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亂的九月,有工作崗位的調動,工作內容變更,與暑假期間預想的學習與工作結合有所出入,磨合當中。自我感覺,除去三天困到直接倒床就睡的狀態,其余27天,有更新朋友圈“今日符號”,但是質量不太高,期待十月有所改進。
“君子學以為己,未嘗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嘗慮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嘗求先覺人之詐與不信也,恒務自覺其良知而已。”
君子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從不憂慮別人欺騙自己,只是永遠不欺騙自己的良知罷了;不擔憂別人對自己不誠信,只是永遠相信自己的良知;不去尋求預先察覺別人的欺詐和不誠信,只是永遠努力體察自己的良知。
我寫“今日符號”,一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成長,二是為了刻意訓練一日寫一事。因此不必在乎他人怎么看。從新網師老師朋友圈中,我總能獲得積極理解,自己多記錄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我的朋友圈中是否也會有人受益,這是外在結果,更重要還是應該關注自我的內求。如果沒有這每日百來字的記錄,本月中的好些事件我都記不得了。不斷地通過一些事來修煉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符號”20230901——118
開學前的一天,媽媽在學校做事,姐姐自己整理好作業后,和妹妹一直跟奶奶玩。媽媽忙完,趕緊帶姐妹去選購新學期的學習用品。
晚飯后,倆姐妹一起觀看開學第一課,還沒看完,就早早地睡覺了。期待著明天穿著新衣服新鞋子和爸爸一起去報名。
“媽媽,等你有空了,你也要帶我們去報名,不然每次都是爸爸帶我們去。”
是呀,好像這么多年一直都是爸爸在帶著倆姐妹報名。
是的,開學前后的這一周,老師們都特別忙!
“今日符號”20230902——119
1.閱讀的目的是什么?
解決問題,書籍只是工具;
遭遇問題,突破自我;
每一段經歷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贈予;
人在解決問題中成長。
2.閱讀有方法嗎?
故事類書籍是123遍,知識類書籍是12N遍,最終是和自己的生命產生鏈接。
3.閱讀可視化嗎?
堅持,堅持,再堅持,就會有效果。
“今日符號”20230903——120
“要讓教育者理解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要遠高于對分數的追求,這是教育需要做減法的第一個原因。”
朱永新老師在這本書里提倡“以減法思維踐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為朱永新教授一直提倡的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前幾日在看新聞聯播的時候看到了朱永新老師,心里特別激動,我還特意拍了照。剛才又聽了樊登老師講朱永新老師的《教育的減法》也很激動,恨不得馬上下單。
據說每年在新網師的年度生命敘事得了一等獎的老師就可以獲得朱永新老師的親筆簽名書籍,甚是渴望。加油吧!做的精彩,才能寫的精彩!
“今日符號”20230904——121
王榮平老師曾為一張海報,精心設計十小時。她說,是凡是交給她的,就是代表她的,她就把它做得像她。這是她的原則。如果她自己都看不過去的,那她不能交出去。雖然很費時間,但她還是會努力做好它。
王老師的這般精致追求,是我學習的榜樣!
如果把每一件事都當做是自己的代表,就有了敬畏之心,事情應該會做的更加細致入微。
再多消息,也應該再三思考后回復;
再多表格,也應該按輕重緩急逐一反復核對;
再多文字,也應該逐字逐句反復校對、閱讀。
“今日符號”20230905——122
早上到學校后,還是喜歡先去教室看看,喜歡看到孩子們在教室里晨讀。
本學期任教一個49人的班,開學第三天,能把名字和人對上號的才十幾個。一星期挑戰認得所有的孩子,估計接下來三天還得加大廣度點名。表揚寫字認真,表揚坐姿端正,表揚××方面比昨天有進步,表揚課桌內擺放整齊……
今天工作上的失誤在于沒有及時提醒他們在新作業本上寫名字,導致收上來的作業好多“無名英雄”。
新學期,孩子們需要適應新老師,新老師也得盡快了解所有的孩子。
“今日符號”20230906——123
“媽媽,我今天有獎勵。”此圖來自潔潔上中班的第一枚小貼紙,一回家就拿給我看,看著她開心的笑臉,此次轉學她應該已經適應。
今天早上本來纏著要我去送她,結果當我說得送完姐姐再去送她的時候,她又說,她要八點去,她也要早點去幼兒園,她和奶奶一起去幼兒園算了。
晚上姐姐在用E英語寶學英語,她也覺得好玩,坐在邊上跟讀了一會。
疲憊的時候,想想孩子的可愛之處,挺好。
“今日符號”20230907——124
萬事開頭難。
難在環境的改變;
難在他人的質疑;
更難在自我的突破。
二年級語文遠比我想象中難……
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闊清。
既已選擇,只有繼續加油!
