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大家好!
今天我們講解生物鐘,關于生物鐘大家都覺得很神秘,比如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生物鐘控制我們的情緒起落期,生物鐘控制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發揮,生物鐘控制女性的生理周期等等。
比如,我么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的情緒總會在某一個階段進入低谷,在某一個階段進入興奮期。我們的身體會在某一階段很差,又會在某一個階段很好。最敏感就是女性的生理周期,總會在每個月的那一個階段到來。
其實這些都和人體的生物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代醫學認為,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通過研究生物鐘,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隨時間節律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節律。例如人體的體溫在24小時內并不完全一樣,早上4時最低,18時最高,但相差在1℃以內。如果人體的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信號,矯正節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活動的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減輕疲勞,預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所謂智力生物節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時記憶力好,有時則差,有一定的規律,如有的人早上5-9時記憶力好,而另一些人則是晚上記憶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體內的生物鐘的節律安排作息,人就會在身體上感到疲勞、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適等。
而中醫早在黃帝內經初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靈樞經中就有關于人體氣血流注的生物鐘作用。中醫稱之為:子午流注法。也就是中國人發現的人體生物鐘現象。子午流注這個知識一直延續至今,在中醫的診斷和針灸的治療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怎么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
我們先說說,子午流注這個名稱的來源,所謂子就是子時,也就是夜半11點到凌晨1點這個時間段,古人稱之為子時。所謂午就是午時,午時就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這個時間段。古人稱之為午時。古人以子時代表夜,以午時代表白天,流注的意思就是氣血流轉的意思。合起來這個名稱的意思就是一天24小時,人體氣血流轉的意思。好,下面我們讀一下,子午流注的歌訣。
寅時氣血注于肺。
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
申屬膀胱酉腎位。
戌時心包亥三焦。
子膽丑肝各定位。
這個子午流注歌訣,就是前人總結了十二經的流注規律,為記憶方便而編寫的歌訣。希望我們有志學習中醫的朋友或者中醫愛好者,盡量把他背誦下來,這樣,我么就可以依時辰辯證了。
那么,什么是依照時辰判斷疾病呢?比如在子時失眠就是病在膽經。在丑時失眠,就是病在肝經。在寅時失眠代表病在肺經。這對于慢性病的判斷有著很大意義。我們為什么這么判斷呢?因為子時的時候氣血流注于膽經。丑時氣血流注于肝經,而寅時氣血流注于肺經。這些都是依據子午流注法的判斷。
學習子午流注法的另外的一個意義就是,可以通過學習子午流注的方法,知道五臟之間的氣血流注關系,讓我們對中醫定義的臟腑關系,有著更深入的理解。
