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藥性歌括400味白話解(二)
昵稱a3dTqxFp
>《中醫中藥》
2021.04.26
關注
145、烏梅
歌訣:烏梅酸溫,收斂肺氣,止渴生津,能安瀉痢。
譯注:烏梅味酸,性溫。有收斂肺氣、生津止渴的作用,能治肺氣虛的久咳不止和津液不足的消渴癥;并能澀腸,可治久瀉久痢。
本品還有安蛔蟲的作用,可治蛔蟲厥逆的嘔吐腹痛。本品外用擦牙,治牙關緊閉、口不能張。
用量:3~10克。
146、天花粉
歌訣:天花粉寒,止渴祛煩,排膿消毒,善除熱痰。
譯注:天花粉味甘酸,性寒。甘酸能生津,寒能清熱,所以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治熱病津傷的煩熱口渴;并能消腫解毒排膿,治療癰腫瘡毒。本品又善于化熱痰,也可治肺部有熱痰的咳嗽。
用量:10~15克。
附:本品即“瓜蔞根”。
147、瓜蔞仁
歌訣:瓜蔞仁寒,寧嗽化痰,傷寒結胸,解渴止煩。
譯注:瓜蔞仁味甘,性寒。有清熱化痰、潤肺寬胸的功效,可治痰熱咳嗽和傷寒病痰熱結在胸部,按之作痛的“結胸”癥;并可解除熱病的煩渴。
本品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治腸液干燥的大便秘結。
用量:6~12克。
附:本品即瓜蔞的種子。瓜蔞的果殼即“瓜蔞皮”,全用即“全瓜蔞”。瓜蔞皮偏于清熱化痰;仁偏于潤燥通便;全瓜蔞既清熱化痰,又潤腸通便。
148、密蒙花
歌訣: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虛翳青盲*,服之效速。
譯注:密蒙花味甘,性微寒,是眼科的專用藥。它的主要作用是明目,并能養肝。肝開竅于目,因此對肝血虛引起的眼睛生翳膜和眼睛外觀雖無變化但看不見東西的“青盲”癥,用本品治療,療效較好。
注:*青盲:指眼外觀無異常而逐漸失明者。相當于視神經萎縮。
用量:3~10克。
149、菊花(黃菊花、白菊花、野菊花)
歌訣:菊花味甘,除熱祛風,頭暈目眩,收淚殊功。
譯注: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熱、平肝陽、明目的功效,能治外感風熱感冒,頭暈目眩或目赤多淚等癥。凡因風熱或肝陽上升引起的頭目諸病,用本品治療,效果較好。
本品尚能解毒,治療疔瘡腫毒,內服外敷均可。
用量:3~10克。
附:藥用菊花,主要有“黃菊花”(“杭菊花”)、“白菊花”(“滁菊花”)、“野菊花”三種。黃菊花產浙江杭州的最好,所以又稱杭菊花,它的功效偏于散風熱,常用它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等癥。白菊花產安徽滁縣的最好,所以又稱滁菊花,它的功效偏于平肝陽,常治肝陽上升的頭暈、目眩等癥。野菊花的功效偏重于解毒,常用于疔瘡腫毒。野菊花葉又能外敷治療瘡瘍。
150、木賊
歌訣:木賊味甘,祛風退翳,能止月經,更消積聚。
譯注:木賊味甘苦,性平。它的功效主要是散風熱、明目退翳,可治風熱引起的目赤多淚和翳膜遮睛等目疾。此外,本品還有止血化瘀的作用,既能止月經過多,又能消瘀血積聚。
用量:3~6克。
151、決明子
歌訣:決明子甘,能祛肝熱,目疼收淚,仍止鼻血。
譯注: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有清肝火、明目的作用,常用于目赤腫痛和多淚不收的眼睛病。又可止肝經有熱的鼻出血。
本品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治大便燥結不通。
用量:3~10克。
152、犀角(附:廣角)
歌訣: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熱止血,消腫毒蛇。
譯注:犀角味苦酸微咸,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能治溫熱病熱邪入于血分,出現的神昏譫語、驚狂、發斑、發疹和熱盛迫血妄行的吐血、鼻血、便血等出血癥。此外,亦常用于疔瘡腫毒或毒蛇咬傷,毒邪內陷,出現的神志昏迷等。
用量:沖服1~3克,煎服3~10克。
附:犀牛是稀有動物,犀角來源極少,現多用廣角代替。但廣角作用較弱,用量宜較大,一般用10~15克。
153、羚羊角
歌訣:羚羊角寒,明目清肝,祛驚解毒,神志能安。
譯注:羚羊角味咸,性寒,是清肝火、熄肝風的主要藥物。肝開竅于目,所以又能明目,治肝火過盛的目赤腫痛、羞明怕光等癥。此外,還有解熱毒的作用,善治溫熱病高熱神昏痙攣和小兒驚風四肢抽搐等癥。
用量:0.6~5克。
附:本品是貴重藥品,一般都是磨汁服或研末服,亦可煎湯服。
154、龜甲(附:龜板膠)
歌訣:龜甲味甘,滋陰補腎,止血續筋,更醫顱囟*。
譯注:龜甲味咸甘,性寒。它主要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并能強筋健骨,可治陰虛發熱和腎虛的筋骨不健,腰腳軟弱無力,以及小兒的囟門不合等癥。
此外,本品尚可止血,能治痔瘡出血或婦女崩漏等出血癥。
注:*顱囟(lu xin):讀作“盧信”,即囟門。
用量:10~25克。
附:龜甲又名“龜板”,熬成膠為“龜板膠”,它的滋陰止血的功效更為顯著,并能補血。用量3~10克。
155、鱉甲
歌訣:鱉甲咸平,勞嗽骨蒸,散瘀消腫,去痞除癥。
譯注:鱉甲味咸,性平。有養陰散瘀、消痞除癥的作用,可治虛勞咳嗽、骨蒸盜汗和瘀血停滯的月經不通、痞塊癥瘕等癥。此外,還能消腫,對癰腫而有瘀血的有效。
用量:10~25克。
156、桑寄生
歌訣:桑上寄生,風濕腰痛,止漏安胎,瘡瘍亦用。
譯注:本品是桑寄生屬的寄生植物,味苦性平。有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安胎的作用,可治風濕性關節疼痛,特別是對因肝腎虛虧而引起的腰膝酸痛,療效較好。又治孕婦胎動不安、漏胎(懷孕期子宮出血)。此外,還可用于刀傷、癰腫等外癥。
用量:3~10克。
157、火麻仁
歌訣: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潤腸通結,小水能行。
譯注:火麻仁味甘,性平。有滑利的作用,能下乳催生,可治乳少難產。又因滑潤大腸的作用較著,兼能補中,適用于老人、產后和熱性病后血虧津少的腸燥、大便秘結等癥。此外,還能通利小便。
用量:3~10克。
158、山豆根
歌訣:山豆根苦,療咽腫痛,敷蛇蟲傷,可救急用。
