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就一直沒敢出門,更別提逛街、下館子、唱ktv等娛樂活動,我幾乎在家自閉了一個月那么久,昨天終于出了趟門,去某商場買東西,因為目標比較確定,本來就打算好了,買完就走,不耽誤時間,也不瞎逛。
畢竟我膽子小,想起陽時的種種情景,還是覺得'躲著’比正面剛要更適合我。
平日出門大多是開車,昨天下午天氣還不錯,也的確是很久沒鍛煉了,就和對象商量著走路去。
商場離我家不遠,大概1.2公里的距離,路上我倆說說笑笑的也很快就到了。
冬天畢竟不似夏天,再加上出門前喝的水也不少,剛進商場,冷熱交替的,突然一股尿意上涌。
“想上廁所。”我拉著他的手,糾結的說:“算了,趕緊買完回家。”
“別憋著,一會兒我們是要走回去的,今兒沒開車啊。”他這話一說完,直接替我做了決定。
帶上酒精和紙巾,直沖廁所。
剛到男廁門口,就聽到一陣爭吵,女廁門口站著幾個人,有男有女。
我正納悶呢,心里還想著,千萬別是廁所壞了,我這得尿褲子啊!多大人了,且不說丟不丟臉,這一會兒出門多冷啊。
那吵聲隨著我走近越來越大,我一邊噴酒精一邊往里走,“讓一下,讓一下。”
門口的人的確是看熱鬧來的,掀開簾子,吵鬧聲更大的沖進了我的耳朵里。
但我八卦的心最終沒有戰勝尿意,來不及停腳,從兩人身側擠了過去。
“這孩子才多大啊?你有病吧?看你二十多歲像個文化人,怎么這么不懂情面?孩子憋得慌上個廁所怎么了?”
“你上廁所就上了,你讓孩子站在女廁水盆上尿是什么意思?你尊重別人嗎?”
“我怎么沒尊重你了?你個沒家教的東西!你不生孩子啊?你的孩子不上廁所是嗎!”
我關不關門,那聲音都不可避免的往里沖,廁所上完了,我人舒坦了,就想八卦了。
“你知道你兒子多大了嗎?還不能自己上廁所?你要把著他上一輩子是嗎?”話還沒說完,就聽門外瞬間亂了,有打斗聲、尖叫聲,我還沒來及沖水,門上就'啪’的一聲,有人摔了上來。
我下意識的向后站一步,門被人從外推開,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幸好我穿褲子了。
有人打人就有人勸架,我看著近在咫尺的鬧劇,目光不自覺地落在了那個站在一旁玩手機的'始作俑者’。
那男孩看樣子有六七歲了,他臉上帶著笑,目光緊盯著手機畫面,比我還像個局外人。
沒一會兒商場保安來了,女人又打又叫,男人又攔又叫。不知道里面的隔間里有沒有人,這陰影肯定不比我大,我不敢想象,當時如果我蹲在那里,被人沖進來,我會怎么樣?
雖然'肇事者們’被拉走解決問題了,但現場顯然還有沒解決完的'問題’,幾個旁觀者開始八卦。
雖然八卦是正常的,但站隊就沒必要了。
一個說帶孩子上廁所不正常嗎?那女的有病。
一個說六七歲了還不能自己上廁所嗎?上女廁所干什么?他這個歲數已經有性啟蒙意識了,最好不要上女廁所。
一個說他媽夠厲害的,就這孩子以后還了得?還經常在女廁所帶進帶出的,以后不會犯罪吧?
我一邊洗手一邊聽著幾個清潔工阿姨聊天。
媽媽帶男孩子進女廁所對不對呢?這讓我想起前兩天的熱搜,但明顯又不是一樣的事,比如熱搜那件說的是孩子爸爸也在,那為什么不讓孩子爸帶著進廁所呢?
其實孩子3歲就有性意識了,我曾經在幼兒園上班時帶過小班,小班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分男女廁了,這就意味著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性別有別。
如果有母嬰室、第三衛生間的請不要帶孩子去異性衛生間,這本身對孩子自己也是個'不健康’的行為。
母親帶孩子出門的確多有不便,希望所有城市都推進第三衛生間、母嬰室、殘障衛生間等,這對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這也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過程和結果。
我也清楚,互相之間要有理解,媽媽帶孩子出門的確很辛苦。當然,帶孩子尿在洗手池里不算在理解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