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子午流注法在針灸方面的作用,古代的針灸師做針灸都需要參考子午流注的時辰,來判斷針灸的方法,這個在針灸學上稱為靈龜八法。采用靈龜八法的針法,效果要明顯好于隨意取穴。好了,關于學習子午流注的直接好處就這么多,間接好處還有很多,我們就不多講了。
另外,自上次講解了六經傳變之后,就陸續有人提出,對于六經的名稱不解,尤其是對于六經的劃分名稱,感到特別的難懂。下面講座中也會涉及六經的名稱問題。
六經的命名是本真陰陽分類而命名的,這是古人對事物分類的一個基本規則。我們現代人學習陰陽,覺得過于抽象。因此,黃帝內經為了我們更容易理解陰陽,對陰陽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黃帝內經說: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說,你如果看不懂陰陽,你就看水火。水就代表陰,火就代表陽。白晝代表陽,而夜晚代表陰。
就以晝夜分類而言,白天都代表陽,那么在白天的12小時中,哪個階段的陽氣多一點,哪個階段的陰氣多一點呢?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并且對這十二個時辰進行了分類。這個分類方法就是子午流注的歌訣,這個歌訣對于我們理解中醫的陰陽分類和氣血流注有很大的幫助。
在一天中什么時間的陰陽多一點或者少一點,黃帝內經把陰陽做了一個更詳細的分類。比如:少陰,厥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基于這個分類,有朋友說太難懂,不好理解。另外,這么分類的意義是什么呢?希望通過我們的解釋,讓各位朋友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中醫的命名。
我先講寅時氣血注于肺。
寅時是指早晨3點到5點,這個時候,氣血流注于手太陰肺經,這個時候肺經有問題的人,往往在早晨三點就會失眠,這個覺就睡不下去,只有過了這個時辰才能進入睡眠。也就是5點之后才能入眠。
凌晨3點到5點這個時辰,被稱為寅時,寅時是一天之中最黑暗寒冷的階段,因此我們常說:黎明前的黑暗。這個時間代表陰的黑暗最盛,因為陰最盛而被稱之為太陰。因為肺經循行是從胸部走到手部,因此稱之為手太陰肺經。
黃帝內經認為: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肺高居在心的上面,我們知道心是君主,在君主上面的只有相傅了。治節出焉的意思是說,肺主一身之氣,氣有推動血液循環,營養輸送的作用,這里的治節,有調節全身氣血流注的作用。
黃帝內經還說:肺為水之上源,有人體水庫的意思,另外,在五行中,肺代表是金,金能生水。因此,肺又是腎之母。所謂腎之母,基本就將陰傳給了腎,所以,陰中最強,在傳統文化中,凡是最強,都稱之為太,太的意思就是大,比大還大,就是太。因此稱之為太陰。
在傳統文化中,寅時被賦予虎的特性。因此稱之為寅虎,因為寅時氣血流注于肺,肺在人體四象分類中,被稱之為白虎。另外,寅時也是老虎捕食的時間,幾個條件湊在一起,寅時自然被賦予了虎的特性。
下面我們講卯時大腸。
卯時是,上午 5 點至7點。在卯時的時候,人體氣血流注于大腸經促進大腸蠕動,這個時候人就會產生便意。因此,一般健康的人都是在早晨的時候排便。如果一個人不是在早晨排便,那么,這個人往往會有肺或者大腸的問題。就比如說往往有肺病的人大便都不正常。
那么,排便的問題又肺有什么關聯呢?因為黃帝內經說:肺與大腸相表里。這是因為肺經的氣有推動腸部蠕動的作用。在人體的氣血流注都是以相表里的臟腑關系流注的。就比如,寅時起始是肺經,到了卯時就流注到相表里的大腸經。
黃帝內經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這里是指大腸接受到小腸傳導來的食物,進一步吸收走食物的水分和營養,并且排出糟粕。在人體五臟主陰,六腑主陽。五臟的特點是藏,而六腑的作用是運化、排泄。因此六腑都稱之為陽經,這里的大腸經就被稱為手陽明大腸經。
在人體大腸經和胃經共稱為陽明經,陽明代表陽氣健旺,這個時候的陽氣具有沖破黑暗的能力,但還沒有進入鼎盛時期,因為一進入鼎盛就是太陽了。人體的陽明經主管一身之里陽,什么是里陽呢?這個里陽就代表溫暖臟腑,以及推動腸胃運動,和溫煦四肢的陽氣。人體體表的陽氣則不歸陽明經負責。因為大腸經的循行位置在于手部到頭部,因此稱之為手陽明大腸經。