譯注:山豆根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善治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和齦腫牙痛;并可外敷蛇蟲咬傷,用來急救。
用量:3~6克。
159、益母草(附:茺蔚子)
歌訣:益母草苦,女科為主,產后胎前,生新去瘀。
譯注:益母草味辛苦,性寒,是婦科要藥。適用于月經不調,及產后瘀血不行的腹痛、頭目眩暈等癥。不論胎前、產后都可應用,能起到生新血、去瘀血的功效。
此外,本品還有利小便,退水腫的作用。
用量:3~10克。
附:益母草子名“茺蔚子”,活血調經的功效與益母草相同,兼有明目的作用,能治肝熱目赤腫痛。用量3~10克。
160、紫草
歌訣:紫草咸寒,能通九竅,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譯注:紫草味咸甘,性寒。能滑腸通大便和利水消水腫,即有通竅的作用。但更主要的作用是涼血解毒,最適用于血分有熱的斑疹痘毒;并可用于預防麻疹。
用量:3~10克。
附:預防麻疹的用量:6個月~1歲3克,2歲~3歲6克,4~6歲9克,7~12歲12克。水煎三次分服,連服三天。
161、紫葳(凌霄花)
歌訣:紫葳味酸,調經止痛,崩中帶下,癥瘕通用。
譯注:紫葳味酸,性微寒。有活血通經、行瘀止痛的作用,可治婦女瘀血不行、經閉腹痛。對于婦女子宮出血、瘀血不盡、腹部刺痛、帶下,以及瘀血結聚成塊的癥瘕都可應用。
用量:3~10克。
162、地膚子
歌訣:地膚子寒,去膀胱熱,皮膚搔癢,除熱甚捷。
譯注:地膚子味甘苦,性寒。有清除膀胱濕熱、通利小便的作用,可治由濕熱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道熱痛的淋病。外洗,可治皮膚疥癬濕瘡搔癢。本品對于清除皮膚濕熱的療效是較快的。
用量:6~12克。外用無定量。
163、楝根皮
歌訣:楝根性寒,能追諸蟲,疼痛立止,積聚立通。
譯注:苦楝根皮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毒,能殺蟲。蟲痛用它可以止痛,蟲積用它可以通利。
本品主要有殺蛔蟲、鉤蟲的作用,可用于蛔蟲或鉤蟲引起的腹痛。外用煎湯洗或研末敷,能治疥癬等皮膚病,可以殺蟲止癢。
用量:干品:3~10克;鮮品:10~20克。
164、樗根白皮
歌訣:樗*根味苦,瀉痢帶崩,腸風痔漏,燥濕澀精。
譯注:樗根白皮味苦澀,性寒。能治久瀉久痢、白帶、子宮大出血、大便下血、痔漏出血等癥,可以起到燥濕收斂的功效。并可澀精、治遺精滑精。
注:*樗(chu):音初,即“臭椿樹”。
用量:3~10克。
附:本品與“椿根白皮”功效相近。
165、澤蘭
歌訣:澤蘭甘苦,癰腫能消,打撲傷損,肢體虛浮。
譯注:澤蘭味甘苦,性微溫。有行瘀血的作用,可治月經不通或產后瘀阻腹痛;并能消散癰腫和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癥。此外,還能利小便,消浮腫病。
用量:3~10克。
166、牙皂
歌訣:牙皂味辛,通關利竅,敷腫痛消,吐風痰妙。
譯注:牙皂味辛咸,性溫,有小毒。有開竅的作用,可以作為催嚏藥,并可作為催吐藥,能吐熱風痰涎,治突然昏迷、痰涎上涌,或中風痰多、神昏不語等癥,可研末吹鼻取嚏或溫水調灌取吐。此外,本品研末外敷,有消癰腫止痛功效。
用量:1~3克。
附:本品形狀象豬牙,所以又名“豬牙皂”,功效與普通大皂莢一樣。
167、蕪荑
歌訣:蕪荑味辛,驅邪殺蟲,痔瘺癬疥,化食除風。
譯注:蕪荑味辛,性平。有除內臟風冷和殺蟲(蛔蟲、絳蟲、繞蟲)的作用,可治蟲積腹痛。外敷治痔瘡或瘺管和疥癬等皮膚病;內服還有消食和散皮膚風濕的的功效。
用量:3~6克。
168、雷丸
歌訣:雷丸味苦,善殺諸蟲,癲癇蠱毒,治兒有功。
譯注:雷丸味苦,性寒,有小毒。它的作用主要是殺蟲,可治多種蟲積腹痛,如絳蟲、鉤蟲、蛔蟲等。此外,還能治因蟲而致的癲癇和多種蟲毒而致的形瘦腹大、便血等蠱毒癥。本品對小兒的治療效果較好。
用量:一次量,3~10克,一日服三次,連服三日,做成丸散吞服。
附:本品加熱能破壞藥效,所以不宜入煎劑。
169、胡麻仁(黑芝麻)
歌訣:胡麻仁甘,疔腫惡瘡,熟補虛損,筋壯力強。
譯注:胡麻仁味甘,性平。生用外敷腫毒惡瘡,熟用內服有養血補肝腎作用,能治肝腎不足的虛損病,可使筋骨堅強而有力。
此外,本品又有潤滑大腸的作用,可用于老人、產后及病后腸液枯燥的大便秘結。
用量:3~10克。
170、蒼耳子
歌訣:蒼耳子苦,疥癬細瘡,驅風濕痹,搔癢堪嘗。
譯注:蒼耳子味甘苦,性溫,有毒。有發汗祛風濕的作用,善治疥癬和細小的濕疹、濕瘡以及麻風等皮膚病;又治風濕性關節痹痛。對于皮膚病的搔癢,內服療效較好。
本品又能治風寒頭痛和風濕上攻引起的鼻流濁涕而有腥臭味的“鼻淵”癥。
用量:3~10克。
171、蕤*仁
歌訣:蕤仁味甘,風腫爛弦,熱脹胬肉,眼淚立痊。
譯注:蕤仁味甘,性寒。有除風熱明目的作用,善治風熱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睛邊緣赤爛、眼球熱脹、胬肉遮睛和多淚等眼病。
注:*蕤(rui),音銳。
用量:3~10克。
172、青葙子
歌訣:青葙子苦,肝臟熱毒,暴發赤障,青盲可服。
譯注:青葙子味苦,性微寒。有清肝火明目的作用,是眼科常用藥,善治肝火熱毒引起的眼睛突然紅腫作痛,或眼生翳障、視物模糊等癥。對視物不見的“青盲”癥,也可內服。
用量:3~10克。
173、谷精草
歌訣:谷精草辛,牙齒風痛,口瘡咽痹,眼翳通用。
譯注:谷精草味辛,性微溫。有散風熱、清頭目的作用,對于風熱引起的頭痛、牙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和眼生翳膜等癥,都可應用。
用量:3~10克。
174、白薇
歌訣:白薇大寒,療風治瘧,人事不知,昏厥堪卻。
譯注:白薇味苦咸,性寒。最能清解血分熱邪,善治瘟熱病熱邪入于營分,舌紅口干,午后熱盛和夜熱早涼的陰虛發熱,以及瘧疾經久不止,身熱不退等癥。又治婦人血虛、陽氣偏勝發生神志昏迷、人事不知的“血厥”證。
用量:3~10克。
175、白蘞
歌訣:白蘞微寒,兒瘧驚癇,女陰腫痛,癰疔可啖。
譯注:白蘞味苦辛,性微寒。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治小兒瘧疾和因熱引起的驚癇;并治婦女陰部腫痛及癰腫疔瘡等外癥,都可以內服。
本品主要用于癰腫瘡瘍、紅腫疼痛,不但可以內服,外敷的效力也很好。
用量3~10克。
附:本品反烏頭,不能與之同用!
