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作者尚明(臺灣),19年資歷的資深補教名師,在臺持續推動教育改革,希望扭轉傳統社會對于學生錯誤的期待。
通常家長送孩子去補習班,只希望看到一個目的:成績提升!當然,家長對于各樣學科的內容,不若補習班老師那麼有把握,因此不太會干預補習班教學的過程,只以學校考試的結果來定論!
而“填鴨式教學”,給公式、套解法,卻是最快得分的捷徑,但也是扼殺思考的最有效管道!
剛考上臺大數學研究所的時候,我在中永和一間知名的補習班授課,我當時教的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目的是希望考當地國中的資優班入學考試。由于資優班入學考試,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有相當的難度,所以需要提前預備,這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我認為“數學的根基在于理解,而非公式或解法!”所以,為了避免讓學生學習太多他們不理解的公式,我都寧可繞遠路,講解讓學生明白。因此,盡管沒有給具體公式,但都能讓題目解出。
只是開始的時候,學生確實很不適應。因為他們之前的老師,是一位電機系的大學生,上課都先把公式抄在黑板上,教學生套公式、得正確答案。而學生只要簡單的方案,有明確的公式套!但是基本上是不求甚解的。即使他們知道“如何解”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卻“不知道”為何那樣解!
而一下切換到我的課堂時,他們嚇一跳,一直期待有公式的出現,卻總是沒有看到簡單的公式!
每一題都要花時間想,這對于他們這群想要考資優班的學生而言,是非常“浪費時間”的!這個時候,不少家長也發現了:怎么孩子的講義上,“沒有”看到任何的“公式”?是不是這個老師在混啊?都沒有在教,才會沒有什麼公式給學生!
因此,家長和主任反應“是否可以提醒老師認真一點?不然上數學課怎麼可能會一點公式也沒有!”
所以,主任就約談我。我表明我的理念,并說我會堅持這樣的教法!這時候,主任無奈,就要求把課內的數學交給他,由他來上;我只要繼續負責課外(比較資優的試題部分)……
通常我下課后,不會立刻離開,會稍微留下來,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況。除了解答一些學生的問題之外,更是從和他們的互動當中,了解、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看看我的教學成果,是否是自我感覺良好!)
有一次,一個學生反應:“老師,你剛開始教我們的時候,我都聽不懂,因為沒有公式可以代。但是一個月后,我慢慢理解你的教法,我才發現我開始懂數學了!”
“可是,上周主任教我們一個問題,讓我很困惑!”
“什么問題?”
“就是1+2+3+...(一直加到)...+10”
“喔!這樣?主任怎麼教?”
“他就教我們第一個數加最后一個數,然后成以10,在除以2,就是答案了...”
“我知道答案應該是對的,但是根本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很好,你已經會開始思考‘為什么’了!主任沒有解釋原因嗎?”
“嗯!他就直接教我們怎么算...”
“好的,我現在教你。”
“我問你,加法有沒有次序性?比如3+5和5+3結果是否一樣?”
“一樣!”
“那么‘1+2+3+...+10’和倒過來加‘10+9+8+...+1’結果相同,可以接受嗎?”
“可以!”
“我們現在把這兩排加法,用橫式抄寫成上下兩排(對齊)”
“你觀察一下,這上下對齊的兩排,第一個數字是1和10,加起來是多少?”“11”
“那么,第二個對齊的數字,2和9加起來呢?”“11”
“再來,第三個對齊的數字3和8呢?”“也是11,...都是11耶!”
“對!為什么呢?”
“嗯?(觀察一會兒)?因為上排數字往后是逐次加1,下排數字往后是逐漸減1,所以變化都抵銷了!”
“好!那這樣上下排對齊的「11”,總共有幾個?”“10個!”
“很好!所以,(1+10)X10就是答案了嗎?”“嗯...應該要除以2!”
“很好,為什么?”「因為我們原本只要一排的結果,現在卻加了兩遍。所以要除以2!”
“那這樣懂了嗎?”
“懂了!”
兩三分鐘的引導,學生就清楚背后的道理,為何要“藏一手”呢?
我從不認為故弄玄虛表示老師很厲害。相反的,我衷心地認為“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如果學生不懂,到底是誰笨?
其實,要像我這樣不用公式的教學,是比較累的,難度和挑戰都比較高。需要大量的事前備課時間,事先設計引導、說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從內在理解所學。備課的時間和功夫,至少是一般教學的三倍以上。如果是直接給公式、套解法,是最容易的一種教學操作模式。反在在大環境的催逼之下,沒有多少學生會想要嘗試理解。只要最后能得分即可!而且,如果用越難讓學生理解的模式教學,學生更會覺得自己不足,更不能不補習,黏著補習班會更緊!(業者賺更大!)
為何我舍近求遠?因為我若不繞遠路,學生不會真懂。我若處處貪求便利,學生永遠不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這樣,與其背一堆“不懂的數學公式”,還不如多背幾個英文單字呢!
但是,在家長的結果導向之下,補習班不講求速成,能存活嗎?
恐怕一次段考的時間,家長就要求換老師甚至換補習班了!
“短視近利”的結果,最后對孩子揠苗助長,多數補習學生,從來不清楚所學,更不知道“對,是為什么對;錯,是哪里錯!”
然后,孩子長大后,變成了父母,由于對于學科從來沒有信心,只能再把孩子送去補習班,終究成了“現世報”的“因果循環”。這能不慘嗎?
所以,若要培養孩子將來的競爭力,要從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培養。如果只會人云亦云(套公式),將來只能因循前人的軌跡,不可能成大才!
因此,我誠摯的建議:寧可孩子成績爛,不要把頭腦讀死!否則不知變通的腦袋,能有什么作為?
希望家長們慎重考慮!
溫馨提示: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頻道:微信搜hebcxjy(長按可復制)關注微信公眾號,指尖上的教育專家,歡迎您!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一點資訊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