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節,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大批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選擇留守大城市,拒絕回家與父母團聚。恐歸族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轉型時期的巨大痛點,面對這樣一群人,我們不禁想問:他們到底在害怕什么?
為了揭開恐歸背后的原因,這則視頻采訪了幾位春節不回家的年輕人,希望能從他們與父母的對話中找到答案。
他們害怕父母的嘮叨,害怕親戚們看似關心實則不屑的問候,害怕馬不停蹄的交際應酬,看著這群年輕人思念卻又糾結的神情,我不禁想起了當年的自己。
我也曾是恐歸族的一員。那會兒剛剛畢業,一個女孩子離家千里,北漂打拼。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送站時,父母臉上的糾結、不舍,還有一絲懷疑。可能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想好了如果我混不下去該怎么安排吧。
2012年,初到北京一切都是艱難的。沒學歷沒經驗,工作不穩定,和十幾個人擠在群租房里,每到交房租的那幾天里都要東拼西湊的借錢。衛生間是公共的,每天上廁所都要排隊,廚房的下水口全是食物的殘渣,臟水滿地。
那一年,除了霧霾和早高峰,我沒見過其他有北京特色的東西。離家時闖蕩北京的豪言壯語,留下的只有落寞唏噓。攥著一年攢下不到800塊錢的積蓄,我沒臉過年回家。借口很簡單:新人加班主動表現,哪敢請假回家……工作太累,想找朋友玩兩天……票搶不到,黃牛又太貴……不想做飛機,不想花你們的錢……
總之,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為不用回家感到解脫。
在北京打拼了三四年之后,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朋友圈里有人曬婚禮和滿月酒的時候,我可以大大方方的點贊評論發紅包了。但我依然很害怕過年。
因為父母的關注點,已經從能不能混下去變成了能不能嫁出去。
人生真是好艱難啊。
有段時間,我不但不想回家,連父母的電話都不敢接。“什么時候回來啊?去年過年沒回家,今年總得回吧?你奶奶可想你呢,”……“你們公司那么大,就沒有一個你喜歡的男生嗎?差不多就得了,不要太挑,找個喜歡你的知道疼你的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今年回來吧,你大姨說有個條件不錯的想介紹給你。”……“對門阿姨家的姑娘都生二胎了,你瞅瞅你連個對象都沒有!”
爸媽,我不是不想家。
我只是不想回家面對逼婚,我不想被親戚盤問,我不想讓你們因為我被人說閑話。
我真的很想你們,天天吃泡面的日子里,我真的很想回家。
直到今年,我終于決定回家過年,好好的把這件事講清楚。
一進門,擺在窗下的沙發不見了,媽嗔怪著說是爸在沙發上睡著的時候,煙頭把沙發燒了;媽的頭發短了,爸開玩笑說是想你想的沒心思梳頭就剪了;掛在客廳的裝飾物還是前年的羊;冰箱的冷藏室里除了剩飯還放了很多藥……
我一直以為獨身在外打拼的自己吃盡了苦頭,卻從未意識到沒有我的日子,他們過得有多難熬。
虧我還一直以為自己才是受委屈的那一個。
他們體諒你謀生艱難,不會強求你馬上回來;他們擔心你一個人太苦,小心翼翼的過問你的生活;他們愿意假裝平和地接受你不回家的事實,只愿漂泊在外的你能過得不懷內疚,內心坦蕩。
而你呢?你不愿辜負世上所有的人,卻始終看不到自己還欠父母一個團圓的春節。
也許,恐歸族真正害怕的大概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壓力,而是父母泛著思念淚水的目光。就像視頻里的這些年輕人一樣,他們愛著父母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回家團聚,他們盼著團聚,卻又害怕團聚。
轉眼又是春節。這一次,為了父母,早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