危機、緊急客戶投訴、即將到期的任務、財務危機等)、重要但不緊急(如建立人際關系、新的機會、人員培訓、制定防范措施等)、緊急但不重要(如電話鈴聲、不速之客、行政檢查、主管部門會議等)、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客套的閑談、無聊的信件、個人的愛好等)。時間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集中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并建立預約,確保自己的時間不會被別人所占據,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有效開展工作。在這個象限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時間管理原則來安排事務。比如,對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當然是立即就做;對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不做;平時多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由于處于第二象限,常被稱為“第二象限工作法”);對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選擇做。
找出自己的最佳效率時間
大學生除了學習以外,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如果在課外活動上投入時間太多,就會影響學習。研究表明,人的體力和腦力有一個由低潮到高潮,再由高潮到低潮的周期變化,如果長時間從事一種活動,就會造成大腦疲勞,效率就會隨之下降。所以,大學生要注意提高時間效率,分配好時間,在適合的時間里做適合的事情。
找出隱藏的時間
(1)過渡時間
(2)旅途時間
(3)等待的時間
(4)睡眠時間
(5)多出來的每一分鐘
STARDING
挺一挺青春的身軀
露一露青春的微笑
生動每一枚深深淺淺的足跡
在春天
我們踏踏實實地耕耘著
這就是我們!
擰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道閃電,就是一堵火墻
聚在一起,我們就是整個星空
就是一輪金光四射的太陽!
這太陽就是我們青春的力量!
就讓我們將青春的力量聚集起來
朝著更高的藍天去展翅飛翔吧。
來源:心理健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