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摘要劉易斯《凱恩斯錯在那里》一書中相關論述,或對我們有所啟迪。(不做評論。)
一·第六章 期望國家成為經濟領導
(凱恩斯論國家在經濟中的作用)
在1939年,凱恩斯推崇一種“私營資本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的混合物”。
1943年,展望戰后時期,凱恩斯寫道:“我認為未來在于——1)商品的國家交易;2)必要產品的國際卡特爾(政府批準的壟斷);3)對于非基本性產品的定量進口限制。”“(總體上說,)國家計劃、······中央的智慧和審慎一定會取代19世紀那種令人艷羨的無次序。”
1·國家應當決定“投資的數量”。
2·政府的投資水平應當被校準以形成一個永久性的“準繁榮”狀態。
3·國家的經常性工作是使“投資”這個油罐處在滿的狀態而不是干枯的狀態。
4·國家對經濟的控制不應僅僅停留在利率、投資、稅收和外匯方面。
5·國家計劃不應與法西斯和共產主義混為一談。“我們能夠接受(經濟)計劃中的有益的甚至必要的成分,而同時又不會成為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或法西斯主義者。”
6·國營資本主義必須由正確的人來經營,在凱恩斯的體系中,政府將經濟留給專家來管理。
二·第7章 在經濟危機時期,要印刷鈔票、放貸、借債和支出
(凱恩斯論如何處理經濟危機)
“直接的國家干預就是需要的。”這種干預可以采取給企業長期低利率貸款或者補助的形式。另外,國家應當認真準備擴大和加速自己的直接投資方案,以使一有需要的時候,這些方案就能馬上實施。
1·有時人們認為經濟危機、衰退和蕭條能起到好的作用。這是錯誤的。
2·一場開始萌發的金融危機,一次經濟蕭條,或者兩者的接連發生,需要政府迅速而果斷的干預。
3·防止金融危機的秘籍很早就已寫好,我們要做的就是依之行事。
4·(自芝浩主張為了阻止銀行倒閉,英格蘭銀行應當無所不用其極——即使放棄安全的銀行程序,甚至從技術上說違反法律也在所不惜。)自芝浩的辦法如果實施起來力度足夠,就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它還需要更多的調整。特別是,利率需要降低,放貸標準需要降低,各級政府救助的規模需要擴大。
5·國家能通過支出殺出一條復興之路嗎?是的。
6·能供政府支出的有用項目大量存在。修道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7·在蕭條時期,政府支出的影響會通過“投資或就業乘數”而被放大。
三·第8章 市場不會自我修正
(凱恩斯論自由市場的缺陷)
1·認為對運轉失靈的經濟機器可以不管不顧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
2·“古典”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會自我調整,因此他們建議政府面對蕭條時:什么都不做。但是,(正如凱恩斯所看到的)什么都不做意味著:降低工資。
3·即使最終會獲得成功,使工資下降的政策也需要太長的時間才能醫治失業問題。
4·即使人們有耐心期盼市場解決之法,仍然有理由來懷疑更低的工資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失業問題。
5·盡管降低工資并不是治愈蕭條的良藥,但這并不意味著提高工資就有什么幫助。
6·如果能用強制方式使各級工人的工資都下降,則情況就會好一點。
7·無論對蕭條時期的降薪作何理論上的爭論,在實際中這都是一個完全不現實的想法。
8·工資下降即使是可行的,那也是不公平的。
9·幸運的是,在蕭條時期,為了防止企業破產,消減工資并不是不二法門。還有更好的辦法。政府應當制造出充分的通貨膨脹,以此抵消緊縮力量,使物價保持不變或恢復到從前的水平。有很多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最基本的辦法是政府印刷更多的貨幣并將之注入到經濟系統中去。
四·第9章 贊同,反對,然后又贊同經濟全球化
(凱恩斯論全球經濟和自由貿易)
在經濟全球化的問題上,凱恩斯似乎總體上是贊同的,不過,他還是會偶爾贊同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資本管制等做法。他想要一個單一的世界貨幣當局,前提是由凱恩斯本人這樣的專家對之進行管理。
1·黃金是“野蠻時代的遺物”。凱恩斯認為我們對黃金的信仰是非理性的。建立一種“更為科學”的(匯兌)本位制度。
2·”金匯兌本位制”比“經典的金本位制”要好,但也沒好太多。古典金本位制在1914年后被拋棄了,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金匯兌本位制”取而代之。“金匯兌本位制”使得政府對貨幣有了更多的控制能力。金匯兌本位制在大蕭條時期被拋棄,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凱恩斯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全球貨幣和貿易制度。這就是后來所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是一種新的金匯兌本位制,四分之一世紀后,美國將這一制度拋棄,取而代之以不受約束的紙幣制度。
3·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按照科學原則行事的單一世界貨幣機構。當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71年解體后,取代它的是匯率可以浮動的體系。在這種制度下,一個國家的匯率是浮動的,而政府對此的操控卻越來越強。凱恩斯真正推崇的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未能實現的是一個能夠制造自己紙幣的超國家機構。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第一個全球性經濟依賴于經典的金本位制,同時它也依賴于對國際貿易的強烈信仰。美國在1930年通過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來提高貿易壁壘。英國在1932年通過了“帝國優懲制度”(帝國內部可以進行自由貿易),放棄了自由貿易。