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你就夸夸我”的兒歌風靡全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鼓勵”帶來的的育子療效。表揚孩子成為家長“攻城略地”的法寶,一步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快樂中提升著孩子的成績。然而有些家長也遇到了問題:長期的表揚“提夸忘詞”,孩子身上的優點都夸過了沒有新詞;孩子驕傲自滿,不認真帶來的錯誤增加。
怎么辦?學習如何夸才能有效的表揚孩子,讓他走上人生的“上坡路”——用功讀書、積極生活、奮發圖強、日日進步。
夸的學問在于——夸具體不要夸全部。比如今天孩子寫完作業了,我們可以說孩子今天我們成功的完成了老師交代的任務,你很棒。而不是只說你是個棒孩子,你是個優秀的孩子。孩子作業提速了我們可以說孩子你今天的作業提前十分鐘完成,我們可以早點休息。而不說你的作業做的很快。再比如孩子假期期間提前完成了作業,我們可以說孩子謝謝你,提前完成了作業,我們全家人都可以一起度假。而不是說你提前完成了作業是個好孩子。鼓勵要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幸福感和優越感。
夸的學問在于——夸聰明不如夸努力。有很多人學過期待效應,如果孩子被期待了就會有成就。生活中我們經常說誰家的孩子很聰明,考試成績門門滿分。殊不知過程的重要,聰明的孩子一定是很刻苦很努力的。然而有些孩子因為家長老夸自己聰明,驕傲自滿,凡是淺嘗輒止。如果我們夸他努力,他會認為成績是努力得來的,然后更加努力。江郎才盡就是典型的例子,不用功讀書、不努力學習,再聰明也會一事無成。
夸的學問在于——夸不能代替批評。孩子做錯了事情要第一時間指出來,否則就會失效。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服,今天的衣服也不能等著明天的太陽來曬。所以,古時候有當面教子,背后勸妻的故事。孩子做錯了事就要及時指出來,尤其是小時候。明白自己錯在哪比面子更重要,錯了就要勇敢承認。然而批評也要注意方法,“三明治批評法”就是不錯的方法:首先認同肯定優點或積極面,為孩子分析他做的對的地方,建立認同感;然后建議批評,指出錯誤所在;最后鼓勵他不要氣餒,相信他下次一定能做好,并為以后的嘗試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
夸的學問在于——孩子遇到煩惱要藝術開導。一次放學,寶寶很不高興,原因是同學們嘲笑她,說她胖。我就跟他講道理,一路上我們幾乎都在爭吵,他說我沒聽清楚她的意思,我就引導他說,說來說去我們爭論還是那位同學說話的用意。我認為同學只是和她開玩笑,胖了好,他在夸你呢。可她一直強調:“有這么開玩笑的嗎?她分明就是嘲笑我。胖怎么好了?我不胖”。我閉上了嘴,心想:孩子已經懂得了嘲笑的意思,也就是有了自尊心,這就是他的道理,如果我繼續分析他會連我也排斥。于是我對她說,你覺得媽媽胖嗎?她更生氣了:“沒有這么說人的,哼!”我說你說我胖我會說:“我沒聽見你大聲點。誰說誰累。”然后連說三遍。他聽了對我說我們演示一下,我說好。接著我說他胖,他就說沒聽到、大聲點。就這樣他笑了,我也開心了。
夸人,是一門學問,夸的越實在、越貼切、越具體,越容易讓人接受,越容易啟發孩子的潛力,越容易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夸,又不是無節制的,我們不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壞的說成好的,做錯了要批評,要指出孩子因為沒有意識到而犯的錯誤,還要有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