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
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一,人生苦短,世事無常,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浮云。從古至今,無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祿,可真能有所成就,能夠青史留名的,畢竟是少數。即使生前轟轟烈烈,死后青史留名,那他們現在又在哪里呢?不過是被雜草淹沒的荒冢一堆罷了。什么樣的人物才能被后人永記不忘呢?那就是一心為民的人,一心為這個社會利益著想的人,人民永遠都不會忘掉。
二,人生最難過的關卡,就是財色二字。古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很多人就是死在對金錢的貪婪上,越多越想要,不懂得知足,最后變成金錢的奴隸,徹底失去生命的自由,甚至因此而喪命,這是為財而死的,還有為色而死的。古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個“色”字是最危險的,也是最誘惑人的。沙場上戰無不勝的英雄豪杰,可能在百萬敵軍面前都毫無懼色,但如果為他獻上一個美人,可能他的腿就軟了,這就是自古以來“美人計”都屢試不爽的原因。
三,古來癡心父母多,孝子賢孫誰見了?父母對子女的愛,那是人世間最真摯的愛,可是做子女的呢,卻往往很難體會到。只有在自己也為人父母的時候,才能感到父母對自己的慈愛之心,當往往這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人們經常感嘆說:“子欲養而親不待”。即便子女再不孝順,父母還是一心愛著子女,一心為子女著想,這就是父母之愛的偉大,這種愛實在是終生難以報答,所以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都是以孝道為核心和基礎。
《好了歌》所描述的這幾種現象,其實都是在說同一件事情,就是你越在乎的東西,往往就越抓不住。你所追求的功名、財富,你戀戀不舍的嬌妻、兒孫,到最后,一樣也落不下,都是一場空。所以,通過這三種現象,我們就能深刻體會一個道理——那就是“順其自然”。儒家講知足而樂,佛家講隨遇而安,道家講自然無為,其實道理都一樣,就是說為人處世,不要太過執著,不要妄想太多,一切順其自然便可。古人常說“物極必反”,“好”到頭了,也就馬上“了”了;“了”到頭了,也就變“好”了。這是自然規律,就像天地運行、四季變化一樣,它是周而復始,永不停息的,沒有永遠的“好”,也沒有永遠的“不好”,冬天到了最冷的時刻,春天也就步步臨近了;春天到了最令人舒服的時刻,炎熱的夏天,也就慢慢靠近了。其實,根本就沒有“好”與“不好”這兩個概念,一切都是自然變化而已,只是我們人類總是通過自己的主觀喜惡,為這些自然現象添加“好”與“不好”的標簽,使人類社會由簡單而變得復雜。
每一個獨立而豐富的靈魂都有處可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