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在近現代西方哲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在康德的先驗哲學中,有表象和概念組成的意識建構的“現象界”之說。即一切感知和認知都是由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先驗方式整列經驗到的來自意識外的自在世界的龐雜刺激,形成的直觀表象和概念認識的意識樣式,并由這這樣的表象和概念組成了意識中的“現象界”。但康德的“現象界”則在哲學上留下了意識外的自在世界和意識中的“現象界”的主客二元各自絕對的質疑。
2、在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通過感性意識上升到自我意識,在自我意識的覺醒中,產生了主奴精神、倫理精神、教化精神、啟蒙精神,道德精神、宗教精神、天啟精神、絕對精神等等,直至精神現象和絕對理念的統一,生成了精神和自然的全體世界。黑格爾以絕對理念的世界創造,揚棄了康德的那個意識外自在世界,主張了一個主客統一的,實在就是主體的世界。
3、海德格爾的《存在和時間》以“哲學則是普遍的現象學存在”,提出了一種“此在”和“現象”統一的存在哲學,主張了世界是一種以發問的存在者為核心的營造。海德格爾通過“此在”的發問、操心、上手、現身、領會、標識、去遠、因緣等等一系列術語的介入,營造了種種“在世現象”,這和黑格爾以“絕對理念”內化為精神,外化為自然,生成自然和精神的全體世界之說,并無實質的不同。
現象一詞在海德格爾那里是有其特別涵義的,海德格爾認為,現象是:“就其自身顯示自身者,公開者”。通俗地說,現象是存在的自身公開。對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1、要牢牢把握“此在”一詞的涵義;2、要牢牢把握現象一詞的涵義。在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中,既然“在世現象”是“此在”的營造,那么既沒有自在世界,也沒有現象與本質的界分。一切只是存在的營造和存在的自身公開,即我們當把“在世現象”界定為存在自身的公開。
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自康德提出“現象界”,留下了可疑的“自在世界”以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則認為,隨著精神現象的一系列更高發展,直至絕對理念而實現了精神和自然,意識外和意識外統一的世界全體,可以完美地消除和揚棄康德的“現象界”和“自在世界“的二元對立”。而海德格爾則進一步以“此在”為核心的“在世現象”營造,以“在世現象”為存在的自身公開,把黑格爾的“精神現象”,提高到了全面的“在世現象”,以終極地實現了主客統一的哲學理念。
這大體就是海德格爾“在世現象”在西方哲學中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