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制作
課件(courseware)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它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系。所謂多媒體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教學設計,并以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而成的課程軟件。
制作課件要求
(一)教學定位
(二)科學性和規范性
(三)組織結構
(四)媒體選擇
(五)界面
課件制作的原則
(一)教學性原則
(二)科學性原則
(三)技術性原則
(四)藝術性原則
(五)效益性原則
課件制作的評價
多媒體課件的評價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一般情況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評價:
(一)教學設計
(二)內容呈現
(三)技術運用
(四)創新與實用
課件評價方式
明確了課件評價的內容之后,就應該選擇適宜的課件評價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一)分析式評論法
(二)專家評估研究法
(三)觀察和實驗法
(四)現場應用評價法
課件制作過程
(一)確定主題
(二)教學設計
(三)信息編輯加工
(四)整合素材、完成設計
風格
1.母版:母版的設計“事半功倍”
為整個ppt文稿定下基調,如標題、正文的位置,字體、字號、字的顏色、行距、段前距、段后距等,也包括logo、頁面信息(時間、頁碼)、個人信息設置等。
2.版式、布局的設計
邊距保留1cm;
應用平面設計“對齊”原則;
提煉主題,縮短主題文字長度;
總結要點,精煉內容文字;
每行文字量20字內,符合視覺心理學;
折行時注意合理斷詞斷句便于理解,忌單字折行;
字體、字號確保明確易讀。
3.設計模板
是整個PPT演示文稿的模板,它將統一所有幻燈片風格;盡量不要使用別人常用的模板。
模板來源:1)自己制作
2)修改別人的模板
3)網上收藏
顏色
1.色彩三屬性:
色相:色彩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度
純度:色彩的飽和度
2.對比度
紅---綠
橙---藍
黃---紫
3.色彩心理
色調與色相
暖色調:溫暖、熱烈、華美、感性
冷色調:冰冷、平靜、科技、理性
色彩心理:明度
色彩心理:純度
使配色協調的技巧:
同一色相調整明度
同一色相調整純度
鄰近色搭配
文字
1.文字的基本處理
-文字顏色、字體、字號、行距、段前、段后距等
2.文字的進一步美化
-在重要文字段落中添加圖形框,如圓角矩形并填充漸變背景色
-給標題文字加相應的圖片
-對文字進行結構化改造
3.字體、文字大小和行間距設置
排版上,設置行距的時候有個原則:行與行之間的空隙一定要大于字與字之間的空隙。如果不這樣,會給讀者的閱讀帶來困難,充足的行距可以隔開每行文字,使得眼睛容易區分上一行或下一行。
一般設置行距為1.2-1.4倍左右
課件制作注意事項
1.文字制作(字體、字號、字形、顏色、行距等)
1)簡明扼要,突出重點要點,重點可以通過變化來強調。
2)合適的字體、字號。醒目、易讀。
3)一副幻燈片盡量不超過3種字體。
4)同一段落,項目符號和序號不可同時使用。
5)羅列要點,切記長篇大論。
6)設定合理的字間距和行間距。
7)合理運用縮進展示內容層級關系。
2.色彩搭配(襯托突出主題信息、統一風格、增強課件藝術性)
1)考慮色彩的象征意義與主題信息,根據不同主題選擇合適色彩。
2)頁面中大塊配色不超過3種。
3)文字與背景顏色要形成反差。文字顏色亮,背景顏色暗。文字暖色調,背景冷色調。
3.版面布局(合理安排文字、圖片、圖形等元素的位置、大小)
1)教學信息呈現明確
2)界面簡明扼要
3)去除無關內容
4.幻燈片切換
1)按順序切換時,可以適當添加動畫。
2)目錄式幻燈片,可適當采用超鏈接。
課件制作流程
把模板確定好,包括字體(不超過3種)、字號(不小于24)、顏色、位置、行距(不小于1.2倍)、段前距等;模板的風格應與學科一致,結構化素材可放到PPT中,供用時選擇,但是要設置好素材中的字體、字號、顏色、行距等。字體保存時應選擇嵌入PPT中。
確定課件流程:封面、導入、內容呈現、練習、結束頁;
確定課件用到的多媒體,圖片、藝術字、視頻、音頻、動畫等;
超鏈接和導航的設計
多媒體控制的設計
練習多樣化的設計(運用動畫來呈現答案)
多媒體的轉換,按鈕的設計
課件中的大塊顏色不要超過3種,且不要相互有沖突。
文字來源:林莉老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馮駿老師《教師教學技能實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