176、青蒿
歌訣:青蒿氣寒,童便熬膏,虛熱盜汗,除骨蒸勞。
譯注:青蒿味苦,性寒。用男孩的尿去首尾與青蒿同熬成膏,可治夜熱早涼的陰虛發熱、盜汗,以及骨蒸勞熱等癥,能起到清除陰分虛熱的作用。
此外,又有清解暑熱的功效,常治傷暑的發熱和熱重寒輕的瘧疾。
用量:3~10克。
177、茅根(附:白茅花)
歌訣:茅根味甘,通關逐瘀,止吐衄血,客熱可去。
譯注:茅根味甘,性寒。功能通關竅、利小便、清血熱、消瘀血,善治熱性病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以及小便不利等癥。肺胃有熱,亦可祛除。
用量:干品,6~12克;鮮品,15~30克。
附:“白茅花”止血作用與茅根相同,亦用于吐血、鼻血等癥。用量3~6克。
178、大小薊(大薊、小薊)
歌訣:大小薊苦,消腫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譯注:大、小薊味甘、苦,性涼,有清血熱、消腫毒、破血行瘀的作用。生用可以消癰腫瘡毒,炒炭可止各種出血,如吐血、鼻血、咳痰或唾液中帶血,以及子宮出血等癥。凡是血分有熱的,都可以內服。
用量:干的,6~10克;鮮的,30~60克。
附:大、小薊雖同是菊科植物,但為兩種不同的品種。兩者功效相同,唯小薊力量較小,消癰腫不如大薊。
179、枇杷葉
歌訣:枇杷葉苦,偏理肺臟,吐噦不止,解酒清上。
譯注:枇杷葉味苦,性平。有清肺化痰、和胃止嘔的作用,可治肺部有痰熱的咳嗽和胃熱的惡心嘔吐。此外,還可以解酒毒,除口渴。
用量:3~10克。
附:刷去毛,生用或蜜炙用。
180、射干
歌訣:射干味苦,逐瘀通經,喉痹口臭,癰毒堪憑。
譯注:射干味苦,性寒,有毒。有逐瘀血、通經閉和清火解毒、降氣清痰等作用,可治婦女瘀血不行,月經不通和痰熱上壅的咽喉腫痛、口臭以及咳嗽、痰鳴氣喘等癥。此外,本品外敷又能消癰腫瘡毒。
用量:2~5克。
181、鬼箭羽
歌訣:鬼箭羽苦,通經墮胎,殺蟲祛結,驅邪除乖。
譯注:鬼箭羽味苦,性寒。有破瘀血、通月經和散風邪的作用,可以墮胎和除瘀血結聚,能治婦女瘀血不行的月經不通。此外,還有殺蟲和治風濕性關節痛的功效。
用量:3~10克。
附:孕婦禁用!
182、夏枯草
歌訣:夏枯草苦,瘰疬癭瘤,破癥散結,濕痹能瘳。
譯注: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有清肝火、散郁結的作用,善于消散因肝火和氣郁引起的瘰疬和癭瘤。此外,還有能消散腹中的結塊和治風濕痹痛的功效。
本品還適用于肝火上升的目珠疼痛、頭痛頭暈以及肝火郁結的乳痛腫痛等癥。
注:癭(ying)瘤:癭,音影,生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小的為“癭”,大的為“瘤”。
用量:3~10克。
183、卷柏
歌訣:卷柏味辛,癥瘕血閉,風眩痿躄,更驅鬼疰*。
譯注:卷柏味辛,性平。生用有破血的作用,可以消腹中瘀血積聚的“癥瘕”和治經閉;并治肝風頭目眩暈,兩足軟弱、不能行走的“痿躄”,以及肺癆等。
本品焙成炭用,有止血之效,善治大便下血。
注:*鬼疰(zhu):疰,音注,是指一種能互相傳染的疾病。鬼疰,即肺癆的一種。
用量:3~10克。
184、馬鞭草
歌訣:馬鞭味苦,破血通經,癥瘕痞塊,服之最靈。
譯注:馬鞭草味苦,性微寒。有破瘀血、通月經的作用,對腹中瘀血積聚的“癥瘕”痞塊,煎湯內服,效果頗好。
本品尚有清熱消腫的功效,可治癰腫和濕瘡腫痛。
用量:3~10克。
185、鶴虱
歌訣:鶴虱味苦,殺蟲追毒,心腹卒痛,蛔蟲堪逐。
譯注:鶴虱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它的作用主要是殺蟲,并可外敷消瘡毒。善治脘腹部蟲痛,有驅蛔的療效。
用量:3~6克。
186、白頭翁
歌訣:白頭翁寒,散癥逐血,癭疬瘧疝,止痛百節*。
譯注:白頭翁味苦,性寒。有消癥瘕、逐瘀血的作用,可治頸項的癭瘤和瘰疬,及先熱后寒、熱多寒少的“溫瘧”,并止疝氣腹痛和關節痛。
本品主要功能是清熱涼血,為治熱毒赤痢的要藥。
注:百節:在這里指周身關節而言。
用量:3~10克。
187、旱蓮草
歌訣:旱蓮草甘,生須黑發,赤痢堪止,血流可截。
譯注:旱蓮草味甘酸,性寒。功能補腎滋陰、生須黑發,可治腎陰不足、須發脫落和須發早白。又能涼血止血,可止赤痢和便血。
用量:3~10克。
188、慈菰(山慈菇)
歌訣:慈菰*辛苦,疔腫癰疽,惡瘡癮疹,蛇虺并施。
譯注:山慈菇味辛苦,性寒,有清熱、消腫、解毒的作用。凡疔瘡腫毒、癰疽惡瘡和皮膚風疹及毒蛇咬傷等,外敷內服均有效。
