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有家長就抱怨很崩潰。
“孩子幾道題要折騰幾個小時.......”
“我嗓子都要吼啞了......”
“孩子的字寫得七彎八拐的,怎么說都糾正不過來......”
其實在此之前,大家都在秀孩子們的可愛和頑皮,那時候的耐心去了哪里呢?
嬰兒幼小時,爸爸媽媽的耐心普遍很好,一遍一遍逗笑、一遍一遍重復。
孩子們在家長們的正向反饋中,學會了基本技能:爬、坐、走路、說話、吃飯、穿衣......我常常感嘆,嬰兒才是最強大的學習者,他們不厭其煩地嘗試和模仿,從一無所有,到技能加身。
而長大一點,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里整齊劃一的學習進度,統一的作業形式,需要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不管是對老師、家長還是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大的挑戰。
但是為什么有的孩子就比較輕松,有的孩子就稍微滯后一些呢?
我想這是完全正常的個體差異,在此之前,孩子們發展有自己的進度,沒有絕對的比較,家長們心態還能保持平和。
同時每個孩子受到的啟蒙有所不同,家長對自身教育要求存在差異,當同時進入集體形成對比的時候,部分家長和孩子,就顯得很吃力。
因為這本身就是雙向準備,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承擔了更重要的責任,我們希望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在老師的培養下可以非常順利地自然成長。
可很多已經很辛苦的家長實際上并沒有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省時省力的方法有沒有?
我咨詢了那些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的家長,平時都做了什么,很多人都說自己看了大量的育兒書,盡量高質量陪伴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性。
他們盡力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獲得了同步的成長。
甚至是因為孩子,帶動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和領域,讓她們發掘了自身其他方面的才能。
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后,才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自我覺醒般的學習周期。
磨刀不誤砍柴工,那些真正把自己視為是“家長道路上的學生”的家長,在起步之后,顯得更為輕松且高效一些。
而那些稍微在表現上滯后一點的寶寶,其實只要家長心態平和,孩子們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自己的學習節奏,探索自己的興趣熱愛,最終會給到信任他們的家長超出預期的積極反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