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依舊會回想起當年Ella老師教我的那些持續得到貴人幫助的方法。
當我看到這個課程標題的時候,并沒有心動。因為深知自己不可能年薪百萬。然而,我卻很好奇,年薪百萬的職場思維與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思維到底有何區別。
聽到Ella老師講第一句話,我的直覺告訴我,這門課我會繼續聽。因為我是聲音控,老師的語調充滿了自信和溫暖,讓我覺得如沐春風。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語調自然不消說,整個課程的結構和邏輯框架非常清晰,有種娓娓道來的感覺。
課程中每小節的事例非常多而且與大眾息息相關,每一節的重點也很明確。唯一覺得可惜的就是課程并沒有更新完畢,令人意猶未盡。
以上,是我對整個課程的大概體驗。接下來,談談我學到的年薪百萬思維。
1.轉變思維模式:不是因為喜歡而擅長,是因為擅長而喜歡。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身邊有90%的人抱怨自己工作枯燥乏味,剩下那10%的人中,有5%的新人由于初入職場,對工作充滿了好奇和熱情,另外5%的人由于工作能力非常優秀,在自己的崗位上熱情奮斗著。那90%的人會拿愛因斯坦的那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作自己工作不努力業績不佳的借口。曾經有人為這一現象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假裝熱愛——當你不喜歡自己當前的工作時,請假裝喜觀,漸漸地,你會真的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其實這也是使你更擅長手頭這份工作的權宜之計。因為當你擅長了這項工作,你會受到領導認可、同事青睞,那種成就感,令你感覺自己在工作中發揮了價值,你就會變的更加熱愛這項工作。
初入職場,如何快速擅長第一份工作呢?首先你要找到這個行業里的最佳案例,開始研究。然后大量的模仿練習。最后對照案例修正并總結自己的作品。比如,公眾號大V剽悍一只貓,曾經用一年時間采訪100個牛人,然后研究并總結他們的成功事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反復學習修正練習,如今,他也成了別人心目中的公眾號大V。
2.學習思維模式:以始為終。根據杠桿效應原理,無論你的目標有多遠大,先把它確定下來,再找到要實現它之前的那一個目標,依次拆解,找到你當前要做的事情。朝著這個方向,通過一個個拆分的小目標,實現那個最大的目標。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第一性原理就是這種思維模式。
比如你想要年薪百萬,你首先要找到這個世界上年薪百萬的工作有哪些,然后確定其中的一個,再去研究那一個崗位需要的技能有哪些,從現在開始,去學習那些技能。這思維模式,不僅使你緊盯目錄無視障礙,還可以避免設立的目標被當前思維模式所限制。
就好比我剛開始所講的那樣,對于當前的你來說,年薪百萬根本不可能,因此,從來沒有想過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若是如此,你的人生會失去很多的可能性。
其實,存錢正是我們熟悉的眾多事物中,少數的幾個以始為終的案例。大多數人存錢都有一個目的,要么結婚,要么買車,要么買房,實現這些目的步驟很單一,就是存足夠的錢。每一小步都是存一定數量的錢,直到所有的錢加起來能夠買到想要的那些物質為止,當然了方法不一樣,進度也會不一樣。
3.養成思維習慣:自我驅動。自我驅動能力是一個人能夠把一件事做得更好的本領。把一件事做成,是你的職責;把一件事做好,就體現了你的能力。凡事往前想三步,是自我驅動的方式之一。
這一方法最簡單,也容易養成習慣。比如你收到一個會議通知,你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直接傳達給領導,還可以嘗試著去詢問這個會議的重要程度,要是主要負責人臨時有事,可否請其他人員代為參加等等。做好了這些準備,你再給領導匯報的時候,就不至于領導問到你,你回答不出來的情況,也讓領導對你的能力刮目相看。
再比如,領導安排你出差開會,你可能想著參加完會議就回來直接跟領導匯報情況即可。其實你還可以在參加會議的時候多跟其他人溝通,互相交換看法,還可以向與會領導提問,請教此項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回來跟領導匯報時,你便可以跟領導進行深度報告,把其他人的想法和學到的經驗都吸收進來,告訴領導其他地方的進度和做法,領導會覺得你做事情很用心,以后有也會委以你重任。
先介紹三種思維模式,希望對你有啟發。之所以選擇這三個思維模式,因為我覺得,底層思維模式決定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思考深度決定你對事物的判斷,對事物的判斷正確與否,決定你的效率,效率決定你的能力。有了這三個思維模式,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一種大氣的思維格局,再加上Ella老師為你提供的各種工作中的小技巧,比如年輕人為什么要留在大城市,怎樣得體的和老板談加薪,在哪5個黃金節點向上級匯報,如何讓牛人持續幫你,如何拆解一個大項目等等,年薪百萬指日可待。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思維模式決定行動習慣,思想向著年薪百萬靠齊了,目標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