“今日符號”20230908——125
魏老師在這本書中談到了“自動化閱讀”,其中摘選了一段《給教師的建議》內容,自己也讀過這本書,但毫無印象,說明自己并不是啃讀。
魏老師說,在小學里,我們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必須使閱讀能達到這樣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的能力要大大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
魏老師還說,“自動化閱讀能力,就是’得意忘言’的能力。我們在讀小說的時候,是以語言為媒介的,但是我們的知覺卻只是以語言為工具而’忘記’了語言的存在,感知到的,是小說中的悲觀離合。這就是因為我們具備了自動化閱讀能力。”
魏老師著重強調,最好的情況是既抓閱讀,也抓教材學習,雙線并進,相互成全。
路雖遠,行則將至。
“今日符號”20230910——126
親愛的自己,教師節快樂!
這是自己過的第十三個教師節,今天第一次給自己寫了一封信,第一次許下了一個愿望,第一次當學校會議的主持。
昨日沒有參加“嗨晨耕讀團”《傳習錄》的共讀,沒有寫“今日符號”,沒有完成“遇見花開”打卡。
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過不過去,終究是自己的心是如何思考……
這幾天輸出太多,輸入很少,自我感覺嚴重詞窮中……
看來,今晚熬夜也得完成閱讀任務。
“今日符號”20230911——127
“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學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學者學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溫故知新”,朱子亦以溫故屬之尊德性矣。德性豈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溫故,而溫故乃所以知新,則亦可以驗知行之非兩節矣。
以前讀論語的時候,對這兩個詞好像沒什么感悟可寫,今日在《傳習錄》中讀到后,好像有了一種說不清但心有所悟的感覺(浪漫階段),閱讀知識背景的淺薄,不是一年兩年可以惡補過來,讀書貴在堅持。至少以五年或者十年為一個階段對比,才能看到一些明顯的變化。
“今日符號”20230912——128
今天唐艷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值得深思:
記得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千里迢迢見甘地,目的只有一個:請甘地告誡自己的孩子不吃糖。而甘地要求這位母親一個月后再來,因為當時甘地自己也喜歡吃糖。只有等他自己戒糖后才和這個孩子說戒糖。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我們應該向甘地學習,知行合一。我建議58班孩子的家長每天陪伴孩子閱讀20分鐘,我自己近期好像都沒有做到,晚飯后總是讓倆孩子她們自己玩自己的。不想倆閨女玩手機,自己卻拿著手機美曰其名工作上有事,學習上有任務。難道等娃九點睡覺后處理手機上的信息不可以嗎?其實這是因為自己的心還被蒙蔽著,還沒有真正踐行《傳習錄》的修心養性。
知行合一,才是真知。
“今日符號”20230913——129
一、好習慣有哪些?
答:心態積極、孝敬老人、勤儉節約、持之以恒、充滿自信、守時惜時、誠實可信、不給別人添麻煩、善待他人,在生活中要養成會學習、會做人、懂禮貌、愛衛生還有合理飲食的好習慣。
二、逐步養成好習慣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正面鼓勵,耐心引導。
第二,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第三、讓孩子明確自己的不足,逐步改正。
三、我該如何做?