注:*菰(gu),音姑,同菇。
用量:3~6克。外用適量。
189、榆白皮
歌訣:榆皮味甘,通水除淋,通利關節,敷腫痛定。
譯注:榆白皮味甘,性平。能通利小便,可治小便短少熱痛的淋病和小便不利的浮腫病;并能通利關節而治關節腫痛。外敷,又能消腫止痛。
用量:6~12克。外用適量。
190、鉤藤
歌訣:鉤藤微寒,療兒驚癎,手中瘛疭,抽搐口眼。
譯注:鉤藤味甘,性微寒。有清熱和平熄肝風的作用,善治小兒發高熱,肝風內動的驚癇、手中口眼抽搐等痙攣現象;并治成人肝風上升的頭目眩暈。
用量:6~12克。
附:本品不宜久煎。
191、豨薟草
歌訣:豨薟草苦,追風除濕,聰耳明目,烏須黑發。
譯注:豨薟草味苦,性寒。有祛風濕的作用,可治因風濕引起的四肢肌膚麻木和筋骨酸痛、腰膝無力,以及風疹、濕疹搔癢等癥。此外,又能聰耳明目和烏須黑發,可治因風濕而致的耳聾、兩目視物模糊及須發早白等。
用量:10~15克。
192、辛夷
歌訣: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聞,通竅之劑。
譯注:辛夷味辛,性溫。有散上部風寒的作用,善治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不聞香臭等癥,有通竅的功效。
用量:2~5克。
193、續隨子(千金子)
歌訣:續隨子辛,惡瘡蠱毒,通經消積,不可過服。
譯注:續隨子味辛,性溫,有毒。有瀉水消腫和通月經、消瘀血結聚的作用,適用于水腫脹滿或多種蟲病引起的腹水、大便不利的實證。又適用于婦人瘀血不行的月經停閉,或瘀血結塊的癥瘕等癥。外敷,能治疥癬惡瘡。但本品藥性猛烈,并有毒,內服用量不可過多。
用量:1~3克。
附:藥用一般去殼取仁打碎紙包,壓去油(即千金子霜)。身體虛弱的病人和孕婦均忌用。
194、海桐皮
歌訣:海桐皮苦,霍亂久痢,疳 *疥癬,牙痛亦治。
譯注:海桐皮味苦,性平。能治霍亂吐瀉,痢疾經久不止。本品主要有祛風濕、殺蟲作用,可治小兒形瘦腹大、消化不良的蟲積疳疾,以及疥癬等皮膚風濕病。也止風蟲牙痛。
本品還善治風濕關節痛。
注:*疳 蠯(ni), ,音匿,小蟲;疳 ,即蟲積。
用量:3~10克。
195、石楠葉
歌訣:石楠味辛,腎衰腳弱,風淫濕痹,堪為妙藥。
譯注:石楠葉味辛苦,性平。有補腎、強腰膝和除風濕的作用,是治療腎虛腰膝軟弱和風濕痹痛等癥的好藥。
用量:3~10克。
196、大青葉
歌訣:大青氣寒,傷寒熱毒,黃汗黃疸,時疫宜服。
譯注:大青葉味苦,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能治傷寒病,心胃熱毒的發斑發疹和汗出染衣色黃的黃汗,及面目皮膚發黃的黃疸病,并治咽喉腫痛和皮膚紅腫作痛的丹毒等癥。此外,還適用于流行性瘟疫病。
用量:6~12克。
197、側柏葉
歌訣:側柏葉苦,吐衄崩痢,能生須眉,除濕之劑。
譯注:側柏葉苦澀,性微寒。有涼血、止血、清血分濕熱的作用,可治因血熱引起的吐血、鼻血、子宮大出血,血痢等出血癥;并能去頭面風濕,使因風濕脫落的須眉重生。
此外,湯火燙傷,可用鮮側柏葉搗爛敷患處,有止痛滅瘢痕的功效。
用量:3~12克。
198、槐實(附:槐花)
歌訣:槐實味苦,陰瘡濕癢,五痔*腫毒,止血極莽*。
譯注:槐實味苦,性寒。有清熱、涼血、燥濕的作用,可治前陰生瘡流黃水搔癢;并治五種痔瘡腫痛便血等癥。本品有較大的止血功能。
注:
①*五痔:即內痔、外痔、舉痔、蟲痔、脫肛。
②*莽(mang):音蟒,粗魯的意思。這里借作“大”解。
用量:3~10克。
附:本品又名“槐角”,性質沉降,能催生墮胎,孕婦忌用。
“槐花”,功效與本品相近,但止血的作用較強,治療痔瘡腫痛的
199、瓦楞子
歌訣:瓦楞子咸,婦人血塊,男子痰癖,癥瘕可瘥。
譯注:瓦楞子味甘咸,性平,有散瘀血、消痰積的作用。凡瘀血不行、癥瘕和痰聚胸脅的痰癖癥,用它都有效。
此外,瓦楞子還能制酸止痛,對胃酸過多的胃病有效。
用量:6~12克。
附:本品散瘀消痰宜生用,打碎先煎;制酸止痛宜煅研末用。
200、棕櫚子
歌訣:棕櫚子苦,禁泄澀痢,帶下崩中,腸風堪治。
譯注:棕櫚子味苦澀,性平。有澀腸止瀉痢和止血的作用,可治久瀉久痢、白帶或子宮出血不止,以及腸風下血和鼻出血等癥。
用量:3~10克。
附:現在一般臨床應用,均用棕櫚皮,炒炭,稱棕櫚炭,治各種出血不止。用量與本品相同。
201、冬葵子
歌訣:冬葵子寒,滑胎易產,癃利小便,善通乳難。
譯注:冬葵子味甘,性寒。有滑利的作用,能滑胎,可治難產,可以利小便,治小便不通的癃閉、淋病及水腫。并能催乳,治乳汁不通。此外,又能滑腸,治大便困難。
用量:3~10克。
附:孕婦忌用!
