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樹哲理
選編:樟青
讀大學時,有位老教授對我們做過一個測試。
老教授問道:“如果上山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一棵粗,一棵較細。你們會砍哪一棵?”
大家齊答:“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你們會砍哪一棵?”
一想,紅松比較珍貴,我們便答道:“當然砍紅松了,楊樹不值錢!”
老教授依然微笑著:“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會砍哪棵?”
我們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閃爍著,猜想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于年頭太久,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回答:“那還是砍紅松,楊樹中空了,更沒用!”
老教授緊接著問道:“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結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上有個鳥巢,幾只幼鳥正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測試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了笑容,對我們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你想要取柴,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這樣,你們當然就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讀后感】1、發心之初成佛路,隨緣應化好歸處。止惡行善不二門,自凈其意菩提住。//是法非法非非法,眾生平等無高下。因人因事中道行,無智無得自妙化。——讀罷故事,聽到了:
有人說,一個人的痛苦,不是因為達不到目標,而是因為沒有目標。我認為,人生最大的目標,莫過于回家,回歸生我養我的故土,回歸清凈無憂的家園。這一路上,有春夏秋冬,有風霜雨雪,然而,我們是幸福的,是快樂的,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回家!(《回家》)
重溫故事,還聽到了:信仰如根,信仰如基。一旦失卻,無家可依。(《生命的皈依》)//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成佛之道》)//過河方法千千萬,信堅愿宏心燈亮。(《過河》)//是法非法非非法,說有一法謗佛法。(《非法非非法》)
2、很多人出發太久了,竟然忘了為什么要上路。人這一輩子,上班也好,做生意也罷,賺錢的目的是干什么呢?有目標的人生,叫作航程;沒目標的人生,叫做流浪!是啊,一個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所迷惑。(部分選自楊光老師的《砍樹哲理》)
【博友留評】1、太有道理了。(山東一塊石頭)
2、很受啟發的小故事!無目標者,瞎忙無效!喬木灌木,楊樹紅松,豈能亂砍伐?(親親喬木)
3、做事情不能盲目,目的要明確。(莊河之子)
4、這“教授”怕是馬三立老的相聲聽得多……(一目)
5、發心之初成佛路,止惡行善不二門。// 因人因事中道行,無智無得自妙化。——是啊,過河方法千千萬,信堅愿宏心燈亮。哈哈!繼續頂上有關快樂的故事,祝朋友們永遠快樂!(樟青)
6、向著目標前進,堅定自己的信念就會成功!(田壩青禾)
7、沒有目標動機,做事必然猶疑,只有目標明確,選擇才有根基!(吾靜思老頑童)
8、做事情不能盲目,目的要明確。(高原石頭)
【相關閱讀】1、發心之初,成佛有余。(《莫忘初心》)
2、人往高走水低流,發心之初真善求。(《山上花與水底魚》)
3、頭上安頭難見頭,心外求心幾人休?(《走不會的小和尚》)
4、專心致志好前行,兩耳莫將窗外聽。(《別人嘴巴自己路》)
5、人間五毒貪為最,知足少欲把家安。(《最初發心還在嗎?》)
6、只有朝著確定的目標前進,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目標》)
7、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不要弄錯了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8、不要讓人偷走你的夢。看準目標,不管發生了什么。(《希望》)
9、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成功》)
10、隨緣當下是真言,彌足珍貴即眼前。中箭療傷頭等事,管他昨日與明天。(《中箭之后》)
【后記】1、“一千個讀者,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讀,也便會有一個不斷成長著的哈姆雷特。”朋友們,一起重溫“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讀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頓悟。好嗎?
2、本文故事、“讀后感·2”與圖片,均選自《砍樹哲理》(中瑩之道);選入時,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