不給他人添麻煩,時刻給自己正能量……
“今日符號”20230914——130
“不為證明搞活動而寫稿子,而應該是所有文字中應該滲透著學校的理念。”
今日培訓,我才發現新聞寫作專家指出的那些坑,這兩年自己都踩了個遍。
新聞寫作不但要有心,還得有法。
開學以來,自己寫了五篇稿件,只有一篇被采用,而且還有美女編輯幫忙潤色。自己目前的寫作角度不對,得調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多讀多寫是每一類寫作的必經之道,具有讀者意識是每一位寫作愛好者的底層邏輯思維。加油!
“今日符號”20230915——131
一天在教室的感覺,挺難得。
兩個星期,終于可以把這49個孩子對號入座了。
今天語文課上了口語交際1——有趣的動物,我固定了句式:“我喜歡……因為什么”。有孩子說喜歡熊貓,因為它很可愛,還是國寶。也有孩子說喜歡小兔子,白白軟軟的毛,喜歡吃胡蘿卜。最讓我意外的是有孩子說喜歡蛇,理由也是讓我震驚:蛇的種類很多,有眼鏡蛇;蛇膽可以治病。
對比第一周,孩子們已經有很大進步,有一半的孩子在課堂上主動發言,多次發言。繼續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今日符號”20230916——132
從今天起,放下執念,不再因為自己沒考及格懲罰自己。
從今天起,繼續修煉內心,超出本我。
自始至終,也只是自己怪自己不夠努力,他人并無此意。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體驗了一把考場氛圍,發現了自己做題方式存在問題。不必糾結過去的事,應該著眼當下。
就像郝曉東老師前幾日說的一樣:“往前看,關注方向,
而不是目的地。
保持正確的方向,
就會抵達你想去的地方。”
“今日符號”20230917——133
今天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太多,沒有一件事辦的比較滿意,以為自己做好了準備。事實上隨時都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但好像事事都在磨煉自己。
人生路漫漫,宜慢不宜急,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雖然我們在自己的時區里走得慢了一些,但在自己的生命中,我們永遠都是自己的第一。
“今日符號”20230918——133
閱讀可視化成果。
第一次帶孩子們做讀書筆記能收到這三優秀作業,著實意外。
同時也發現這個班的孩子如何區分詞語、句子有待提升。下次應該再降低難度,句子有兩個即可,再花多一點時間在“讀”的過程。
下次讀書筆記,從共讀一個故事開始。先讓那些能正確找出詞語和句子的同學先讀讀自己的內容,然后再利用希沃展示成果。
“今日符號”20230920——134
記錄孩子們第一次誦讀《三字經》的瞬間,給班長一個大大的特寫。
去年一年級的時候組織孩子們讀《笠翁對韻》,感覺他們有些吃力。今年換成《三字經》,果然容易有成果。推薦誦讀作品,得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發展能力。
為何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推薦失誤,只因為自己之前對這些經典作品也不熟。我也是在帶孩子們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慢慢理解其中內涵。
“今日符號”20230921——135
“媽媽,我的寶寶們也要睡覺了,你待會不要吵到她們。”小孩子的世界單純透明,小孩子的笑臉純真無邪。或許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這種扮家家的故事吧。
回想以前,我總是叫她們睡前收好這些積木和娃娃,如果她們沒有及時收在一起,我們大人會把它們“踢”到一堆去,但是她們說這是她們的寶寶后,我們不敢再“打擾”。
“今日符號”20230922——136
今天唯一的一節課——書法課。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握筆姿勢、寫字姿勢還是一個訓練的重點。
同一結構的字,同一偏旁的字,只讓孩子們一字寫一行。有的寫的很認真,有的應付了事。認真練字的成效不易顯現,終究是堅持就會有效果。
古之善書者多壽,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為。
“今日符號”20230923——137
又是一本被“書名”嚇到的書。
其實這是一本會上癮的書,是想一口氣讀完的書,同時也是一本似懂非懂的書,可能也有自己對于西方文化背景不夠了解的緣故。
“當眼睛適應陽光時,我腦里只有一個想法。在這個地球上,人們住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的在高處,有的在低處。而大衛住的那個洞,是一個孤獨的關押地,是名副其實的獄中獄,這一定是一個人在這個地球上所能到的最低之處,不可能更低了。然而他在靈修中顯露的真誠卻吸引了這星球上更高級的個體去到那個黑洞中。”
環境能限制我們的人身自由,但無法控制我們的思想。如果能做到,不管身處何境,我們都讓心靈得到滿足。大衛在人間最低谷處,創造出了不一樣的故事,作者辛格更是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了一個人是如何變形的?
