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家長發又有作業了被老師踢出群聊的消息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據悉,該家長是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母親,因為不滿孩子每天的作業量過多,而且經常變動,導致孩子無法按時完成,于是在班級微信群里向老師抱怨,并說“又有作業了”。結果,老師立刻將她從群里移除,并私下告訴她不要再加入。這一做法引起了家長的不滿和反感,認為老師不尊重家長的意見,也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壓力。
對于這件事情,筆者認為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和理解。首先,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作業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責任感。但是,作業量也應該適度控制,不能過多或過少。過多的作業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負擔和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興趣培養;過少的作業則會讓孩子缺乏鍛煉和挑戰,難以提高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安排作業時,老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學生特點等因素綜合考慮,并及時調整和反饋。
其次,從溝通的角度來看,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在孩子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孩子有著最直接和最深刻的了解,在教育中也有著自己的期望和訴求。老師是專業教育者,在教育中擔負著重要責任,在教育方法上也有著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因此,在面對問題或矛盾時,家長和老師應該通過平等、友好、理性、有效地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尋求共同解決方案。
最后,在本案中筆者認為雙方都存在一定問題。家長雖然出于對孩子關心而抱怨作業量過多,并沒有惡意或攻擊性;但她在班級微信群里發表這樣言論卻顯得不太妥當。一方面可能傷害到老師在其他家長面前形象與權威;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到其他同學對于完成作業積極性與態度;還可能引起其他家長之間不必要地紛爭與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