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公布了《2018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公民辦小學入學報名階段,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家長,必須在“上海市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進行入學報名,明確選擇“公辦小學報名”或“民辦小學報名”。其中,公辦小學網上報名時間為4月26日-5月3日,民辦小學網上報名時間為4月26日-4月28日。
對于這一政策,中小學校長和相關專家都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長湯林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為就近入學提供有效保障
上海實施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后,一些家庭將面臨新的抉擇。我認為學生和家長不需要過度焦慮,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為學生和家長就近入學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連續多年的上海“綠色指標”測評數據顯示,公民辦小學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沒必要糾結選擇公辦還是民辦。近年來,上海大力實施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在不斷提高。
就近選擇公辦小學,除了質量上有保證,離家相對較近也是一個有利因素,這樣孩子的睡眠時間得到保障的機會就比較大。如果要選擇民辦小學,一定要看其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是不是適合孩子。當然,無論是選擇就近公辦還是民辦,都要充分發揮家庭和學校各自的優勢,共同著眼于成長,培養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上海市楊浦區打虎山路第一小學校長卞松泉: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是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良策
上海今年起實施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政策,我非常贊同。我認為,同步報名、同步公辦小學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等的相關流程設計,有助于給民辦小學招生降溫、緩解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將為公民辦小學創設相對均衡的發展機會,引導民辦小學通過自身辦學特色和辦學質量,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可供選擇的教育,從而有助于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應滿足社會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在辦學思想、體制機制、課程內容、教育教學等方面應加強特色建設,為家長提供可供選擇的學校教育。簡單地說,民辦小學更應該靠特色辦學而不是靠選擇生源辦學。我認為,小學辦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師資和學校管理水平,而不應取決于生源。越來越多的公辦小學不挑生源,學生就近入學,他們靠不斷提高師資水平,靠有效管理,在傳承與發展中把學校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不少學校成了家長心目中的“名校”。從長遠來看,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有利于促進公民辦小學協調發展。
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校長張悅穎:積極政策導向有助于形成良好教育生態
上海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政策出臺后,有望緩解民辦學校的招生壓力。雖然這可能會影響到部分民辦小學的報名人數,但是卻不會影響民辦學校自身的健康發展。我認為,民辦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的立足點并不是通過掐尖式的生源挑選。民辦學校發展安身立命應靠的是學校的內涵建設,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整體辦學質量,精細化的管理服務模式,鮮明的特色與響亮的品牌。“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的積極政策導向,也將促進民辦學校積極關注到自身的內涵發展。
同時,相關政策也有助于讓家長更加理性面對擇校問題,促使更多家長把公辦小學作為首選。不同生源也將逐步地、更均衡地進入公民辦小學中去。我想,無論是公辦小學還是民辦小學,都應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利用各自在體制、機制、資源上的不同優勢,準確定位,凸現特色,從而以此為契機,促進公辦和民辦學校協調發展,形成更科學的教育生態和更多元的教育樣態。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周勤健:“公民同招”給公辦校帶來動力,留住優質對口生源
過去,民辦學校可以擇優錄取學生,民辦小學、中學可以在入學前通過面談、IPAD機測等方式挑選優質生源,而公辦學校則必須就近錄取對口學區的學生。而且民辦校招生時間,比公辦校對口錄取時間提前了半個月到一個月。
今年,施行“公民同招”政策。明確規定: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時招生,民辦學校考試未錄取學生,只能進入對口公辦校的第二輪招生。如果對口公辦校在第一輪招生中已招滿,那么那些放棄對口公辦校第一輪招錄的學生,只能進行地區內的就近協調。這給優質公辦校帶來了極大利好。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上海市教委就要求所有公辦中小學校打開大門,讓有意愿、有條件對口入校的家長、學生走進校園看看,每年招生季前確定校園開放日。周勤健表示:“這是市教委借鑒國外眾多學校經驗想出的新點子,一些教育強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有預約開放的規定。過去,民辦學校自我宣傳意識強,有校園開放日;但全市1300所公辦校,對外開放、自我展示的意識還有待加強”。
今年的公辦校校園開放日,情況尤為特殊,這是上海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后的首個公辦校校園開放日,將成為公辦校留住優質“對口生源”的最重要一環。
上海市浦明師范附屬小學校長金春雷:“公民同招”,有利于扭轉“雞血”家長觀念
上海存在著一大批“像打了雞血一樣”抓孩子學習的家長。他們每天奔波在送孩子上補習班的路上。由于長期形成的民辦學校擇優提前錄取的氛圍,上海出現了不勝枚舉的“對口某某民辦小學招生”的補習班。在實施“公民同招”后,上海所有的公立中小學校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它們會在近一個月里向家長、學生預約開放,邀請家長、學生來學校看看,進入小學、初中后究竟要學哪些本事。
上海市浦明師范附屬小學也不例外,校園開放日在學校操場上擺開了“大陣仗”,有足球社團、舞蹈社團、高爾夫社團展示,還有“課程超市”模擬,校長金雷春說:“我們學校每年開學,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們到操場上的‘課程超市’去選課,喜歡什么選什么”。
還把家長們帶去了“創新實驗室”,重點向家長推介了86門素質拓展課程。有陶藝實驗室的“釉上彩藝”,有創意舞蹈房里的“雨精靈舞社”,有美術教室里的“童畫世界”。校長金雷春表示:“我見過很多家長,家庭教育的目標定得很高,對學校教育的期待目標更高,要遠遠高于國家對孩子們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習要求。不論他們是否會選擇我們學校,既然來了,我就要讓他們了解學校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讓他們看看真正正常的小學校園是什么樣的,讓所謂的‘雞血’家長也看看,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