202、淫羊藿(仙靈脾)
歌訣:淫羊藿辛,陰起陽興,堅筋益骨,志強力增。
譯注:淫羊藿味辛甘,性溫。有補腎壯陽作用,能治腎陽衰弱的陽痿和子宮寒冷的不孕癥,這就是陰起陽興的意義。并能強筋骨、祛風濕,可治腰膝無力、筋骨酸痛或四肢拘攣、麻木不仁。此外,還有強志治健忘的功效。
用量:3~10克。
203、松脂(松香)
歌訣:松脂味甘,滋陰補陽,驅風安臟,膏可貼瘡。
譯注:松脂味苦甘,性溫。有滋陰補陽、燥濕祛風、安五臟的作用,內服可以強壯身體。熬膏外貼,可治癰腫瘡毒和疥癬等皮膚病,能起到生肌止痛、收濕止癢等作用。
附:本品多熬膏外用,不作內服。
204、覆盆子
歌訣:覆盆子甘,腎損精竭,黑須明眸,補虛續絕。
譯注:覆盆子味甘酸,性平。有補肝腎、固精的作用,能治腎虛精關不固的遺精、滑精;并能明目、黑須發,是補腎虛的有效藥。
此外,還能治腎虛小便頻數。
用量:3~10克。
205、合歡皮(附:合歡花)
歌訣:合歡味甘,利人心志,安臟明目,快樂無慮。
譯注:合歡皮味甘,性平。有解除郁悶、安五臟、明目的作用,可治精神憂郁引起的失眠及兩目昏暗。
本品還有續筋骨、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治筋骨折傷和癰腫等癥。
用量:3~10克。
附:“合歡花”,有安神的作用,可治虛煩不眠。
206、金櫻子(附:金櫻花)
歌訣:金櫻子澀,夢遺精滑,禁止遺尿,寸白蟲殺。
譯注:金櫻子味酸澀,性平。有補腎固精的作用,善治腎虛精關不固的夢遺滑精和腎虛遺尿或小便頻數、白帶等癥。
用量:3~10克。
附:“金櫻花”,味酸澀,性平。有殺寸白蟲和止痢的作用。
207、楮實(楮實子)
歌訣:楮實味甘,壯筋明目,益氣補虛,陽痿當服。
譯注:楮實味甘,性平。有補腎、壯筋骨、明目的作用,可治腎虛筋骨軟弱,腰膝無力,以及兩目昏暗、視物模糊不清等癥。由于本品有益氣補虛的作用,腎虛陽痿,亦可服用。
本品尚有利水作用,可治腎虛、氣虛的水腫。
用量:3~10克。
208、郁李仁
歌訣:郁李仁酸,破血潤燥,消腫利便,關格*通導。
譯注:郁李仁味辛苦酸,性平。有潤燥滑腸、利水消腫的作用,并能破血,可治大便燥結不通和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癥。可以使關格通利。
注:*關格:是一種病名,癥狀為食入即吐,大便不通,或大小便都不通。
用量:3~10克。
209、密佗僧
歌訣:密陀僧咸,止痢醫痔,能除白癜,諸瘡可治。
譯注:密陀僧味咸辛,性平,有小毒。有收斂的作用,內服可治久痢;外用可療痔瘡、白癜風,以及疥癬濕瘡搔癢流水等癥。
用量:3~5克。外用不拘。
附:本品內服須經過加工炮制。現在臨床極少用它內服。
210、伏龍肝(灶心土)
歌訣:伏龍肝溫,治疫安胎,吐血咳逆,心煩妙哉。
譯注:伏龍肝味辛,性溫。有止嘔、止血、安胎的作用,能治孕婦嘔吐不止的“妊娠惡阻”,并能止各種虛寒性的吐血、衄血、便血、子宮出血等癥。此外,又可治流行性疫病吐瀉。心煩、反胃、脘腹冷痛等癥,用它也很有效。
用量:15~30克。
211、石灰
歌訣:石灰味辛,性烈有毒,辟蟲立死,墮胎甚速。
譯注:石灰味辛,性溫,作用猛烈而且有毒。用它殺蟲,可使蟲立刻死亡,墮胎也很快。
本品現不內服,只作外用。水泡澄清去水,油調涂湯火傷;又研末敷,可治濕瘡和刀傷出血,能起到燥濕、收斂、止血的功效。
用量:外用不拘。
212、穿山甲
歌訣:穿山甲毒,痔癖惡瘡,吹奶*腫痛,通絡散風。
譯注:穿山甲味咸,性微寒,有毒。有消腫、排膿、下乳汁的作用,可治痔瘡腫痛和癰疽瘡毒等外癥;并治哺乳期因吹奶引起的乳汁不通、乳房腫痛生癰等。凡癰腫初起,可使消散;已成膿時,可以促使早潰。此外,還可治療濕痹的肢體拘攣或強直,疼痛不得屈伸的病癥。
注:吹奶:古人認為哺乳的小兒含乳頭入睡,將氣吹入乳房,因而引起乳房結塊而成癰腫的,叫吹奶。實則多因乳汁瘀滯,又復感染而引起。
用量:3~10克。
213、蚯蚓(地龍)
歌訣:蚯蚓氣寒,傷寒溫病,大熱狂言,投之立應。
譯注:蚯蚓味咸,性寒。有清熱鎮痙的作用,能治傷寒病或溫熱病發高熱、驚狂亂語和小兒驚風抽搐等癥,奏效很快。
本品又能通經絡、利小便,可治肢體屈伸不利和熱結的小便不通。
用量:3~10克。
214、蟾蜍(附:蟾酥)
歌訣:蟾蜍氣涼,殺疳蝕癖,瘟疫能辟,瘡毒可祛。
譯注:蟾蜍味辛,性涼。內服有消積殺蟲的作用,可治小兒形瘦腹大、消化不良的疳積蟲積病。外用能消腫解毒,可治惡瘡腫毒。又有辟穢惡疫毒的作用,可治瘟疫病。
用量:3~6克。
附:蟾酥,是蟾蜍皮膚腺體的分泌毒液經加工而成。味甘辛,性溫,有毒。有拔毒散腫、止痛開竅的作用。內服0.01~0.03克,治霍亂吐瀉腹痛和中惡昏迷;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治癰疽疔毒。
215、刺猬皮
歌訣:刺猬皮苦,主醫五痔,陰腫疝痛,能開胃氣。
譯注:刺猬皮味苦,性平。主要治各種痔瘡腫痛、便血和睪丸腫痛連及少腹的疝氣痛,可以起到行氣散瘀血的作用。并有開胃的功效,可治胃氣痛。
用量:3~10克。
216、蛤蚧
歌訣:蛤蚧味咸,肺痿血咯,傳尸勞疰*,服之可卻。
譯注:蛤蚧味咸,性平。有補肺、定喘、止嗽的作用,善治肺痿氣喘咳嗽和痰中帶血等癥。尤其對于虛性的氣喘特別有效。治療肺結核病,功效也好。
注:*傳尸勞疰:即肺結核病。
用量:用尾一對,用身3~6克。
附:尾的療效好;用身當去頭足。
217、螻蛄
歌訣:螻蛄味咸,治十水腫,上下左右,效不旋踵。
譯注:螻蛄味咸,性寒。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治小便不利的水腫病。古人雖有將螻蛄分成上下左右四截,上部腫用上部,下部腫用下部,左邊腫用左部,右邊腫用右部,功效都很快的說法,但臨床實際應用都用整個螻蛄,去翅與足,炒用。
此外,螻蛄搗爛外敷,或煎湯洗患處,可治癰腫、風疹、腳氣腫,還能使肉中竹刺、木刺、針刺外出。
用量:3~5克。
附:孕婦忌用。
218、桑螵蛸
歌訣:桑螵蛸咸,淋濁精泄,除疝腰疼,虛損莫缺。
譯注:桑螵蛸味咸甘,性平。有補腎助陽、固精縮尿 的作用,可治腎虛引起的小便頻數、遺尿、淋濁和白帶經久不止、夢遺滑精等;并治疝氣腰痛。是治療肝腎虛損不可缺少的藥物。
用量:3~10克。
219、田螺
歌訣: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腫除熱,醒酒立見。
譯注:田螺味甘,性大寒。有清熱、通利大小便的作用,適用于熱結的小便不通和大便秘結。外用,取汁點眼,可治目赤腫痛;外敷治痔瘡腫痛。此外,還可止渴,治酒醉不醒。
用量:內服4枚~10枚。外用不拘。
220、水蛭
歌訣:水蛭味咸,除積瘀堅,通經墮產,折傷可痊。
譯注:水蛭味咸苦,性平,有毒。有破血逐瘀、通經閉的作用,適用于瘀血積聚、腹中成塊、月經不通等癥;并能墮胎。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均可治愈。
此外,將活水蛭洗凈,放患處吸血,可消癰腫丹毒。
用量:3~6克。
附:孕婦禁忌!
