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論你考的怎么樣,爸爸媽媽都在家里等你回來吃飯!
高考是一戰,過程當全力以赴,結果當順其自然。
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既然是戰爭,必定有成功的一方,也有失敗的一方。
小時候父母常常教育我們一定要好好念書,長大之后才有出息,如果不好好念書的話,長大只能干些體力活,只能去種地了。
素材來源網絡
那時的我們不知道什么叫有出息,但是從父母說起有出息的時候,閃著光的眼神,我們隱隱約約察覺到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所以我們為了成位有出息的人拼命地學習。
當我們走在了人生重要分水嶺高考的戰場上時,內心十分激動,因為只要再向前一步,我們就會成為有出息的人,但是這場戰爭也是有失敗因素的,萬一我們失敗了,又該如何是好?
臨近高考,一位學霸兒子心懷忐忑的問父親:父親,萬一我高考考砸了怎么辦?
學霸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父親的那句“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有出息”影響,他拼命地努力學習,不僅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還為了滿足父母的殷切期盼。
但是,臨近高考學霸兒子的心卻越來越忐忑了,還有些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會否因為高考失利而動搖,于是他惴惴不安地問父親:
父親,我萬一考砸了的話,該怎么辦?
父親看著兒子焦慮的臉龐,他有些心疼的安慰道:
沒事,隨后接著招呼孩子趕緊吃飯。
吃完飯回到房間里的父親拿出了紙和筆,把藏在心底多年的話告訴了兒子。
在這封信里,父親向學霸兒子表達了自己無條件的愛,他對兒子說:
高考是個點,人生是條線,無數個點才能連成線,簡而言之,高考只是人生的簡短插曲,無論你考得怎么樣,我都在家里等你回來吃飯。
12年的寒窗苦讀,你收獲的絕不是高考一張試卷,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人生很漫長,只要你心中有理想,何處都是自由。
文憑就是一張車票,有的人拿的是硬座票,有的人拿的是軟臥票,但是無論你以什么樣的過程到達了終點,最終的選擇都是一樣的。
對于企業老板來講,他根本不會在乎你是怎么來的,他在乎的是你能為企業帶來什么,你擁有什么樣的能力!
沒有一個人會因為高考失敗而失去所有的人生,所以高考分數從來不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一切隨緣就好。
這位父親的話十分樸實,但卻透露著對孩子厚重的愛,父親只希望孩子在乎過程,無愧于心就好,無論考得怎么樣,你永遠都是父母心中的驕傲,無論你考得怎么樣,家里永遠有一口熱乎飯等著你。
聽完父親的話后,學霸兒子豁然開朗,他也終于明白了父親所期盼的有出息不是金榜題名,黃袍加身的樣子,而是孩子能夠平安,喜樂,自由的樣子。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種選擇,它代表不了整個人生,如果這位學霸父親樸實無華的語言無法鼓勵你的話,那你可以了解高考失利的名人的事跡,高考失利并不能影響他們成功的未來。
俞敏洪并沒有因為新東方發展遭遇了瓶頸期而挫敗,他反而越戰越勇,帶著團隊建立了東方甄選,開辟了一條知識直播帶貨的道路。
東方甄選與普通的直播帶貨完全不同,他們沒有“123上鏈接”,他們在認真做知識分享,在做好物分享。
作為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俞敏洪曾經參加了三次高考,而且英語成績不盡理想,他第一次高考的時候英語只考了33分。
經過了一年的努力,俞敏洪的英語成績相比之前提高了22分,二戰高考,他的英語分數是55分。
第三次參加高考的時候,俞敏洪的英語分數是95分,最終以超北大錄取分數7分的差距被北大錄取了。
三次高考,俞敏洪的英語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可是他卻能創建新東方教育集團,新東方教育集團是以英語培訓起家的,可見高考不是人生奮斗的終點。
俞敏洪曾經說過:
成績和高考是無法決定個人成敗的,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是胸懷以及精神和勇氣。
在導演界混的風生水起的李安的考運一直都不是很好。
李安的父親是一所學校的校長,但是他的聯考成績卻是差強人意,李安參加過兩次臺灣聯考,第一次的總分數比錄取線低了6分,第二次,他的數學成績差了0.67分。
作為中學學校校長的兒子,李安的所作所為讓其父親萬分失望,李安也覺得對不起父親,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書桌上所有的書都推倒在地,這是他唯一可以發泄情緒的方式。
李安陷入了長期的自責以及自我懷疑之中。
后來他遇到了影視,用他的話講:
