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說得干脆一點,活得就是一種心態(tài)。
一種心態(tài)有一種活法,萬種心態(tài)則有萬種活法。
就像戴爾·卡耐基說的那樣:
“若我們有快樂的思維,我們便會快樂;
若我們有凄慘的想法,我們便會凄慘;
若我們有畏懼的思想,我們便會生病。”
思維、想法、思想,都繞不開“心態(tài)”二字。
楊絳先生說: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
深以為然,一個人在成長的路程里,只有不斷地修行,不停地磨練心智,打磨心態(tài),才能讓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走向平穩(wěn),走到高處。
好心態(tài)=放下
在沒有收獲之前,先付出汗水。
在沒有得到之前,也應(yīng)該學會放下。
做人,要有一種放下的勇氣和智慧。
因為當你對心心念念的、耿耿于懷的事物放下了,也就意味著包容心起來了,人生的格局大了。
格局一大,萬事都不是事。
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言: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學會放下生活那一些十有八九的煩心事、瑣屑事、無用事、痛苦事,也就得到了心靈的撫慰,身心的輕松。
一身輕松,人就自在。
由此可見,擁有一種放下的心態(tài)和智慧,生命才能滋生出曼妙的光輝和余味。
曼德拉曾說:
“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
1994年,曼德拉在任職南非總統(tǒng)典禮上,他起身作了一番致辭之后,然后一臉從容,也相當嚴肅地向臺下坐著的三名獄警致敬。
這三名獄警不是別人,正是曼德拉在被關(guān)押27年期間,被3名獄警虐待過的看守人員本人。
一時之間,在場的人都無一不對曼德拉投來敬佩的眼神,而令人更為觸動的,則是他在接下來說的這段話:
“在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我已經(jīng)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
放下怨恨、放下仇怨,放下記恨的心,才能讓自己重新活過來。
放過別人,才能放下自己,也才能重獲新生。
做人,往往只有懂得了既往不咎的的力量和智慧,才能讓自己從心魔的牢籠里走出來。
學會原諒,釋懷仇怨,才能讓自己在未來的日子里不至于過得太過心累,也不至于走不出心傷的陰影里。
這便是“曼德拉定律”。
正如季羨林在《一生自在》中所說:
“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么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chǎn)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
世事猶如書籍,你只有親手翻過去了,才能看到另外一頁的世界,也才能書寫新的篇章。
學會放下,才能得到強者的心態(tài),而擁有強者的心態(tài),一個人才能走得越遠。
好心態(tài)=放空
過去的事,再介懷也沒用,時光一過,一切如煙;
過往的傷,再惦記也無益,越難釋懷,過得越苦。
人吶,適當?shù)胤趴招膽B(tài),別去胡思亂想,不要斤斤計較,也不要耿耿于懷。
放下思考,放下糾結(jié),放下算計,偶爾放空自己,你會頓覺一身輕。
你覺得自己放不下,放不開,放不空,其實只是在自我較真、較勁罷了。
心態(tài)也分好壞,若是被壞心態(tài)掌控,生活只會過得越來越折騰、折磨。
反之,如果勇敢地靠近好心態(tài),那么自己才不會給自己難堪,自己才不會被自己傷害。
《肖申克的救贖》里說: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到累,感到焦慮,感到絕望,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遇到問題時的心態(tài)和心境。
實際上,人這一生,每個人早晚也會走向寂滅,誰都無法一帆風順。
不如,及時地善待自己,珍惜當下,忙碌的時候,懂得放空一下心情,著急的時候,告訴自己停下休息。
如此,修身養(yǎng)性,活得通透,身心自由,靈魂安頓。
《了凡四訓》中講: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就有怎樣的眼中的世界,心態(tài)的樣子,就是生活的樣子。
所以,一個人心態(tài)是積極還是消極,是低級或是高級,則能夠決定了其生活是明亮還是灰暗,是悲慘或是幸福。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
“悲觀者稱半杯水為半空,樂觀者稱半杯水為半滿,我享受現(xiàn)在半滿的生活。”
因此,請及時地修正自己的心態(tài),修煉自己的心境。
同時,也懂得及時地放空,讓更為美好和正能量的東西住進你的心房里。
好比楊絳先生所言: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越細,香得愈濃烈。”
越是艱難處,越要勇修行。
放空,放下,拾起。
好心態(tài)=放穩(wěn)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心態(tài)改變,你的態(tài)度跟著改變;
態(tài)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就有什么樣的命。
心態(tài),是生活的主人,更是屬于你的、人生的主宰者。
既然心態(tài)如此重要,所以我們才更要盡心盡責,盡心盡力地讓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著一種“穩(wěn)定”成長的步調(diào)和節(jié)奏。
因為心態(tài)一穩(wěn),外界再躁動,再混亂,都擾亂不了自己的心靜。
心靜一穩(wěn),自然人世間的七情六欲,是是非非都奈何不了自己。
《菜根譚》有言:
“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zhuǎn)念間耳。”
苦境樂境,皆在心境;是迷是悟,不過心態(tài)。
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生,心態(tài)好,一切皆好。
如此,學會心態(tài)放下,心態(tài)放空,心態(tài)放穩(wěn)。
屆時,慢慢地、從容地、靜靜地體驗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靈魂,體味生命的浩瀚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