221、貝子(貝齒)
歌訣:貝子味咸,解肌散結,利水消腫,目翳清潔。
譯注:貝子味咸,性平,有毒。有清熱散結的作用,能散結熱;又有利小便、退水腫和消除目生翳膜等功用。
本品又能平肝熄風,可治熱動肝風的頭暈、抽搐等癥。
用量:10~12克。
附:本品有“紫貝齒”和“白貝齒”二種,功效相同。
222、海螵蛸(烏賊骨)
歌訣: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癥瘕疝氣,陰腫可得。
譯注:海螵蛸味澀咸,性溫。有收斂止血制酸止帶的作用,能治婦女子宮出血和吐血、衄血、便血、赤白帯下,以及胃痛吐酸水和胃潰瘍等癥。
此外,還能通血脈,祛寒濕,可治腹中血塊、疝氣腹痛及陰部腫痛等癥。
用量:6~12克。
223、青礞石
歌訣: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墜痰消食,療效莫測。
譯注:青礞石味甘咸,性微寒。應用時和硝石放在一起煅成金黃色,有下痰消食、平肝鎮驚的作用,善治痰積不消引起的驚風、癲癇等癥;也可治食積不消,療效是不錯的。
用量:10~15克。
附:孕婦及體質虛弱的病人禁忌使用。
煅礞石法:用礞石同火硝同等分量,放入小砂罐內蓋好,鐵絲縛住,外用鹽泥封固,曬干后入炭火中煅紅,候冷取出。
224、磁石
歌訣:磁石味咸,專殺鐵毒,若誤吞針,系線即出。
譯注:磁石味辛咸,性寒。它能吸鐵,所以能殺鐵的毒。古人曾說可用真磁石來吸出誤吞的金屬針,但這種方法實際上是辦不到的,目前已經無人應用。
本品在臨床應用方面,取其能納氣潛陽和鎮驚安神的作用,適用于腎不納氣的虛喘和肝陽上升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以及心神不安的驚悸失眠等癥。
用量:10~30克。先煎。
225、花蕊石
歌訣:花蕊石寒,善止諸血,金瘡血流,產后血通。
譯注:花蕊石味酸澀、性平。有化瘀止血的作用,善止一切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及產后大出血等。外敷又能止刀傷出血。
用量:3~10克。外用無定量。
附:本品需煅透研細,水飛,曬干用。入湯劑宜先煎。
226、代赭石
歌訣:代赭石寒,下胎崩帶,兒疳瀉痢,驚癇嘔噯。
譯注:代赭石味苦,性寒。質重善降逆氣,可治難產、胎衣不下;色赤性寒入血分,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子宮出血和赤白帶下,以及小兒疳積瀉痢;并能鎮驚,治療小兒驚癇。
由于本品能降逆氣,所以又善治氣向上逆的嘔吐、噯氣、吐血、鼻血,及肝陽上升的頭目眩暈等癥。
用量:10~30克。
附:本品入湯劑宜先煎。
227、黑鉛(黑錫)
歌訣:黑鉛味甘,止嘔反胃,瘰疬外敷,安神定志。
譯注:黑鉛味甘,性寒,有毒。有鎮逆止嘔的作用,可治氣逆的嘔吐和食入即吐的反胃病。銼末外敷,可消瘰疬,此外,還可安神定志,治心神不寧。
用量:6~10克。
附:入湯劑宜先煎。本品不宜久服,久服易中毒。
228、狗脊(金毛狗脊)
歌訣:狗脊味甘,酒蒸入劑,腰背膝疼,風寒濕痹。
譯注:金毛狗脊味苦甘,性溫。用酒蒸以后入藥,有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的作用,善治肝腎不足、腰背足膝酸痛無力,以及關節酸痛的風濕痹癥。
用量:3~10克。
229、骨碎補(申姜)
歌訣:骨碎補溫,折傷骨節,風血積疼,最能破血。
譯注:骨碎補味苦,性溫。善治跌撲筋骨損傷,瘀血停積疼痛。這是因為本品能破除瘀血的緣故。
本品還有治腎虛久瀉、耳鳴、齒痛等功效。
用量:3~10克。
230、茜草(血見愁)
歌訣:茜草味苦,便衄吐血,經帶崩漏,損傷虛熱。
譯注:茜草味苦,性寒。炒炭用有止血作用,可治吐血、便血、鼻出血和月經過多、帶下不止、崩漏等癥;生用能行瘀血,可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及發熱等。
用量:3~10克。
231、王不留行
歌訣:王不留行,調經催產,除風痹痛,乳癰當啖。
譯注:王不留行味甘苦,性平。有行血通經、催生下乳的作用,并可消腫止痛,可治婦女瘀血不行的月經不通、難產、風濕痹痛、癰腫等癥。對乳汁不通而造成的乳癰,服之效果亦好。
用量:3~10克。
232、狼毒
歌訣:狼毒味辛,破積瘕癥,惡瘡鼠瘺*,止心腹痛。
譯注:狼毒味辛,性平,有大毒。有行血破積、消痰殺蟲的作用,能消除腹中瘀血積聚成塊的癥瘕和不易治愈的惡瘡及鼠瘺。此外,本品又能治心腹作痛和咳嗽氣喘。
注:*鼠瘺:即瘰疬。
用量:外用適量。內服0.6~1克,需慎用。
233、藜蘆
歌訣:藜蘆味辛,最能發吐,腸澼瀉痢,殺蟲消蠱。
譯注:藜蘆味辛苦,性寒,有毒。能催吐,可治中風痰涎上涌和因痰涎閉塞而成的癲癇病,又能殺蟲,可治各種蟲毒引起的瀉痢,大便膿血。
本品催吐功效很強,毒性較大,所以很少內服。外敷又能治疥癬瘡瘍。
用量:內服1~1.5克。外用適量。
附:本品反芍藥、細辛、人參、沙參、玄參、苦參、丹參,不能與之同用。孕婦禁內服。
南方治血吸蟲病的“黃花菜根”,別名藜蘆,與本品不是一種,必須注意。
234、蓖麻子
歌訣:蓖麻子辛,吸出滯物,涂頂腸收,涂足胎出。
譯注:蓖麻子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將它搗爛外敷,治瘡腫,有追膿排毒的作用,還可使滯留在肉中的針刺外出。如研爛涂在頭頂部,可治脫肛和子宮下垂,敷在足心,能治難產。
