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我們熟悉的“三高”,也是中老年人熟悉的“健康的三大殺手”。正當我們和三高斗爭的同時,第四高已悄然襲來。它就是高尿酸!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代謝病科主任李長貴介紹,高尿酸全國發病率13.3%,青島高到17%;全國約有1.7億人,超過了糖尿病1.14億人,緊追高血壓2億人、高血脂3億人。
尿酸是人體的代謝“垃圾”。人體內有一個容納尿酸的“漏斗”。一旦“漏斗”中的尿酸過多,或“漏斗”出現問題,尿酸就會被帶到血液中,不斷增加,就會慢慢地形成高尿酸。
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
男性大于420微摩爾/升,女性大于360微摩爾/升,就能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研究證明,尿酸高的人患高血壓、腦卒中、 2型糖尿病、腎衰竭的風險都明顯高于常人。
高尿酸初期可能沒有癥狀,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體內多余的尿酸會直接威脅關節、腎臟、心臟甚至全身的健康。
沉積在軟骨:
大量尿酸結晶沉積關節腔內,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即痛風),導致關節部位劇烈疼痛、畸形。
沉積在腎臟:
尿酸結晶沉積于腎臟,可導致急、慢性尿酸性腎病和尿石癥,嚴重時可能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沉積在尿路:
如果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小管、間質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會誘發急性尿酸性腎病,甚至突然出現少尿、無尿,發生急性尿毒癥。
加重心血管疾病:
普通人群中,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爾/升,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13%、冠心病死亡的風險增加12%。
加重糖尿病等代謝病
高尿酸血癥患者中20%~50%的人患有糖尿病。
高尿酸血癥是富貴病的一種,算得上是吃出來的病。外源性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等分解而來的,動物內臟、海鮮、蘑菇、豆子等食物富含嘌呤,雖然都是營養豐富的好東西,吃多了卻會引起尿酸增高。
此外,酒及甜飲料也是血尿酸增高的原因。
必須少吃這些:
1、啤酒:禁飲酒,特別是啤酒。酒是高嘌呤飲品,一般不提倡,尤其是啤酒。因為酒精會在體內產生乳酸影響尿酸的排泄。
2、火鍋: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的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
3、海鮮:海鮮、貝殼類水產品富含多糖,高蛋白質等,會加重腎臟分解的負擔,尿酸增高,所以不宜多吃。
4、內臟:動物內臟的嘌呤比海鮮更多;每月最多吃一兩次,每次不超過100克。
5、高湯:高湯內脂肪、嘌呤都高,且為酸性,不利于尿酸的排出。
必須多吃這些:
1、多喝水,每天10杯。
充足飲水有助于尿酸排出,高尿酸血癥患者建議每天至少飲水2000毫升,隨時隨地小口喝,特別是運動期、睡前、晨起、洗澡后更要喝,能促進排尿,幫助尿酸排出。
2、每天1.5斤新鮮蔬菜。
多項研究表明,進食富含嘌呤的蔬菜并不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風的發病率,進食大量的蔬菜可堿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泄,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蔬菜中含有大量鉀、鈣、鎂等元素,每天吃750克蔬菜,還有利于提高尿液堿性,促進尿酸排出。
3、蘇打食物隨身帶。
蘇打食物能起到中和高尿酸的作用。隨身帶一點蘇打餅干,應酬后吃一點,降低尿酸。
4、中輕度運動,控制體重。
適度運動可減少體內脂肪堆積,改善人體代謝功能,利于尿酸的排泄和控制病程。提醒:劇烈運動可導致尿酸升高,可選擇健走、慢跑等中等強度運動。
夏天用新鮮的玉米須和玉米苞葉煮水后飲用,增加體內堿儲量,有助降低尿酸,效果特別好。如果你尿酸高,可以試一下哦!
尿酸高其實這也是腎虛的一種癥狀,因為腎的過濾功能減弱了,血液里的酸毒排不出去,隨著血液循環流動。
大腳趾關節是人體的最末梢關節,酸毒的結晶體最容易積聚在這里,也有的人是大拇指關節痛,都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去調整腎臟,恢復它的過濾功能,酸毒結晶長期擠壓關節,最后關節不能正常活動,出現變形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超重人群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往往偏高,減重之后,血尿酸含量可明顯下降。因此,運動減肥可以幫助減少尿酸含量,防止痛風發生。不過,當痛風發作時,一定要避免運動并抬高雙腿,并對患處進行適當冰敷。
木瓜車前苡米飲
急降尿酸
組方:木瓜30克,干車前草30克,薏苡仁20克
做法:煎煮20分鐘,去渣后即可當茶飲。剛開始飲用是最好堅持一周,每天3次效果更佳,后期可根據個人具體治療情況飲用。
功效:這是北京大學劉湘源教授在《健康之路》中給痛風患者的食療方,對治療痛風效果好,而且不像一般的中藥,難以下咽,無法堅持,畢竟痛風可是終身疾病。此方口感有木瓜的清香,即好喝又可降尿酸,可以說是痛風者的福音。
絲瓜茶湯
輔助治療痛風
組方:絲瓜150克、綠茶5克、蔥1根、鹽適量。
做法:絲瓜去皮,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蔥洗凈,切段備用;鍋中放入適量水,先放入絲瓜、蔥及鹽,待絲瓜煮軟后,放入綠茶浸泡入味即可。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利尿的功效,對痛風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只能輔助治療,不能代替藥物。
提醒:絲瓜茶湯不宜空腹或飯后飲用,貧血患者及經期女性慎飲。
太溪穴,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按摩時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鐘左右便可。
氣海穴被稱為人體的“元氣之海”,是人體內陽氣蒸發陰液,使陰液化生云氣,滋潤全身的關鍵場所。古代醫家認為,經常按摩或艾灸氣海穴,可以使心火下降至腎內,腎水上升至心肺,其效果就如同使太陽升起,照耀江海一般。氣海穴位于人體前正中線上,肚臍下1.5寸(約兩橫指)處。
按摩此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點按此穴,當感到此穴處有酸脹感或有氣在此穴中上下行走的感覺時,再繼續揉按10分鐘即可,可每日按摩此穴一次。
涌泉穴,補腎固元的“長壽穴”。《黃帝內經》上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交點處,即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
經常按摩涌泉穴,可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調整和改善腎臟的功能和機能活動,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
命門穴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此穴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原,三焦之基,一名守邪之神,一般視為生命的門戶,精液蒸發之處所,對腎氣不足、經歷衰退,有固本培元的治療功效。
主治腰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對陽痿、遺精、月經不調、頭痛、耳鳴、四肢冷卻等有特效。此穴為小兒遺尿的必灸穴,長期按壓此穴有很好的調理保健作用。
關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處。關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補腎壯陽、補虛益損等作用。要找到關元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量出四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
按摩時,首先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后,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
腎俞穴是腎經的主要穴位,如果經常按壓的話能夠強壯腎氣,增強你的腎功能,特別是對月經不調、性冷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月經不調的女性可以試試按摩腎俞穴,以此來解決月經不調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