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擺脫抑郁癥,越早接受正規治療效果越好。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不夠充分,導致病情拖得太久,那就不僅僅是單純的抑郁癥了,而變成了慢性抑郁癥。
抑郁癥拖成了慢性,后果超乎你想象
慢性抑郁癥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持續性抑郁障礙”,《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是這樣定義它的:
它是一種慢性或長期持續的抑郁類型,患者在大部分時間內會有心境低落,并且癥狀持續存在至少2年以上。
即便患者會短暫擺脫喪的情緒,但這種癥狀的緩解通常不會超過2個月。
當抑郁癥演變成慢性抑郁癥時,往往意味著你要飽受更長時間的身心折磨。
有數據顯示,慢性抑郁癥的平均病程在17~30年。
更重要的是,當抑郁癥出現慢性病程,還會增加疾病的治療難度。
首先,抑郁癥持續時間越長,殘余癥狀就越多。
抑郁癥持續半年以內的,殘余癥狀率為6%;持續半年~1年的,殘余癥狀率為18%;持續1~2年的,殘余癥狀率為32%;持續2年以上的,殘余癥狀率為44%。
其次,持續性抑郁發作還有可能導致人格特質發生改變。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理科張麗萍副主任醫師介紹說,因為生病時間比較長,有些患者適應了抑郁癥的負性認知模式,認為生活是灰色的很正常,覺得自己就是廢柴一個,這些錯誤的認知也會降低疾病的治療效果。
抑郁癥遲遲好不起來,會讓患者更加焦慮、擔心、恐懼、絕望,因此共病焦慮癥、自殺自傷的情況更多。
總而言之,與非慢性抑郁癥相比,慢性抑郁癥的治療難度升級。
在此奉勸那些“諱疾忌醫”和“病急亂投醫”的病友和家屬,一旦發現抑郁癥的苗頭,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給抑郁癥慢性化的機會。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是首發抑郁癥患者,治療時要牢記“全病程治療”的原則,爭取一鼓作氣,達到臨床痊愈的標準(稍后會講到,這里先賣個關子)。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別忽視了殘留癥狀的治療,它可是導致抑郁癥復燃/復發的導火索哦~
慢性抑郁癥還能治好嗎?
雖然慢性抑郁癥可以持續多年,但我們也沒必要太過絕望,可以借助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這兩大利器來制服它。
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上可使用的抗抑郁藥越來越多,具體要用哪種,還得醫生說了算,這里想跟大家強調2點注意事項:
一是藥物起效時間慢,不要擅自換停藥。大多數病友在用藥2~4周后,感覺開始變好,然而藥物發揮完全效用可能要2~3個月,老年患者需要的時間更長。
心理治療:
剛剛講過,慢性抑郁癥會導致患者人格特質發生改變,還有一些患者在病前就出現了情緒易變、焦慮、固執、對抗等病理性人格特質。
而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建立更完善的人格,有利于疾病的好轉。
目前有一種叫做心理治療的認知行為分析系統(CBASP),它結合了認知、行為和人際關系心理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抑郁癥。
有病友可能會問了:藥物治療VS心理治療,哪種更有效呢?
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藥物聯合心理治療的方法,比單純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更有效、更持久,可減少抑郁癥的復發次數,改善患者的整體功能。
怎么判斷目前治療方案是否有效?
這里告訴你2種在家就能操作的簡單方法:
一是通過患者癥狀判斷
跟其它類型的抑郁癥一樣,慢性抑郁癥也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
當疾病由重轉輕,就意味著你的治療方案發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