這是一次靈魂得到救贖和釋放的過程,因此他考上了藝考影劇科。
沒有了千篇一律的考試,李安開始尋求自我靈魂的釋放。
他開始學習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練素描等等,他所做的一切都與機械性的考試毫無關系,但是這些卻讓李安一步一步走上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寶座。
從考試這件事情上看,李安是失敗的,但是李安的人生是成功的,所以考試的好與壞無法決定人生的成功,就像這位父親說的:
沒有人在意正在天空翱翔的雄鷹,它的窩長什么樣子。
孟非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主持人,他主持的大型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擁有很高的收視率,他在節目上侃侃而談,氣質儒雅,可誰能想到孟非是一位高考落榜生。
1990年,參加高考的孟菲落榜了,每一次提起這段經歷,孟非總是很自信地說:
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從不會刻意地回避這段經歷,我反而十分感謝它。
落榜之后的孟非沒有選擇去復讀,這時的他懷著一股子沖勁進入了社會,他相信社會里有無數個黃金屋,有無數個顏如玉,可這一切都是他想象的樣子,他對社會一無所知。
橫沖直撞的孟非來到深圳打工,但是因為知識有限,讓他處處碰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孟非就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家里人的苦口婆心,也沒有老師的諄諄教誨,孟非主動選擇回去繼續學習了。
兩年之后,孟菲參加了成人高考,他考上了南師大中文系,親眼見到了社會競爭的殘酷性的孟非,在此刻無比尊重知識,因此他拼命地學習,為了成為有出息的人而努力,后來的他被分配到電視臺工作。
在電視臺,他只能從底層小員工做起,他打雜,幫人背包,收拾衛生等等,雖然工作不盡如人意,但是他從不抱怨,因為他知道機會不是隨時都有的,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1996年,孟非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他成為了電視臺的正式員工。
2002年,孟非憑借著《非誠勿擾》聲名大噪,成為了全國知名的電視臺主持人。
孟非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所有的考生:高考從來不會決定人生的命運,因為決定人生命運的是知識,是性格。
孟非的人生經歷恰巧與這位父親的“從來沒有聽說過因為高考失敗了,而讓整個人生都輸了”呼應上了。
馬云一共參加了三次高考,第一次參加高考的時候,他的數學分數只有1分,后來他回去苦讀,第二年參加高考的時候,數學分數有所提高,他考了19分。
馬云一直是一個目標堅定的人,他一定要上大學,所以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第三次參加高考的時候他的數學成績得到了顯著地提升,他考了79分,不過可惜的是,他的總分比本科線還低了5分。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準備了三年的馬云終于迎來了屬于他的機會。
這一年恰巧是杭州師范英語系剛剛升到本科,由于報考學生比較少,因此該學校破格錄取了幾名英語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其中就包括了馬云。
如果他沒有三戰高考的話,那么馬云就不會走進杭州師范大學。
所以和人生相比,高考沒有那么重要,選對了方向,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失敗只能證明我們前階段的選擇是錯誤的,但無法證明我們的人生是失敗的。
失敗一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對失敗。
高考很重要,但是影響高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拼搏,也有運氣,運氣是無法掌握的。
如果拼盡全力之后,卻依舊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請相信老天自有安排,在森林之外也有參天大樹成長的空間,在大學校門之外也有無數位祖國棟梁之才。
人生就是一條河,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渡河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渡過去!
值此之際,祝愿所有考生前路都有星光相伴,請記住考好考壞都要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因為沒有滿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