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
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7篇日更原創文章
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33集-道德五千言誕生了!
孔子:
此書簡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說道,下卷論德,合稱《道德經》,共八十一章。為師一生,對道德學說之感悟盡在其中。
涵蓋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
道德二字為此書的總綱,也是萬事萬物之根本。
道是隱形的,德是顯現的,德不能離道,道更不能離德,無德不能現道。
道為體,德為用,即所謂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的思想,有以下十大特性!
虛無 自然 清凈 無為 純粹
素樸 平易 恬淡 柔弱 不爭
尹喜:師傅的道德學說真是至深至奧,玄之又玄呢!
老子:道德學說看似至深至奧,玄之又玄,實則至簡至易,易懂易行。
尹喜:怎樣才能易懂易行呢?
老子:尹喜,道有三寶,若能執道之三寶,大道不難修矣。
尹喜:那三寶又是什么呢?
老子:
道之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 故能勇
儉 故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長
孔子:師父,何為慈啊?
老子:
磁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萬事萬物。
以己之慈 感化萬物
萬物受感 自亦歸慈
若天下皆慈 百姓自安 國家自治 慈焉能不勇
孔子:那儉呢?
老子:
儉性清凈,清清靜靜。
無妄為之行 順天應人 合于自然 利益萬物 物物受利 人人受益 儉安能不廣
孔子:不敢為天下先又指的是什么呢?
老子:
謙卑處下 無智無欲 與物無爭 不炫己長 置身于后 不為人先 此為水性
此性雖不為器用 而無器能與之爭 此不爭之器 無器能比
人之行事 守此三性 執此三寶 事無不成 道無不就
若舍此三性 貪心必生 爭強好勝 爭權奪利 爭相恐后 仁慈皆無
如此相爭 與道遠矣 身雖不死 神實已亡
尹喜啊 你要牢記這道之三寶
尹喜:師父, 弟子謹記師父的教誨!
老子:此道德學說,你要認真參悟,將來必會讓你受用終身。
尹喜:尹喜必不負師父的厚望!必將認真領悟,必將其發揚光大,廣傳于世。
老子:好啦!為師也該出關西去了。
道德經的十大特性分散在《道德經》的各章節中,這點需要大家慢慢品悟。
道之三寶在《道德經》的第六十七章有講。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此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韓鵬杰老師譯文:天下都說我的道大,似乎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正是因為道大,所以不像。如果像,就早已歸為具體事物了。
我有三件最珍貴的寶物,值得永久保持。
一個是“慈”,一個是“儉”,一個是“不敢為天下先”。
有了慈母的情懷,才能真正的勇敢;節儉才能長久持續地發展;遇到利益不爭先,懂得先人后己,才能成器,成長。
現在的人舍棄慈母的情懷二炫耀勇武,舍棄節儉還奢求長久持續的發展,遇到利益爭先恐后、一點都不退讓,這是自尋死路!
擁有慈母的情懷,自然是攻無不克,守無不固。
如果天要拯救誰的話,一定是以慈母的情懷來守衛。
我們現在能看到《道德經》,真的要特別感謝尹喜。
尹喜就是看到《道德經》非常好,希望能把好的東西傳承給更多的人,如果沒有尹喜的善念,也許我們就沒有機會看到這部偉大的著作。
所以,我們大家遇到與他人好的事情時,一定要勇于把這樣的事情多做,也許你無意間做的事情,會幫助很多的人。
《道德經》中的三寶在我們運營樊登小讀者中有什么具體的體現呢?
慈,我的感受是,我們學會愛孩子。如同每個父母那樣愛所有的孩子,盡我們的力量,看到孩子的長處,激發出孩子本真優秀的自己。我們不帶著偏見,而是帶著滿滿的愛,用我們的專業,讓孩子做更優秀的自己。
儉,為人師,我們要做到以身作則。在帶領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把儉這樣的理念傳遞給孩子們。不只說,還要按這樣的做,并把這個教給孩子們。
不敢為天下先,在利益面前懂得先人后己。如果帶團隊,我們要懂得成就團隊成員;對于客戶,我們要讓他們因為樊登小讀者孩子愛上閱讀,幫助到他們的成長,也可以理解為利他!
《道德經》的智慧,我們需要用心持續的不斷品悟!
對于 道之三寶 這一話題,你有什么問題或者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