用量:外用適量。
235、蓽撥
歌訣:蓽撥味辛,溫中下氣,痃癖陰疝,霍亂瀉痢。
譯注:蓽撥味辛,性熱。有溫中下氣、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治胃寒嘔吐和寒痰結聚、氣不通暢的兩脅及肚腹疼痛的“痃癖”,以及寒疝疼痛、寒瀉冷痢等癥。
本品研末外用,又可以止牙痛。
用量:內服1~3克。外用適量。
236、百部
歌訣:百部味甘,骨蒸勞瘵,殺疳蛔蟲,久嗽功大。
譯注: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有潤肺止咳、殺蟲的作用,善治陰虛骨蒸煩熱的肺癆咳嗽。雖然也可治小兒形瘦腹大、消化不良、疳積蛔蟲病,但比較起來,還是治久嗽的功效好。
本品對外感風寒的咳嗽,有鎮咳祛痰的效果。外用又可治皮膚疥癬,并有殺滅諸虱的作用。
用量:內服炙百部,3~6克。外用生百部,適量。
237、京墨
歌訣:京墨味辛,吐衄下血,產后崩中,止血甚捷。
譯注:京墨味辛,性溫。有止血的作用,可治吐血、衄血、便血和產后子宮大出血等。止血的功效很好。
本品外涂,可止刀傷出血;同醋或膽汁磨涂患處,可以消腫。
用量:1~5克,磨汁服。外用適量。
附:京墨由松煙末和膠質做成。
238、女貞子
歌訣:女貞子苦,黑發烏須,強筋壯力,祛風補虛。
譯注:女貞子味甘苦,性微寒。有補益肝腎陰血和清虛熱的作用,能黑發烏須、明目和強筋健骨,治須發早白和腰膝筋骨酸軟無力,以及腎陰不足,肝風上升的頭目眩暈等癥。
用量:3~10克。
239、瓜蒂(苦丁香)
歌訣:瓜蒂苦寒,善能吐痰,消身腫脹,并治黃疸。
譯注:瓜蒂味苦,性寒,有小毒,是催吐藥。善吐風熱痰涎和停在上脘的不消化宿食,可治風熱痰涎引起的癲癇病,或食不消化的胃脘脹痛。
此外,研末吹鼻,能使鼻流黃涕,引導濕熱外出,治身面浮腫和全身發黃的“黃疸病”。
用量:入湯劑,1~5克;散劑0.6~1.2克。
附:本品即甜瓜的瓜蒂,又名“苦丁香”。
240、粟殼(罌粟殼)
歌訣:粟殼性澀,泄痢嗽怯,劫病如神,殺人如劍。
譯注:罌粟殼味酸澀,性微寒,有毒。有澀腸止瀉和斂肺止咳的作用,可治久瀉久痢和肺虛久咳。本品用于虛性病療效是很好的,如果咳、痢初起,寒熱未凈,誤用本品,會使外邪滯留不解,為害極大,甚至不治。所說“殺人如劍”,無非是引人注意而已。
用量:3~6克。
附:蜜炙或醋炒用。本品不宜久服。
241、巴豆(附:巴豆霜)
歌訣:巴豆辛熱,除胃寒積,破癥消痰,大能通利。
譯注: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是猛烈的瀉下藥,能排除腸胃中的寒積,破腹中的癥瘕,消痰水的脹滿,并能通寒積的痢疾。
用量:0.15~0.3克。
附:本品有大毒,不可輕用。一般當壓去油,名“巴豆霜”,入丸散中用。凡身體虛弱的病人或孕婦都不能用。
242、斑蝥
歌訣:斑蝥有毒,破血通經,諸瘡瘰疬,水道能行。
譯注:斑蝥味辛,性寒,有毒。有破血通經、通利小便的作用,能消腹中瘀血積聚,并可用它以毒攻毒,來治療各種瘡毒疥癬和瘰疬等外癥。
本品還可用于狂犬咬傷。
用量:內服1~3只,或0.3~0.6克。外用適量。
附:本品有毒,切勿輕用,孕婦禁內服。外用對皮膚有刺激,能引起紅腫、水皰,也須注意。
243、蠶砂(晚蠶砂)
歌訣:蠶砂性溫,濕痹癮疹,癱風腸鳴,消渴可飲。
譯注:蠶砂味甘辛,性溫。有祛風濕、化濕濁的作用,常用它來治療風濕性關節痛和半身不遂的風癱,以及皮膚風疹。對于腸鳴泄瀉由寒濕引起的也有效。古人認為可治消渴癥,但臨床上一般少用。
用量:6~12克。
244、胡黃連
歌訣:胡黃連苦,治勞骨蒸,小兒疳痢,盜汗虛驚。
譯注:胡黃連味苦,性寒,是清熱藥。有退虛勞骨蒸和殺蟲的作用,并治小兒形瘦腹大、消化不良的疳積痢疾,以及盜汗(睡中出汗、醒后汗止)和驚癇等癥。
用量:3~10克。
245、使君子
歌訣:使君曰溫,消疳消濁,瀉痢諸蟲,總能除卻。
譯注:使君子味甘,性溫,主要的作用是殺蟲。對小兒形瘦腹大,經常肚痛的蟲積疳痢,或泄瀉痢疾等,只要是由蟲積引起的,都可以治愈。并治小便如米泔水的尿濁癥。
本品是驅除蛔蟲的主要藥,味甜,反應小,一般服后不須再服瀉藥,因為它有消積通便的作用,所以常用它來治療小兒蛔蟲疳積病。但大量服用或與熱茶服用,可能引起呃逆、頭暈、惡心、嘔吐、泄瀉或便秘等反應,須注意。
用量:6~10克。小兒酌減,一般每歲服一粒。
附:本品入藥去殼用仁,生用或炒用,或連殼打碎用,或炒香研末空腹服。
246、赤石脂
歌訣:赤石脂溫,保固腸胃,潰瘍生肌,澀精瀉痢。
譯注:赤石脂味甘酸,性溫,有澀腸止瀉、固虛脫的作用。對于泄瀉痢疾經久不止、滑脫不禁的有良效。癰疽瘡瘍,穿破后久不收口的用它外敷,可起到生肌斂瘡的功效。此外,還能澀精,可治遺精滑精。
本品還有止血作用,可治子宮出血和白帶等癥。
用量:內服10~24克。外用適量。
附:本品入藥須火煅、醋淬,研末用,或研末水飛后用。
247、青黛
歌訣:青黛咸寒,能平肝木,驚癇疳痢,兼除熱毒。
譯注:青黛味咸,性寒。有瀉肝火的作用,可治小兒驚癇、疳熱、痢疾等癥。此外,本品還兼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熱毒引起的癰腫、皮膚赤爛的丹毒、口瘡、牙齦腐爛,以及蟲蛇咬傷等癥。
用量:內服1~3克。外用適量。
248、阿膠(驢皮膠)
歌訣:阿膠甘平,止咳膿血,吐血胎崩,虛羸可啜。
譯注:阿膠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作用,可止虛勞咳嗽、吐血、咯血、便血,以及崩漏或子宮出血等癥。身體虛弱的,均可以服。
