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放假,別管時間長短,孩子們最期待的總是回老家,大概這就是望鄉的情節吧。
元旦三天的假期,放假前的晚上老宋還喝多了酒,上午十點未起床,我坐在沙發上糾結:回還是不回?老宋醉哄哄的起來,聽到我和孩子們糾結的談話,說了句很哲學的話:“當你糾結的時候,做就是了!”
喝多了還這么睿智!于是,我們什么也沒收拾,拿了車鑰匙匆匆套了件衣服一起出發了,第一次開老宋的車,第一次上高速,不管了,做就是了!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從不嫌遠,把高速想象成濰縣中路就沒那么可怕了,兩旁不斷的有車超越,老宋在后座安慰我:“沒事,還不允許女司機上高速了咋滴?”,我當然不care,我就保持在第二車道90邁,誰愛超誰超,天黑之前安全到家就可以。孩子們顯然對我上高速也很興奮,這是一個歷史性突破,老宋忍不住在后座給我拍了照片發了圈紀念一下。此刻,老媽在家如坐針氈又不敢給我電話,以防影響我的發揮……
?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憶中的魯西南農村是用磚壘起來的院墻,寬敞的庭院里放滿糧食和工具,如今卻是高樓林立,農民都住進了樓房,行走在林間小道,一邊是土地,一邊是樓房,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也有點想笑,不知道那些糧食和工具會放在哪兒?
笑了一會又感慨現今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村里最窮的單身漢現在也住著帶空調的房子,不愁吃住,再也不是從前為了一口飯作難的時候了,中國也到了該考慮精神富足的時候了,大概是在學校里工作的緣故,忍不住又想起孩子的教育。難道還是要讓他們發奮努力,將來找一個好的工作,不愁吃穿嗎?他們應該要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點,去做自己想要做喜歡做的事情了,再也不要受困于現實條件,為了全家的期待而打拼。
生在中國多么幸福啊!相比還有戰爭的國家,疫情肆虐的國家,我們能夠平安健康的活著,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多么幸運!
? 古老的村里
?跟著老宋去另一個村里看望一個老人,這個村子還沒有拆遷,年輕人大都出去打工掙錢,剩下的基本是老弱病殘。路上常常見一群人站在路中央扎堆聊天,老人們坐在墻根磕著玉米,曬著大紅棗,很傳統的勞作方式,但又悠然自得,連養的牲畜也淡然自若。
老二掙扎著要去看不遠處的羊,幾只羊一邊嚼著什么一邊安靜的看著老大老二,一點也不怕他們,老二沖它們招招手,領頭的那只羊竟然真的沖他跑過來,嚇得老二大叫著往我身上爬…頭羊覺得無趣,和老大對視了一陣之后轉身走了。
我們上車準備離開,一個老人拖著一雙極重的鞋慢慢的走過來,沒有要躲開的意思,我們也只好等他走過去。不想,他終于來到車前,圍著車又轉了一圈,仔細的看了又看,最后終于離開。
老大問那個爺爺在干嘛,為啥繞著我們的車看這么仔細?老宋說,這就是村里老人的特點,一輩子沒走出去過,村里來個生人就會好奇,看看是誰?
連旁邊一只狗,也專門跑過來車前,似曾相識的盯著我們看了很久,老二跟它打招呼,它又扭頭跑了。
老宋說:“當年努力學習,要考出去,就是想脫離這樣的環境!”不知道為啥,我想到了魯迅……
?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離開村子的以后,老宋跟女兒說:“帶你去個地方!”女兒似乎心領神會,立刻說:“好的,我知道你要去哪兒!”
車行走在田邊的路上,很多的墳墓立在田地里,老宋說:“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會有一個先人的尸骨。”,最后,走到一個孤獨的墳頭,停下車,對小宋說:“你現在已經足夠大了,我帶你去我爸爸的墳前去看看,你也該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了,也要知道生命是無常的,親人離開其實是正常的事情。“
爺倆在墳前說了一些話,點了三支煙,女兒親自去給爺爺插上的煙,我帶著老二坐在車里,遠遠的看著他們,覺得,生命雖然短暫,精神卻是永遠流傳的!
?親人是無法替代的
?中午吃得特別飽,但是晚上回到姥姥家,還是要再接著出去吃大餐,有點吃不消,但還是樂意跟著去玩。
弟弟念叨了很久了,要等我們回家時帶我們去魯西南最大的酒店。果然巨大,布滿魯西南名吃,飯從廚房端到桌上都能涼了。只是空蕩蕩的大院子,沒有幾個人,看了看時間下午6點多,正是飯點,老板還說沒有房間,需要預訂,有點詭異。我們在逛園子拍照的時候,弟弟得知換了老板,剛好在試菜期間,不接待客人,堅持說服老板:“今天必須在這兒吃,我姐明天就走了!”老板居然被他這親情感動,給了我們一個房間,還贈了一個菜,免了一些單,吃得無比好。
我們也不在乎還在飽著的肚子,就當給老板試菜了,打了大量的包回去,第二天的飯也有了。真是沾了親情的光,特別愉快!
三天假期轉瞬即逝,想起老宋臨行前的那句話:“當你糾結的時候,做就是了!”,幸虧去做了,每次回家,都是深深的滿足與被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