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祉
前不久和同事李大姐聊關于婚姻的話題時,她不禁哭訴道:“哎!這輩子我是造了什么孽,我和前夫那會兒整天因為雞毛蒜皮的事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他還時不時的和我大打出手,簡直不像個男人,為了閨女我選擇離婚,不能讓孩子活在動蕩的家庭環境里。
離婚后,我自己又掙錢又帶娃,累的身上到處是病,那我覺得也值得,最起碼我再苦再累,我們娘倆心里踏實,沒有家庭戰爭了。
可是閨女大了也得成家??!前兩年找了個對象,相處半年覺得對方人還不錯,倆人就結婚了,一年半后,這女婿就跟變了個人似的,和我閨女整天也是吵架,閨女三天兩頭往我這兒跑,前幾次,男的還接過她幾次,現在也不接了,也不往回勸了,現在正鬧著要離婚呢!
我這個當娘的跟著不停的操心,這心呀總掛在嗓子眼里,哎!你說我咋這么命苦??!”說完,她這么大年齡的人,眼淚在眼睛里打轉,好生讓人心疼。
現在很多家庭都逃不過7年之癢,甚至有些家庭一開始就癢著,互相仇視、怨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
相比之下,為什么有些夫妻結婚后,時間越久就越幸福,孩子也很聰明睿智,而有些家庭一地雞毛,動蕩不安,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作為父母,雙方必須都得明白背后的核心問題,否則將來有一天,孩子在擇偶時,會犯同樣的錯誤,生活苦不堪言。
一,你選對人了嗎?
聽過一個小故事,上帝將蘋果一切兩半,隨意撒在人間,就這樣一半蘋果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這當中會不停的選錯,待到最后有些人終于圓滿的找到了另一半,變成了金果,掛回天空,成為幸福的星星;而有些人始終未找到另一半,最后變成了腐爛的一半,埋在泥土里,成了蘋果樹的肥料。
婚姻就好比一個蘋果,你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很重要,是否有成熟的婚姻觀與洞悉人性的能力很重要。
因為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對未來是沒有思考的,這是關乎今后成長一連串的問題。
很多家長有一個通病,認為孩子只要到一定年齡,比如說大學一畢業,20多歲的樣子,覺得他自己就會想明白自己要找什么樣的人,要過什么樣的日子,但可能有些孩子找了很多年也沒找到意中人,又或者找到的另一半很大程度上像上一輩人那樣,過得不幸福。
而成熟的擇偶觀的背后一定是成熟的人生觀,就是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才能遇到什么樣的人。
就如同一位哲人所說:“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就會有
這時孩子會面對未來有何打算,先把自己的問題想明白,再去找另一半的時候,是不是就知道我要找什么樣的人了?
很多年輕人在談戀愛時,都是跟著感覺走,但感覺這東西是靠不住的,激情來的快去的也快,所以不能稱之為成熟的戀愛觀。
林徽因的戀愛婚姻觀就很正,當時追求林徽因的人有梁思成、徐志摩還有金岳霖,而林徽因只希望梁思成成為自己的丈夫。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她
結果正如林徽因所愿,兩人確實琴瑟和鳴,成為一段佳話。
好的夫妻關系,在婚姻生活中,是對自己有要求,而不是總對對方有要求,那么這種婚姻很難不幸福。
其實當孩子內心當中準備好余生想怎么過時。就真的會遇到與之匹配的人和事。所以放眼望去看大學里那些交朋友,搞對象的人,多半是不懂得擇偶的,只是靈魂的空虛找一種方式來填補,根本就沒有想過余生要找一個什么樣的人來共度此生。
所以作為父母,如何去培養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有品質的心性,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孩子,就得幫助他對自己有要求。
不斷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認知檔次,當孩子變得心智成熟了,他很難婚姻、事業不幸福,家長根本就不用操心以后的事。
這就是人生觀正了,擇偶觀自然就對了,從而選擇的另一半也一定是對的。
二,懂珍惜
人一旦選對,那么就得學會珍惜,因為無法重來的一生,也不可能讓你一次次遇到和你三觀一致的人,他只可能出現一次,所以要珍惜,否則錯過了,有可能就是一生。
首先不要忘記初心,你得記得當時你為什么選擇與他在一起。
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缺點,所以,你不能只享受對方婚前的優點,而接納不了對方婚后的缺點。
婚姻是一個道場,它用美麗把人迷惑進來,就是要人們接受一些考驗的。
大道至簡,它所考驗的就是你們是否真心愛著彼此,不光愛優點,還要接納缺點。
認識一對老夫妻,住在我們樓的10層,每天都能看到老夫妻在樓下曬太陽,還有說有笑的,讓人十分羨慕。
偶然間鄰居們問起他們幸福的秘訣時,他們相對而笑,老大爺說:“她呀,不講衛生,不愛打掃家?!?/p>
鄰居不解問,那您還挺樂呵。
老大爺笑笑回答:“是呀,因為我打掃的干凈,喜歡她夸我,給我做好吃的獎勵我?!?/p>
聽起來像兩個笑孩過家家,可是婚姻想要幸福其實就是這么簡單,一個人不會什么另一個人去彌補;一個人小心眼,另一個人就學會不計較,慢慢地隨著歲月的推移,彼此也都變得溫潤,有點小問題一個玩笑就能化解。
其次是夫妻需要共同進步提高,不光是自己的事業還有自己對事物的認知程度。
如果一個人努力奮斗,積極向上,另一個人原地踏步,思想固執,那么兩人很容易產生分歧,婚姻很難平衡。
其實每個婚姻的所謂三觀一致,不過就是各個方面兩個人都半斤八兩,思想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都差不多,這樣兩個人才能更好的攜手一生。
所以請記住教育家井深大的話:“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希望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們一流的教材才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