此外,本品還可治陰虛的心中煩熱、不得安臥等癥。
用量:6~12克。
附:本品宜烊化沖服,入湯煎,須炒用。如用蛤粉炒,可加強它的止咳血的功效。
249、白礬(附:枯礬)
歌訣:白礬味酸,化痰解毒,治癥多能,難以盡述。
譯注:白礬味酸,性寒。有燥濕化痰、解毒殺蟲的作用。內服可治因痰引起的癲癇,以及黃疸;外用可治濕瘡疥癬等皮膚病。此外,還可以止血、止瀉,療效都很好,不能一一詳盡。
用量:內服0.6~1.5克。外用適量。
附:本品放火上燒后,成為輕松如海棉樣塊狀物,稱“枯礬”。枯礬主要外用,收澀燥濕功效較好。
250、五倍子(附:百藥煎)
歌訣:五倍苦酸,療齒疳 *,痔癰瘡膿,兼除風熱。
譯注:五倍子味苦酸,性平。外用有收斂、殺蟲的作用,可以治療牙齦發癢、潰爛出血的疳 ,以及痔瘡、癰疽濕瘡,潰爛流膿滋水,久不收口等。此外,還兼有除風熱的作用。
本品是收斂藥,內服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止血、止汗等作用,適用于久瀉久痢、脫肛下血、肺虛久咳、虛汗等癥。
注:齒疳 :(ni) ,音匿。齒疳 ,是齒齦腐爛發癢的牙病。
用量:1~6克。
附:本品又名“文蛤”,但與海生文蛤不是一種,不可誤混。
“百藥煎”是本品的制劑,功效一般相同,多內服。
251、玄明粉(附:樸硝、芒硝)
歌訣:玄明粉辛,能蠲宿垢,化積消痰,諸熱可療。
譯注:玄明粉味辛苦咸,性大寒。苦寒能清熱瀉下,咸能軟堅潤燥,故能清除腸胃中的宿食積垢。臨床上常用它來瀉除食、痰等積滯。由于它是寒性的瀉下藥,所以凡是腸中有積糞、大便秘結、發熱神昏、譫語、腹痛脹滿,或痢疾里急后重等實熱癥,均可治療。
本品外用,尚能治口腔及喉頭紅腫痛爛。
用量:6~15克,水化沖服。外用適量。
附:用天然含硫酸鈉的礦物,經初次煎煉,結在盆底的粗硝為“樸硝”,結在上面有細芒如鋒的為“芒硝”。將芒硝同蘿卜同煮后的結晶為“玄明粉”(又名“元明粉”)。樸硝質不純,只作外用;芒硝味咸,性寒,功效與玄明粉相同,但作用比玄明粉猛烈。
252、通草
歌訣:通草味甘,善治膀胱,消癰散結,能醫乳房。
譯注:通草味甘淡,性寒。甘淡能通利小便,性寒能清熱。所以它能清除膀胱濕熱,可治由濕熱引起的小便不利和小便短赤澀痛的淋病、濕溫病及水腫等。此外,尚有通乳汁的作用,可治因乳汁不通引起的乳房癰腫,具有消疳散腫的功效。
用量:3~6克。
253、枸杞
歌訣:枸杞甘平,添精補髓,明目祛風,陰興陽起。
譯注: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腎補髓、養肝明目和祛風的作用,所以臨床常用于腎虛的陽痿遺精、腰膝酸軟和肝腎陰虛的頭暈目眩、視物模糊等癥。因本品既能補精壯陽,又能滋腎養肝,所以有“陰興陽起”的功效。
用量:6~12克。
254、黃精
歌訣:黃精味甘,能安臟腑,五勞七傷*,此藥大補。
譯注:黃精味甘,性平。有補脾潤肺、益氣生津的作用,可治臟腑虛損的勞傷病,如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和消渴等癥。
注:*五勞七傷:五勞是肝勞、心勞、脾勞、腎勞。七傷是大飽傷神、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大恐懼不節傷志。
用量:9~15克。
255、何首烏(附:鮮首烏)
歌訣:何首烏甘,添精種子,黑發悅顏,強身延紀。
譯注:何首烏味苦甘,性微溫。有補腎益精、增強生殖力的作用,并能烏黑須發,以及使人皮膚光澤美潤。本品補精血的力量很好,不但能治肝腎精血虧損所致的虛弱癥,同時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延長壽命。
本品還能補血,常用于血虛陰虧的遺精、帶下、腰膝酸痛等癥。
用量:9~15克。
附:本品一般酒蒸熟曬干用。生“鮮首烏”有潤腸通便和解瘡毒的作用,可治陰血不足的便秘,并治瘰疬、癰疽。
256、五味子
歌訣:五味酸溫,生津止渴,久嗽虛勞,肺腎枯竭。
譯注:五味子味酸,性溫。有滋腎補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治肺腎不足的勞嗽氣喘。
本品還有斂汗、澀精、止瀉等收斂的功效,故亦常用于自汗、盜汗、遺精、久瀉不止等癥。
用量:1~6克。
(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歌括400味白話解(三)
藥性四百味 : 第二篇 譯注
(1)枇杷射干箭羽夏枯卷柏馬鞭鶴虱翁旱慈榆鉤豨辛隨81
藥性四百味歌訣及注解
藥性及用量白話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
突泉县
|
石棉县
|
遵义市
|
百色市
|
祁门县
|
探索
|
亚东县
|
普兰店市
|
罗定市
|
务川
|
商丘市
|
久治县
|
绍兴市
|
米泉市
|
当涂县
|
于都县
|
博罗县
|
湾仔区
|
五寨县
|
定兴县
|
中卫市
|
彰武县
|
长春市
|
寿阳县
|
虹口区
|
北票市
|
阿图什市
|
博湖县
|
枣强县
|
灵璧县
|
射阳县
|
朝阳县
|
谢通门县
|
龙州县
|
西平县
|
鹰潭市
|
西乌珠穆沁旗
|
襄城县
|
襄垣县
|
大渡口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