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于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并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里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尸,曝尸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后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其后,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后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修筑長城
秦滅六國之后,即開始北筑長城,每年征發民夫四十余萬。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征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盡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里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民間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對修筑長城的怨言。
當時所修筑的長城,并非今所見之長城(今長城主為明朝時所修建)而是相當不牢固的夯土墻,秦長城主要目的是標名與匈奴的界線,并沒有實質的防御功用,況且當時匈奴實力并不強,始皇仍遣蒙恬發兵十萬攻擊匈奴,后人對此的評價是:“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蒙恬死后沒多久,匈奴便輕松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并且占領了燕、代等郡。綜上所述,長城本身在后世抗擊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是否有意義還屬爭議話題,但至少在秦始皇時代的作用除了虛耗國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集權統治
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由于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并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于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于當年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史稱「坑儒」。
奢侈生活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筑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一之后,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于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里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臺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 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后宮列女萬馀人,氣上沖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后歷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并且滿布機關。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并賜太子扶蘇死。
秦人的始祖是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農、皇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中顓頊帝的孫女生的,《史記》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
遠古時期,人類實行群婚制,人們只知道母親不知道父親!秦人的祖先追溯到顓頊帝的孫女——修!傳說她吃了玄鳥蛋后生下了秦人的始祖。意思很明確了,就是不知道父親是誰,說白了就是野合后的產物!
秦人代代繁衍,發展成了西垂的一個大族,到了西周的周孝王時期,秦非子被天子封在了秦邑,秦族開始有了自己的封地!此時的秦還算不上諸侯國!直到西周滅亡(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平王建立東周后為避犬戎之患將國都從鎬京遷往洛邑,秦襄公護駕有功,秦族才被封為諸侯國。周平王將關中賞賜給了秦國,同時許秦國曰:“秦能攻逐戎,既有其地!”
秦國占據了關中之地后,慢慢的開始發展,到了秦穆公時期,秦穆公帶領秦族掃平西戎,并且東出逐鹿中原,然而秦國的東面有強大的晉國這只攔路虎,所以秦穆公的霸業并未持續太久,反而越打越弱了。
進入戰國后,秦國經歷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三代的亂政,國力越發疲弱,而東面從晉國分離出來的魏國卻在一代賢君魏文侯的帶領下一步步成為中原霸主,魏文侯用兵家亞圣吳起為將,經略河西,秦國的勢力被趕出了河西!甚至為吳起打擊得差點滅國!
后來秦獻公既位,秦襄公乃是一個有為之君,將國都從雍城遷到了櫟陽前線,舉傾國之力與魏國決戰,然而此時正是魏國的強勢時期,最終還是敗多勝少,最后秦獻公也是死于戰傷的!
獻公之后,秦孝公嬴渠梁既位,他是秦國歷史上既秦穆公之后又一有為之君,他任用商鞅變法,獎勵耕戰,集權中央,將秦國打造成了一個戰爭機器,從此之后秦國的車輪開始滾滾向前!
秦惠王既位后,雖然車裂了商鞅,卻依舊奉行商鞅之法,以司馬錯為將,西吞巴蜀,修建都江堰讓它成為秦國西部的糧倉,任用張儀連橫破合縱,為東出做好了準備。
秦惠王的繼承者秦武王覬覦九鼎,舉鼎被砸死,內政稍微紊亂,然秦昭王既位后在秦宣太后與魏冉的主導下,秦國越發強勢,向北掃滅了義渠國,徹底為東出天下解決了后顧之憂。后秦昭王任用范睢為相,內政上解決了舅舅魏冉的羈絆,同時制定了遠交近攻之宏偉國策,并重用名將白起東出橫掃天下,打的三晉和楚國喘不過氣,長平一戰更是差點將趙國給滅了!
秦昭王之后王位更替頻繁,國勢雖稍有緩頹廢,但是在唐雎和呂不韋兩個商業奇才的治理下秦國依舊富裕無匹,尤其是呂不韋為相執政時期,積極實施寬政使秦國重新強大了起來。
后來秦始皇贏政剿滅嫪毐,囚禁太后,逼死呂不韋,真正掌握了秦國。秦始皇親政之后,任用了李斯、尉繚、鄭國等一大批賢才治理國家,派遣王翦、王賁、內史騰、李信等一大批猛將東出掃蕩天下,如同秋風掃落葉般掃滅六國,第一次將華夏民族統一到了一起,建立了華夏大家庭!北方派遣大將軍蒙恬統帥30萬大軍北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南方派遣任囂和趙佗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將大秦帝國的輝煌推向了高潮!
然而,秦始皇在平定天下之后并未改變苛刻的秦法,人民經歷了戰國亂世之后本以為可以享太平盛世了,哪知道繼承秦始皇的二世皇帝胡亥不但不體諒百姓,反而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弄得人們苦不堪言,加之趙高專權,禍亂朝綱,剛剛建立的秦帝國沒有成為百姓的樂土,繁重的勞役和苛刻的秦法反而逼得人民不得不造反!
陳勝、吳廣為首的楚人率先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打響了反秦的第一槍,天下豪杰云集影從,相互呼應,一起聯合起來攻伐暴秦,秦國此時大軍都集中在嶺南和北方,不得不釋放囚徒組成軍隊抗擊起義軍,然而在項羽和劉邦的打擊下秦軍被掃滅,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開關出降于劉邦,秦國從此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