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過打擊后,又會久久銘記。
逃離不開這些痛苦,同時又會增加一份心灰意冷。
一些30多歲的人,看上去像50多歲的人。
一些50多歲的看上去像30多歲的人。
這是為什么呢?大概率都和心態(tài)有關(guān)。

常聽到一個故事:
兩個人一同去沙漠探險,身上備用的水只剩下一瓶了。
他們實在走不動,坐在沙子里休息,同時把那瓶水也放在地上,此時好巧不巧,竄過來一條小蜥蜴,把那瓶水打翻了。
其中一人,看到瓶子里的水只剩下一半了,氣憤不已的詛咒蜥蜴。
另一人,拿起水瓶拍拍瓶子粘的泥土說到:“太好了,還剩下一半,謝天謝地。”
所以,心態(tài)決定心境,心境決定命運吧!

有一些都是已經(jīng)走入成年尾聲的人了,仍然懷著一種執(zhí)拗去看待問題,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導致情緒失控,招來自己一身病。
鄰居有個馬大姐,在家唯我獨尊慣了,在外面也想霸道。
一天大早起,就聽見樓下有人吵架,放眼望去,原來是馬大姐又和幾個大爺大媽吵起來了,原因是因為大爺大媽晨練太極拳,播放音樂吵她睡覺了。
經(jīng)過長達30分鐘的爭吵,她并沒有吵贏,因為她是一個人,對方好幾個人。
她只有氣哄哄地回家吃速效救心丸。
也許你家:丈夫、兒子、兒媳婦都讓著你,可是對不起,外面的人,是不會讓著你的,況且,人家大爺大媽晨練也不過1個小時左右,何必為這一會兒就爭吵呢?

而豁達的人,在遇到問題上,往往能另辟蹊徑。
認識一位50多歲的大姐,她年輕時也是個不好惹的暴脾氣,最后機緣巧合她學了佛法。
曾經(jīng)和老公干仗的她,變得沒那么重的戾氣。
曾經(jīng)和別人一言不合就吵起來了,現(xiàn)在她學會了委婉解釋。
她自述,學佛8年有余,不愛吃肉,以前內(nèi)心浮躁,現(xiàn)在氣定神閑。
遇到不滿之事,也不會指責和怨懟。
她告訴我們,經(jīng)歷過那么多,才知道,所有的苦楚其實是鍛煉我們的良藥,就是要讓我們學會不介意,才能換得自在心。

總而言之,讓人變快樂的人生信條,不過短短十個字:選擇性善忘,選擇性放棄。
就像賽林格在《麥田的守望者》里所說:“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不可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