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奮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優(yōu)良傳統(tǒng),對于古希臘雕塑的優(yōu)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xiàn)代雕塑之間的橋梁,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tǒng)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
羅丹藝術論 編輯/雨濃
《羅丹藝術論》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驗的精練概括,其中貫穿著羅丹對前人的崇敬、對名作的卓見和創(chuàng)作的喜悅、深思的刻痕、點滴的自省。當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翻譯此書作“美學講義”發(fā)給學生,意在未曾涉及純粹美學之前,先對于美術名作的形式與精神有一確切認識與探討。重編彩圖本緊扣大師談話,將二百余幅美術名作與談話內容融為一體,更利于名作的欣賞和名著的理解。這里只對該書作簡要介紹,阿文建議你去買一本,因為可以放在床頭慢慢的看,還可以聞到書香。里面有很多精美圖片,書頁的紙質也很好。另外,為了不損壞原書,阿文舍不得掃描,因為掃描圖片的時候要把書壓平,很容易把書弄壞。
羅丹名言:“沒有一件藝術作品,單靠線條或色調的勻稱,僅僅為了視覺滿足的作品,能夠打動人的”
1、在藝術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fā)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羅丹
2、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同樣,在美麗的雕刻中,常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代藝術的密。 ——羅丹
3、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羅丹
4、藝術之源,在于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 ——羅丹
5、最主要的是感受,愛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從人做起。 --羅丹
6、惡是枯干。 ——羅丹
7、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羅丹
羅丹從1890年到1917年離世前創(chuàng)作的300幅繪畫作品展示了他雕塑才能以外的另一面。羅丹1840年生于法國巴黎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從小喜愛美術,其他功課都很糟糕。在姐姐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被迫同意送他去學畫,羅丹從此走上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
羅丹在歐洲和世界雕塑史上有不可置疑的地位,身后留下《思想者》《地獄之門》《青銅時代》《巴爾扎克》等名作。但除了雕塑以外,可能少有人知道羅丹一生對速寫和素描藝術也傾注了大量熱情和精力,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二三十年時間里,羅丹留下了4300多幅繪畫作品。羅丹博物館向世人展示羅丹繪畫的魅力,主題表現(xiàn)羅丹繪畫中的自然主義色彩。大量線條簡潔有力的素描和水粉、水彩畫講述了羅丹在繪畫領域的不斷探索和成就。
在19世紀80年代,羅丹繪畫是以但丁《神曲》描述的九層地獄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黑暗繪畫;但自19世紀90年代起,繪畫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自那時起,羅丹開始了雕塑與繪畫的雙重創(chuàng)作生涯,繪畫與雕塑所占的比例基本相當,”策展人納迪娜·勒尼說。
羅丹曾說:“藝術之源,在于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羅丹在繪畫領域也力圖走自己的路,創(chuàng)出獨特的風格。自1896年,羅丹開始嘗試一種全新的即興繪畫方式。他在進行人體模特速寫的時候讓模特不停地擺出各種造型,他用眼睛觀察,畫筆在動,但他雙眼并不看畫布,”勒尼說。羅丹試圖用畫筆捕捉模特自然動作的準確性,所以他的素描作品有時就是十分模糊的身體線條。隨后羅丹再對作品重新改造,在原來素描圖上加上水粉和水彩以突出或遮蓋原來的繪畫。
羅丹的用色異常大膽:大紅,橘黃,甚至藍色和綠色都是畫作上人體皮膚的顏色。這些鮮艷的色彩和原來的鉛筆線條進行著某種形式的對話,起到突出速描畫面的目的。羅丹為柬埔寨舞蹈家創(chuàng)作的素描作品令人印象異常深刻。羅丹用簡潔的線條將舞者優(yōu)美的動作、輕盈的服飾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有一種極富震撼力的美感。他的畫筆捕捉到舞者手部和足部最有代表性的動作,表現(xiàn)出東方舞蹈和西方舞蹈極為不同的身體語言。
羅丹的繪畫作品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也影響深遠。這些作品在巴黎乃至整個歐洲巡回展覽,很多藝術家競相觀看。畢加索、馬蒂斯、莫迪利亞尼都曾觀摩過羅丹的繪畫作品。
人格魅力
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負重、現(xiàn)實生活的內涵寫照,他的藝術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義的表露,是內心情感與思想的自然爆發(fā)。他的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獄之門”這一與建筑緊密相連的巨大藝術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 著作有《羅丹藝術論》。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并終于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后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夸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于從殘破中發(fā)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游于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chuàng)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qū)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zhí)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chuàng)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tǒng)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法國雕刻家羅丹逝世。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藝術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xiàn)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偉大的雕刻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