在傳統文化中,卯時被賦予兔子的形象。卯時太陽剛剛露臉,太陽初升時,月亮還在天上,古時月亮還有一個名字,又稱玉兔。因此,卯時又稱為卯兔。
下面我們講解辰時胃。
辰時是早晨7點到9點的時間。在辰時,氣血流注于胃經,這個時候,我么會產生饑餓感,也正是我們吃早點的時候。中醫認為胃經統管一身之里陽,也就是身體里的陽氣的溫暖是由胃經負責的。
另外,由于胃經的循行位置是從頭部在人體胸腹部一直走到足部,因此稱之為足陽明胃經。如果我們人體前半部出現怕冷,比如,胸腹部的怕冷,都和足陽明胃經相關。
黃帝內經說:胃者倉廩(lǐn)之官,,五味出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胃象倉庫一樣,有儲存食物的作用,胃有受納食物,腐熟和運化的作用。胃會把腐熟的食物傳導到小腸。五味出焉的意思是說,五味都從這里傳導出去。
在傳統文化中,辰時代表的動物是龍。為什么用龍呢?因為龍有個本事,可以在水中游,可以在天上飛,在水中既是魚,越過龍門就是龍。而辰時正是陰陽轉化的時間段,這個時段陽氣沖破黑暗,噴薄而出。這個符合龍飛天的特性。
下面我么講巳時主脾。
巳時是早晨9點到11點的時間。這個時間是氣血流注于脾經的時間。在四圣心源中黃元御這樣描述脾經,他說:濕者,太陰土氣之所化也。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太陰濕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空中的濕氣,是大地中的水氣上升,在人體脾經就象大地一樣。他吸收貯藏并分配營養于五臟六腑,因此稱之為足太陰脾經。
在五行中脾屬土,土有涵養萬物的特點。在人體脾負責吸收運化并分配全身的營養,因此被賦予土的特性。但是脾所運化的營養必須借助陽明經的陽氣才能推動,生發。因此,脾與胃相表里。因為脾胃相連,所以脾在巳時與胃經相連。
黃帝內經說: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脾主思慮周密的意思,在黃帝內經中五臟都有主管情志的作用,脾就主思慮。因為脾要為全身分配營養,因此必須要詳細周密。如果一個人夜里不睡覺,頭腦清醒不停的思慮,那么我們就認為這個人脾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考慮使用歸脾丸來健脾安神,促進睡眠。
在傳統文化中,巳時有蛇的特性,因為這個時候一天陽氣最盛,蛇是冷血動物,只有靠太陽的陽氣溫暖身體之后才可以行動,太陽落山之后,蛇的行動能力就會變得遲緩。因此,巳時被賦予蛇的特性。
另外,這里和大家說一下,從這段開始,我們就不將講解各經的循行位置。因為凡是經循行在手部的經就被稱之為手經。循行在足部經,就被稱之為足經
下面我們講午時主心。
午時是指中午11點到1點的時間。這個時間陽氣進入頂峰,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凡是進入極端就會出現轉機。子午兩個時辰都是這樣,一個陰至極點而出少陽。一個陽至極點而出少陰。在午時這個時候,氣血流注于心經。因此稱心經為手少陰心經。
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心為五臟六腑的主管,還是我們精神的主宰。關于心主神明,我們之前詳細講過,就在那篇心是什么里面。這里我們就不詳細講解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
我們每個人一天心跳是十萬次左右,一年心跳三千五百萬次左右,而一生的心跳次數高達25億次。而我們這一生不停操勞的就是我們這顆崩騰不息的心。一但它要是犯懶,我們的生命會就出大問題了。
我們現代社會的人們由于壽命延長和營養過剩,再加上低體力勞動,造成我們的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這些都是對我們的心和生命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稍不留意就朝著冠心病腦血栓的方向滑去了。因此,我們要及時的警醒,注意保健,保護好我們這一課心。
如果你出現了高血脂,高血壓或者竇性心律,這些都是出現了心血管問題,另外,如果你發現口唇色紫暗,舌色紫暗,舌下靜脈紫暗色,或者在口唇部和口舌部出現瘀斑或者瘀點,或者面部出現瘀斑,瘀點。這就說明您的心血管系統已經出現了瘀阻。這個時候就需要請中醫及時的介入治療了,如果您在北京就歡迎您來汶東中醫工作室來調理。汶東醫生采用中藥降血脂,降血壓,效果顯著,汶東中醫工作室歡迎您的光臨!
