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及長輩們的一言一行、相處模式,都會一覽無遺地盡收在孩子眼里,并且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的爸爸媽媽在吵吵鬧鬧中度過了大半生,慶幸媽媽現在學會了釋放,有時被爸爸指責數落,她就去佛前訴委屈,好在不再憋著了,我也幫媽媽挖根子,媽媽說爸爸就是姥爺的翻版。
在媽媽的記憶中,姥爺看不上姥姥,看到姥姥就煩,也不跟姥姥說話,姥姥做什么都是錯的,二老經常吵架,姥姥動不動就帶著孩子們回娘家。姥姥心里憋屈,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里,讓姥爺如此看不起,既然看不上自己,當初又為何把自己娶進門?既然已經結婚了,又為何這般冷落自己?
姥姥使盡了渾身解數,試圖去改善夫妻間的矛盾,甚至曾經給姥爺寫信,但也無濟于事,姥姥心里憋屈了一輩子。最后姥爺去世,姥姥就哭了一次,再也沒有哭過,因為她覺得自己對得起姥爺了,沒有什么可留戀的。媽媽婚后的經歷跟姥姥的經歷幾乎如出一轍……
再濾濾姥爺的原生家庭,聽媽媽說老姥姥那時候就看不上老姥爺,老兩口也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姥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潛移默化中,姥爺學會了這樣的相處模式,自然就收了很多的陰氣。想來姥爺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都是可憐的人呀!
接下來又濾了爸爸的原生家庭。爺爺九個月時就沒了父親,九歲時又跟著母親改嫁。爺爺的父母也是天天吵架、拌嘴,把爺爺煩的呀,為此還離家出走過,為了逃避這一切甚至還想過自殺。爺爺立志自己結婚以后絕不吵架,因為他深刻地體會到父母吵架給孩子心靈帶來的巨大痛苦!
但爺爺畢竟是跟父母斷了根了,性格里又有陰水性,煩什么招什么,感召來的奶奶性格強勢,看不上爺爺,兩人也總是拌嘴,奶奶嫌爺爺干啥啥不行,嫌爺爺窩囊,天天數落爺爺無用。家里大事小事、里里外外全是奶奶張羅著,特別能干……
爸爸就是在這種父母不和、相互攻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在他的認知里,認為娶個媳婦就應該像奶奶那樣能撐起半邊天,但由于在父母那兒收了大量的陰氣,所以爸爸看不上爺爺,煩不能頂事兒的男人。
正所謂“怨憎會”,煩什么來什么。因為家里經濟困難,自己又孝順懂事,不想讓父母過度操心,所以勉強接受了和媽媽的這樁包辦婚姻。婚前所經歷的種種,讓爸爸對媽媽產生了諸多怨恨、不滿和輕視,這就為他們婚后的生活種下了矛盾的種子。
他們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爸爸干啥啥行,媽媽則恰恰相反,爸爸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試圖改變媽媽,但根子都在各自的原生家庭里,方向錯了,又怎么可能結出好的果呢?濾到這里,發現祖輩、父輩們所經歷過的一切,都在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地循環著……
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這因果循環可真是太可怕了,我若再不截斷這家族的因果,下一個受害的就是我的孩子了,我一定要歡喜地過了這一關!我要幫助爸爸媽媽連根,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讓我的子孫后代們,都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