“今日符號”20230925——138
因上努力,果上隨意。
要做到真的好難,今天早上還深有感觸地說自己就要做個這樣的人。未曾想下午就給自己打臉了。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實踐是檢驗閱讀的標準。今日之事說明,自己跟著團隊讀《傳習錄》是很有必要的。
(本月已經有三次不知不覺沒有記錄“今日符號”的日子,再 停下去,怕自己的惰性又來了。
糟糕地堅持好過輕易地放棄。)
“今日符號”20230926——139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一二年級的老師們辛苦了!一二年級老師的苦,過來人都懂得。
一個上午都在各個角度拍照片,拍視頻,數量雖多,但質量不高。拍照的學問挺深,還得多學,多練。
漚江二完小2023年秋季一二年級“養成教育活動”成果展演圓滿成功。
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更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養成教育,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得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今日符號”20230927——140
“魚, 我 所 欲 也 ; 熊 掌 ,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魚與熊掌,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事物,但我們都一樣每天都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選擇。有時做了這個決定,又想著那件事帶來的影響。譬如坐著本來想學習的,突然冒出一些念頭,諸如今天的任務完成了嗎?明天必須做什么,孩子今晚好像狀態不大好等等。這樣心猿意馬的心理活動是妄心嗎?
凡事多學習!多行動!不要只想不動!
“今日符號”20230928——141
今日格格和爸爸發生的趣事,讓我想到了以前寫的一個故事:
一個大約十歲的女孩子,看到爸爸來接,甚是高興。可惜爸爸騎摩托車來,也帶了兩個安全帽。八歲的妹妹早早地戴好帽子坐在爸爸后面,“快上來,今天好冷,媽媽把飯都做好了。”爸爸催促著姐姐,左手給姐姐遞來了也安全帽。
“爸爸,你們先走吧,我自己走路回。老師說了,一個摩托車只能帶一個小孩。”
“沒事的,你們老師看不到。再說現在這么晚了(寒露以來,六點左右天就黑了)。”
“不可以的,我們老師說了不能帶兩個小孩。”小女孩猶豫片刻還是拒絕了,快速地跑回本班路隊。
“笨死了。隨你!”爸爸顯然已生氣,帶著妹妹先走了。
對于孩子堅持要戴頭盔才坐摩托車,堅持一輛摩托車只能帶一個人。即使老師和同學看不到的情況也堅持如此。
孩子的這種行為算戒慎不睹,恐懼不聞嗎?
那位爸爸會折返過來接姐姐嗎?家里的媽媽會不會表揚女孩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個女孩還會堅持自己的選擇嗎?
突然領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今日符號”20230929——142
陽明心學第二期的學友都在好奇為什么王榮平老師可以一兩天內發出高品質好文一萬字?她為什么可以一個人做五六個人的事?
今日中秋節,王老師給大家“加餐”。事情再多,也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先區分清楚,而后逐一完成。焦慮無助于完成任務,倒不如放下。所有長文皆是自己所親身體驗的感受,不要刻意去求果,在做的(體驗)過程中全力以赴,總會有收獲。
陽明心學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必急于讀懂,先堅持讀。一邊讀,一邊修心養性。
“今日符號”20230930——143
已經不是第一次使用CCtalk,昨日也看了操作視頻,但今天晚上卻還是出現了小紕漏。
原因在哪?
1.今天一心在構思主持稿,沒有預料到自己會有操作上的失誤。
2.自己以為有過經驗,沒有像第一次那樣逐步寫在紙上。
3.對這件事缺少了敬畏之心,認為聽眾不多。
以后怎么改呢?
1.自己得主動排練,盡可能把每一種可能遇到的意外都排除。
2.凡事都得有敬畏之心。自己做過的事就代表著自己,不容馬虎,必須全力以赴。
3.認真做事,無關其他,就是一個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