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四針:健側駟馬三穴+患側迎香(牽引針)駟馬三穴定位與取穴 :直立,兩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處向前橫開三寸為駟馬中穴,駟馬中穴上二寸為駟馬上穴,駟馬中穴下二寸為駟馬下穴,共三穴。
針刺角度和深度:用2.5寸針,直刺,針深1-2. 5寸。針刺順序:駟馬中-駟馬.上-駟馬下。
迎香穴定位與取穴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五分處,當鼻唇溝中
部位:在駟馬中穴直上二寸。
主治:同駟馬中穴。
取穴:當駟馬中穴直上二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穴名:駟馬者,良馬也。馬者,乾物也,乾屬金,駟馬穴為治療肺病最有效穴位,故名。此穴在上,故名駟馬上穴。
定位及取穴:駟馬上穴位于駟馬中穴直上兩寸處。
現代解剖:肌肉:在闊筋膜下,股外側肌中。血管: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神經:布有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分支。
維杰新用:乳房疼特效,肌萎縮、重聽、甲狀腺腫、眼球突出、雀斑、青春痘,治下肢扭傷。
解說及發揮:見“駟馬下穴”
▼
部位:直立、兩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處向前橫開三寸。
主治:肋痛、背痛、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擊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聾 、耳鳴 、耳炎 、面部神經麻痹 、眼發紅、哮喘、半身不遂、牛皮癬、皮膚病。
取穴:直立,兩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處向前橫開三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穴名:駟馬者,良馬也。馬者,乾物也,乾屬金,駟馬穴為治療肺病最有效穴位,故名。此穴在中,故名駟馬中穴。
定位及取穴:直立,兩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處向前橫開三寸。
現代解剖:肌肉:在闊筋膜下,股外側肌中。血管: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神經:布有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分支。
維杰新用:乳房疼特效,肌萎縮、重聽、甲狀腺腫眼球突出、雀斑、青春痘,治下肢扭傷。
解說及發揮:見“駟馬下穴”
部位:在駟馬中穴直下二寸處是穴。
主治:同駟馬中穴。
手術:針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運用: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經痛單足取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癥兩腳六針同時取之。
穴名:駟馬者,良馬也。馬者,乾物也,乾屬金,駟馬穴為治療肺病最有效穴位,故名。此穴在下,故名駟馬下穴。
定位及取穴:在駟馬中穴直下二寸處是穴。
現代解剖:肌肉:在闊筋膜下,股外側肌中。血管: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神經:布有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分支。
維杰新用:乳房疼特效,肌菱縮、重聽甲狀腺腫、眼球突出、雀斑、青春痘,治下肢扭傷。
解說及反揮:
1.駟馬上、中、下三穴為治療肺臟病癥候群之特效要穴,此處肌肉較厚,走陽分、表分,治療牛皮癬、青春痘、雀斑均有特效,對于各類皮膚病效果亦佳。治皮膚甚效,其理同曲池及肩中。此三穴皆在肌肉豐厚處,而且在陽明經,調理氣血作用甚佳。治皮膚病,在上有指駟馬(在食指)、木穴(在食指),在下有駟馬穴,皆在陽明經上,蓋取其多氣多血調氣血也。
2.本穴為補氣理氣要穴,主治之癥甚多,無非補氣理氣之故。穴位肉厚者走陽分氣分,理氣甚好。且在陽明經,調理氣血作用甚佳。治療胃經循行之面部神經麻痹、治乳房痛特效。
3.治療耳病如耳聾、耳鳴、耳炎等皆在益氣升陽也。
4.肺主胸背,本穴治療胸痛、胸背痛肋膜炎、胸肋痛胸連背痛、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及腰痛,皆有效。
5.肺開竅于鼻,治療各類鼻炎、鼻子不通,甚效。亦治哮喘。
6.另外,治療結膜炎、甲狀腺腫、眼球突出亦有卓效
7.以肉治肉,故本穴尚能治肌萎縮。“以肉應脾”,尚能補氣。
8.駟馬上、中、下三針倒馬并用,有上中下全身通治之全息意義。
按:老師對于駟馬穴的排列,是先寫出駟馬中,再駟馬上,再駟馬下,這是老師進針的次序,就是一般先針駟馬中,然后再針駟馬上下。
迎香是人體腧穴之一,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此腧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有疏散風熱、通利鼻竅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鼻塞、鼽衄、口歪,膽道蛔蟲等病癥。
向內上平刺0.5~1.0寸,透鼻通穴。
向外上平刺1.0~1.5寸,透四白穴,治膽道蛔蟲癥。局部酸脹,可擴散至鼻部,有時有眼淚流出。
此穴禁灸。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