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界分清”
當身體出現勞累、疼痛或者種種不舒服的時候,多數人都會被身體的感受牽動了心念。身體越是不舒服,心中越容易生出來抱怨、挑剔、指責、沮喪等等負面的念頭,這就是“身界綁架了心界”。
那么平時越是忙碌勞累時,越是要注意訓練“身勞心不累”,也就是“身界與心界分清”。
身體在干活時、鍛煉時或者不舒服時,要注意關照起心動念,身體再勞累,再不舒服,也不讓它牽動著心靈升起負面念頭。做到內心不起心不動念,如如不動。
這樣長久訓練下來,就把“身界”和“心界”分開了。
第二節 訓練“心界與性界分清”
當遇到逆境或者麻煩事,心中就要思考如何應對、如何處理。可是人往往會“心思生火”,心里頭的念頭越多越雜亂,往往就越是焦躁不安,以致生出種種的負面情緒,牽動脾氣稟性爆發出來。
所以很多人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就特別容易發脾氣,這就是“心界綁架了性界”。
那么每當遇到問題,需要潛心思考時,就要冷靜下來,把問題記錄在本子上,再分析解決問題需要的條件,然后再思考達成這些條件的途徑。把思考的內容記錄下來,然后逐步去落實。
在冷靜思考地同時,要保持關照起心動念,不讓心念牽動了脾氣稟性,智慧地處理和應對。
就像古人講的“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那就是“心界”和“性界”就分開了。
第三節 訓練“性界與身界分清”
人遇到違逆自己性子的事件,有時會突然脾氣稟性發作,惱怒之下,就有可能失去理智,不加思考地做出一些不良行為,甚至傷人害己,遺患無窮。這就是稟性當家,蒙蔽了天性,失去了理智。
許多人的內心深處,原本積壓著許多的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的“按鈕”被突然觸發,“脾氣稟性”蒙蔽了“天性”,一下子噴發出來,如山洪暴發,不可遏制。
對于這種情況,首先要學會正確地釋放不良情緒,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
還要立下鐵志,逐步訓練“用志降伏脾氣稟性”。經過長久訓練,遇到違逆自己性子的事情,就能心平氣和,采取理性智慧的方式加以解決,而不是大發脾氣了。
這樣“性界”與“身界”也就分清了。
“三界分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它需要一遍一遍的訓練,水滴石穿,才能讓“性心身”三界徹底分清,不再互相攪擾,而是和諧統一地立功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