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壺的真偽鑒定網上多有陳述,什么十二要訣、十四要訣的,眾說紛紜。但針對同樣具有實用藝術及收藏價值的新鐵壺該如何鑒賞和甄別呢?下面以日本鐵壺為例,稍作闡述:
首先,驗明正身。在日本所產的正品新鐵壺,都有如同國內居民的身份證一樣,每一把鐵壺專享的產地證明。原產地證明上面印有日本官方的“傳統工藝品”認定符號,并記錄有制作堂口、生產日期等信息,末尾有堂口印鑒或堂主署名。
其次,比對鐵壺的典型特征。根據日本鐵壺的產地特征和不同堂口的作品特征,逐一比對。包括:造型、材質、著色、紋飾以及每個局部細節。
京都鐵瓶在造型及裝飾上格外考究,金銀鑲嵌工藝被大量使用到壺身、提梁、壺嘴或摘鈕的裝飾上,使得京都鐵壺高雅大氣和富貴華麗。京都鐵瓶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壺底有“鳴金”,壺蓋為青銅材質,鐵壺表面呈茶褐色(俗稱“京色”)。
南部鐵器造型古樸,著色厚重,材質為生鐵或砂鐵,無其它材質的鑲嵌工藝。內壁采用高溫氧化防銹技術,無涂層,紋飾以傳統經典“霰”形著稱。南部鐵壺的壺蓋多為生鐵,且摘鈕是固定在壺蓋上的,不能靈活轉動。這成為南部鐵器的另一特征。
局部細節看壺嘴、壺蓋、摘鈕、提梁、鳴金及內壁。壺嘴首先要出水流暢、斷水果斷,其次看造型是否美觀;壺蓋形制要與壺身一致,同時寬松適宜(從壺口內將壺蓋輕推向另一邊時,如能不見及壺內壁為宜。);摘鈕對鐵壺之美有畫龍點睛的功效,一定要細膩雅致,與鐵壺配合得當。提梁一定要挺立,且與壺嘴、摘鈕在同一直線上,即“三點一線”。鳴金是京都鐵瓶的一大典型特征,內壁“超薄”則是山形鑄物的特征。
再次,看技法工藝。日本鐵壺由于有家族世代傳承的習慣,在技法和工藝上非常嫻熟,做工非常精致,深得手工制作的精髓,因而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模仿的。比如京都鑲嵌,尤其是壺身布目鑲嵌非常之難,其在鑲嵌刻槽時,刻槽的密度極高,猶如布紋,能夠掌握此技藝的匠人,即使在日本全國也寥寥無幾。
最后,看落款。壺的落款會標明堂號抑或作者,很多著名堂號的落款位置及內容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進一步核實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