在傳統文化中,午時有馬的特點,午時陽光猛烈,陽氣健旺,這符合馬奔騰不息的特點。因此稱之為午馬。
下面我們講未時小腸
未時是下午1點到3點時間。這個時候人體氣血流注手太陽于小腸經。這個太陽,古人用太就是代表大的意思,但是這個太代表比大還大,因此用太,這個太有廣大無邊的意思。反過來看,也代表陽氣將盡。因此被稱為太陽。
黃帝內經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小腸承受胃傳導下來的食物,并且繼續吸收食物的營養,中醫說小腸有泌別清濁的作用,也就是吸收營養與水分,并且分配給其他臟腑。把剩余的糟粕傳導給大腸。
中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里,小腸承受下行的心火和腎中的陽氣。因此,小腸中的陽氣及其盛,小腸可以把腸道中的把水分蒸發出來,并加以利用。我們都知道,大自然中,蒸發水分最厲害的就是太陽。因此小腸被命名為太陽經。
在傳統文化中,未時代表羊。我們都知道羊有攀登的特性,往往最難攀登的高山,羊都可以攀登上去。因此,在陽之極端用羊來代替。這個的羊也和陰陽的羊同音。因為在最高處,因此也稱之為太陽。
下面我們講申時膀胱
申時是下午3點到5點的時間。也是陽氣將盡的時間,這個時候雖然陽光仍然明亮,但也是日薄西山之時。因此而引發了古人的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時候,雖然陽氣將盡,同樣被稱之為太陽之時。因為下午3點仍然是一天溫度最高的時間,雖然溫度最高,但是陰氣也十分強大了。因此這個時候是陽中包含著陰,就如同膀胱一樣,外陽而內陰。因為這個時候氣血流注于足太陽膀胱經。
黃帝內經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這句話明末大醫家張景岳注是這樣注解的,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歸,是同都會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的意思是說,膀胱有儲藏人體津液的作用。中醫認為膀胱不僅存儲水液,還能氣化水液,如果人體缺水的話,膀胱通過氣化作用,把干凈的水液還補臟腑。
黃帝內經認為,足太陽膀胱經,為人體之藩籬,主管人體體表的陽氣。這里的藩籬就有人體表最外一道防線的意思。
在傳統文化里,申時的代表動物是猴,申時太陽即將落山,這個時候猴子都會望著落日啼叫,因此說日落猿啼。
下面我們講酉時主腎。
酉時是傍晚5點到7點的時間。這個時候,太陽即將落山,陰氣漸顯。因此稱之為少陰。酉時氣血流注于腎經。腎在五行中主水,為先天之本。本是極陰之地。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凡是極地,必有相克之物。腎經也不例外,因此腎分陰陽,左腎主陰,右腎主陽。腎中不僅藏著先天的陰精,還藏著先天陽氣。因此,陰陽運化才有生氣。
黃帝內經說: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這個作強指的是耐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腎主人體的耐力和技巧。一個人腎精充足就會有耐力有技巧。另外,腎有主人的志向。一個人腎精充沛就會胸有大志,志向清晰。否則就會胸無大志,或者不知道努力方向。
在傳統文化中,酉時代表屬相雞。一般日落西山之時,雄雞會飛到墻頭或者枝頭鳴叫。
下面我們講戌時心包。
戌時是晚上7點到9點的時間。這個時間氣血流注于心包經。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包膜,這個包膜上布滿了血管。里面有心包液,心臟被包在心包里面。
黃帝內經說: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這里的膻中指的就是心包。黃帝內經還說:膻中者,心主之宮城。心主包絡,位居膻中,而代君行令,故為臣使之官。中醫稱之為手厥陰心包經。厥陰的意思是囚禁,心包包裹這心臟,也同樣有囚禁的意思。
心包就象紫禁城一樣,是黃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這里的皇帝指的就是心,因此心包又稱之為宮城。心包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心臟,抵抗外來病邪的傷害。
在傳統文化中,戌時是狗最興奮的時間。養狗的朋友都知道,戌時的時候是狗很興奮的時候,這個時候下班回家吃完晚飯,狗會興奮圍繞著你轉個不停。還會時不時的叫上幾聲。而狗有防衛的作用,就象心包保護心臟一樣。
下面將亥時三焦。
亥時是晚上9點到11點時間。這個時間陽氣衰到極致,但還沒有滅盡,因此稱之為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交通與足少陽膽經,保護傳遞人體中最寶貴的陽氣。
黃帝內經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這個決瀆就是疏浚水道的意思,決瀆之官就主管疏通水道之官。說到三焦經,是最不好解釋的一經。因為傳統中醫就說三焦有三個特點,上焦聯絡心肺。中焦聯絡脾胃,下焦聯絡肝腎。其他沒有具體解釋。而現代中醫認為三焦就是淋巴系統,另外包括像人體的各種腺體、膜、筋、脂肪或其他連綴物等等。
中醫認為三焦有行水的作用,也就是水液代謝的意思。五臟可以通過三焦的作用,相互傳遞津液,也可以通過三焦的作用把多余的水液代謝到膀胱。這個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雖然都是少陽經。但手少陽經的時辰是代表陽氣將盡的意思,而子時的少陽則代表萌發,陽氣漸旺。
在中醫看來,三焦是人體抵抗病邪的一道重要防線。在過去,西醫一直認為人體的腺體沒有多大作用,比如甲狀腺,扁桃腺。一發炎就動員你切除。切除之后,使得人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會逐步降低,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引發臟腑的疾病。現在西醫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了。
在傳統文化中,亥時有豬的特點。這個時候,陰氣最盛,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陰氣最盛,因此豬喜靜不喜動,一天到晚就知道睡覺。
下面我們講子時主膽。
子時是指夜半11點到1點的時間。這個時間人體氣血流注于膽經。夜半子時,至陰之氣最重。也就是在至陰之氣最重的時候,陰氣走到了終點,因為子時的時候,地球的自轉到達太陽的背面的極點,這個時候再轉就逐步轉向太陽了。這就是說在最黑暗的時候,也就是光明出現的起點。這個時候陽氣最弱,因此稱之為少陽。
黃帝內經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膽和我們的情志相關,在六腑之中,唯一和情志相關的就是膽。我們常說一個人膽氣是否旺,就和這個膽腑相關。一個人膽氣旺就有決斷力,遇事就善于決斷。而膽氣虛的人就容易出現選擇性焦慮,不知道如何選擇,一個膽經有痰熱的人還會出現焦慮癥,比如總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
在六腑之中,膽是很特殊的一位,因為黃帝內經說: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而膽腑即有五臟的特點也有六腑的特點,說他藏精氣而不泄,是因為有膽儲存膽汁的作用。說他傳化物而不藏,他可以把儲存的膽汁全部傳導到十二指腸。因此他又有五臟的特點。因此膽腑沾了五臟的光,所以他有情志的功能。因為他沾了六腑的光,因此被劃在六腑的行列中。
在夜半子時,是老鼠最活躍的時候,因此稱之為子鼠。我們都知道,老鼠走到哪里都是偷偷的,悄悄的。在夜半子時的時候,氣血流注于膽經。而這個時候的膽經也同樣是悄悄,打開閥門,一股股膽汁流進十二指腸,這個時候,胃開始蠕動,把胃中殘存的部分食物排出。有胃病的朋友,在子時會有一個感受,會感儲存覺胃里堵著的食物突然就排到腸道里面了,胃部的堵的感覺會忽然消失。
下面我么講丑時肝經。
丑時是凌晨1點至3點的時間。這個時間人體氣血流注于肝經。丑時被稱為厥陰,因此我們稱肝經為足厥陰肝經。厥陰的另外一個意思是陰氣將盡,這個陰氣將轉化為陽氣的時候稱之為厥陰。
這也正好符合肝經的特點。黃帝內經說,肝者體陰而用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肝的本體是陰性的,但作用是陽性的。這句話該怎么理解呢?
黃帝內經說:肝屬木,木的特點是能生火,因此肝是心的母親。心作為我們人體最大的動力的來源,為身體提供營養和動力。而我們人體最大的動力是靠肝來養的。說肝體陰,是因為他木的屬性,說他作用是陽,是因為他為心的動能提供支持和滋養。
黃帝內經還說:肝者,將軍之官,謀略出焉。一個人肝血充足,就會身體強健,智謀出眾。而一個人若肝血虛,就會智慧不足,且易怒。因為肝在情志中主怒。
在凌晨1-3點這個時間,是牛的二次消化時間,過去農村養牛的人都知道,凌晨這個時間牛會把胃中的食物吐出來,重新咀嚼,作二次消化。因此丑時被賦予牛的特性。另外,牛是用來耕作的,耕種就需要犁地通達地氣,牛的耕作為田地開墾出一條一條的脈絡,就如同肝經所主的人體經絡一樣。
黃帝內經說: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所謂條達就是通達,所謂抑郁就是不通達。牛的耕作會是田間的土地地氣通達,才可以種植農作物。這也符合肝的特性。
好了,講到這里。本篇文章的內容,就講解完了。希望我們通過學習中醫的子午流注法,更加了解中醫的內涵,體會到中醫的人天一體觀。體會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樂趣。講座的最后,讓我們再重溫一下,子午流注的歌訣:
寅時氣血注于肺。
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
申屬膀胱酉腎位。
戌時心包亥三焦。
子膽丑肝各定位。
好的,謝謝大家,本次講座到此結束,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